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一、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锦华[1](2021)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其对IL-6、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其对IL-6、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情况、NBNA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7、14 d后,研究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各项炎症指标水平,并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可推广使用。

邓提虎[2](202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造成新生儿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过程较为复杂,且临床治疗难度大。从现阶段来看,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临床尚无统一定论,且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案主要有亚低温疗法、纳洛酮或脑活素等药物治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高压氧疗法等。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并总结上述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梅松柳,于春艳,侯爱民,赵艳晶[3](2020)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讨论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多巴胺与纳洛酮联合应用,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恢复意识时间、反射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正常肌张力时间。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儿在恢复意识时间、反射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正常肌张力时间、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重度脑缺血缺氧患儿采用纳洛酮和多巴胺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效果更佳。

梅松柳,于春艳,侯爱民,赵艳晶[4](2020)在《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两组在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1,-4.442,-5.028,-3.002,-4.738,P <0.05)。治疗后NSE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82,P <0.05)。结论纳洛酮对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显着,是HIE患儿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李新华[5](2020)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S100B蛋白(S100B)及血清肌酸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NBNA评分升高,S100B、CK-BB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减轻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肖惋翡,冉丽红,赵黎丽,沈芙蓉[6](2019)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HIE恢复期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联合EP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34%(P<0. 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 d、7 d、14 d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AB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反射、肌张力与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NPY、β-EP、NSE、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并接近正常组(P>0. 05)。结论:EPO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HIE疗效显着,能明显降低血清NPY、β-EP、NSE及炎症因子水平。

赵丹,岑敏,胡东懿,李艳艳,朱小琴[7](2019)在《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医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纳入有关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15篇RCTs,1 116例患儿。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显着提高(RR=1.25,95%CI=1.18~1.33,P<0.01)、NBNA评分显着改善(MD=4.24,95%CI=3.72~4.76,P<0.01)、意识恢复时间显着减少(MD=–2.13,95%CI=–2.54~–1.71,P<0.01)、反射恢复时间显着减少(MD=–2.14, 95%CI=–3.31~–1.56, P<0.01)和肌张力恢复时间显着减少(MD=–2.46,95%CI=–3.99~–1.13,P<0.01)、随访后遗症发生率显着减少(RR=0.23,95%CI=0.11~0.46,P<0.01);按照对照组干预措施不同采用亚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科有效改善NBNA评分,缩短临床体征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王瑞娟[8](2019)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安阳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0.02 mg/k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还原型谷胱甘肽,20 mg加入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意识障碍和惊厥消失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和NBNA评分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刘结民[9](2019)在《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热敏灸大椎穴治疗新生儿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健康ICR小鼠(重约3~5g)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组依据小鼠尾温变化再次分为非热敏灸组(尾温未上升)和热敏灸组(尾温升高)。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按照Rice-Vannucci和Levine的方法制备NHIE模型;以生长发育的体重、神经行为学测试(翻正反射、悬崖躲避试验、趋地反射试验、抓力试验)、形态学观察、TTC、TUNEL、caspase-9为检测指标。结果:纳入统计的四组新生小鼠体重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较快,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时间、悬崖躲避试验时间、趋地反射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而抓力试验时间延长,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均减少(P<0.05),且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缺氧缺血模型组小鼠左侧脑组织表面出现大面积苍白、液化现象,且脑组织萎缩,大面积梗死;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小,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最小。缺氧缺血模型组左侧脑组织细胞排列顺序杂乱无章,细胞大量丢失,缝隙变大;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仅少量细胞脱落,热敏灸组细胞脱落数量最少。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结论:热敏灸大椎穴可以增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的体重,提高其运动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抑制细胞脱落,其机理也许与降低脑组织中caspase-9的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数量有关。

行亚军,霍晓慧[10](2019)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症状恢复时间,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测定和随访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率(94.5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14 d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二、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其对IL-6、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NBNA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4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2.1 亚低温疗法
    2.2 纳洛酮
    2.3 脑活素
    2.4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
    2.5 高压氧疗法

(3)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患者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恢复意识、反射功能及正常肌张力恢复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4)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患者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1 观察指标
        1.4.2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SE的变化比较
3 讨论

(5)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NBNA评分、S100B及CK-BB水平
3 讨论

(6)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NABA评分比较
    2.4 3组血清NPY、β-EP及NSE比较
    2.5 3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7)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文献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有效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
        2.3.1 临床有效率
        2.3.2 NBNA评分增加值
        2.3.3 临床体征恢复时间
        2.3.4 后遗症发生率
        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
    2.4 发表偏倚性分析
3 讨论
    3.1 治疗新生儿HIE的中枢神经营养药物
    3.2 纳洛酮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的理论基础
    3.3 纳洛酮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的Meta-分析结果
    3.4 本研究局限性
4 结论

(8)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定[7]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两组NSE水平和NBNA评分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9)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NHIE的研究
    2 中医对NHIE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案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尾温的影响
        2.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2.3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行为学测试结果的影响
        2.4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2.5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形态观察
        2.6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2.7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 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3 小结
讨论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 HI模型的选择
        2.1 气管夹闭术
        2.2 延迟剖宫产术
        2.3 动脉结扎法
    3 热敏灸的概述
    4 针灸大椎穴与脑病的探讨
    5 腧穴热敏化的探讨
    6 热敏灸治疗HI模型疗效的探讨
        6.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生理发育和行为学测试的探讨
        6.2 热敏灸对HI模型的探讨
        6.3 热敏灸对HI模型脑组织形态学的探讨
    7 热敏灸治疗HI模型作用机制的探讨
        7.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7.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结论
    1 文献研究
    2 实验研究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10)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原始反射、意识以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对比
    2.3 两组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对比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BNA评分对比
    2.5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四、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其对IL-6、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J]. 郭锦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5)
  •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邓提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8)
  • [3]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影响[J]. 梅松柳,于春艳,侯爱民,赵艳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0)
  • [4]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梅松柳,于春艳,侯爱民,赵艳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9)
  • [5]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李新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7)
  • [6]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肖惋翡,冉丽红,赵黎丽,沈芙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11)
  • [7]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医学研究[J]. 赵丹,岑敏,胡东懿,李艳艳,朱小琴. 药物评价研究, 2019(10)
  • [8]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 王瑞娟. 药物评价研究, 2019(09)
  • [9]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D]. 刘结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研究[J]. 行亚军,霍晓慧. 药物评价研究, 2019(07)

标签:;  ;  ;  ;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