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一、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21)在《桑葚—肉苁蓉酒的酿造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桑葚(Mulberry)为对象,以功能成分苯乙醇苷含量和感官指标,开发桑葚和肉苁蓉的混合发酵的果酒。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成酒前后苯乙醇苷的含量变化,继而决定是否筛选最优肉苁蓉种类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出最佳的桑葚肉苁蓉酒复合工艺参数。本论文还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桑葚酒和最优桑葚-肉苁蓉复合酒之间的香气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别开展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桑葚-肉苁蓉酒的复合发酵工艺和参数初步确定:在酵母种类、肉苁蓉添加量、SO2添加量、不同温度对两款桑葚-肉苁蓉复合酒单因素实验中,根据酵母整体酒精耐受度、酵母整体降酸趋势和雷达图总体感官评价等分析得到:RX60酵母适宜做桑葚-肉苁蓉酒发酵用酵母,桑葚:肉苁蓉1000:9水平附近添加量最合适,30 mg/L SO2添加量及温度在23℃较适宜桑葚-肉苁蓉酒的复合发酵。2、两种肉苁蓉发酵前后中苯乙醇苷的含量对比及最适宜肉苁蓉选取:管花肉苁蓉原材料苯乙醇苷含量9.0165±0.0008 mg/g远高于荒漠肉苁蓉3.0615±0.0005 mg/g。桑葚-管花肉苁蓉复合酒在27℃下苯乙醇苷的含量达到了最高为26.0142 mg/L,与19℃时达到的24.3569 mg/L相近。二者的差距虽然不大,但是会在感官上产生影响,19℃下由于发酵略显缓慢,物质浸渍时间长,总体响应评价略高。荒漠肉苁蓉复合桑葚时,纵向对比也没有达到在27℃下管花肉苁蓉复合桑葚时苯乙醇苷的含量,达到最高的26.0142 mg/L。从感官评价、功能成分及成本等综合考量上,在实际的发酵中还是应更倾向于管花肉苁蓉。3、以响应面实验对管花肉苁蓉从SO2浓度、温度、管花肉苁蓉添加量三个显着性因素,从四个水平进行实验考查。以感官评价和苯乙醇苷含量(以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菊苷量计)进行响应值进行评价。酵母采用最优RX60商用酵母,三因素互相作用下最优的因素条件下感官预测值为45.58分,实际评价分数为46.00分,十分接近。此时最优的选择比例是二氧化硫浓度30.00 mg/L,管花肉苁蓉最优添加量10.00g/L,温度的最优点在23℃。在温度、二氧化硫添加量和管花肉苁蓉添加量对苯乙醇苷总量影响时,最优情况是二氧化硫添加量30.03mg/L。温度19℃,管花肉苁蓉添加量15.00g/L,此时的苯乙醇苷含量值为27.3454mg/L。总体实验最佳工艺是在酵母RX60、二氧化硫浓度29.93 mg/L、温度23℃时,管花肉苁蓉添加量为13.51 g/L。4、通过香气分析对桑葚酒和桑葚-肉苁蓉酒进行比较:在桑葚酒中鉴定出了50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13种,醇类10种,烷烃类10种,酸类8种,酚类2种,醛类3种,胺类1种。采用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了含量分析,发现醇类占比为75.24%,酸类占比9.08%,酯类占比7.42%,酚类占比3.35%,醛类占比1.69%,烷烃类占比0.39%。桑葚-管花肉苁蓉酒中共鉴定出73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26种,醇类14种,烷烃类4种,酸类11种,酚类2种,醛类5种,胺类4种,酮类4种。醇类占比为77.45%,酯类占比为8.88%,酸类占比9.05%,酚类占比2.36%,胺类占比0.58%,酮类占比0.39%,烷烃类占比为0.19%,醛类占比0.18%。桑葚-管花肉苁蓉酒的香气种类与桑葚酒中主体地位的香气种类相近,酯类、醇类、酸类占香气种类主体。桑葚-管花肉苁蓉酒的香气种类比桑葚酒在酯类和酮类中较为显着。在桑葚酒和桑葚-管花肉苁蓉酒的香气含量对比中,占香气含量主体的是醇类、酸类和酯类,其中醇类最高,均大于75%。桑葚-管花肉苁蓉酒的香气含量相较更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其酒体更加馥郁协调。5、桑葚-肉苁蓉酒羟自由基清除率总体较为稳定,清除效果较好,能较为有效的进行羟自由基清除。放大实验符合预期设计要求。

李捷[2](2021)在《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肉苁蓉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也是应用历史悠久的滋补类食品,其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其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但因加工方法、炮制工艺等不同,目前市面上的肉苁蓉质量参差不齐。“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分析手段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肉苁蓉,有效保证肉苁蓉的质量,本论文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进行研究,优选其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肉苁蓉样品间的化学轮廓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药材加工形态的肉苁蓉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区域,对春季和秋季采收的样品中的差异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18个可能的化合物,得出区分不同采收期肉苁蓉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为蔗糖、甜菜碱、6-去氧梓醇、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和甘露醇。2.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肉苁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进行研究,对不同干燥前处理及干燥方法的肉苁蓉样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电子舌技术测定样品滋味,采用复水率和硬度指标对样品质地进行间接评价,并将肉苁蓉的滋味、质地信息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肉苁蓉整株经蒸制20 min后60℃烘干为最佳的产地加工方式,相关性研究发现滋味、质地等性状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材或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3.为解决酒苁蓉炮制步骤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建立酒苁蓉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考察含水率、黄酒用量和蒸制时间等工艺参数,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酒苁蓉的一体化工艺,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黄酒用量为30%,蒸制时间为4.5 h时加工的酒苁蓉质量最佳,且与传统分段加工相比,一体化工艺下制得的酒苁蓉饮片中部分成分含量显着提高,工艺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4.采用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酒苁蓉的色泽气味进行客观量化,结合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探究酒苁蓉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时间与蒸制次数的饮片颜色、滋味、气味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酒蒸时间的延长和酒蒸次数的增加,饮片中多糖含量逐渐升高,但苯乙醇苷类各成分的含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其最佳的酒蒸时间为4 h,此时酒苁蓉炮制程度适宜,饮片质量最好;借助电子眼技术发现炮制过程中饮片粉末颜色逐渐加深,从中棕色变为黑棕色,结合内在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当酒苁蓉饮片粉末颜色以1619色号为主时炮制程度适宜;与生品相比,炮制后的酒苁蓉饮片甜味值升高,苦味值降低,随着酒蒸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咸味值逐渐升高,从整体滋味来看,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时间的酒苁蓉样品的滋味存在显着差异,反复蒸晒对其滋味影响不大,酒蒸4 h后滋味趋于稳定;利用电子鼻技术发现酒苁蓉气味的物质基础可能是乙醇、正己烷、异丁醇、三氯乙烷、1S-α-蒎烯、苯乙醛等成分,从整体气味特征来看,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及反复蒸晒对酒苁蓉的气味影响较大。5.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肉苁蓉生品和炮制品间的化学轮廓差异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肉苁蓉酒制前后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为蔗糖、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甜菜碱、8-表马钱子酸、咖啡酸,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出这些化合物可能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研究表明蔗糖、毛蕊花糖苷、甜菜碱、8-表马钱子酸、咖啡酸可通过与PPARG、FOS、MAOA、SREBF1、ADRB2等关键靶点结合,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突触、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与糖代谢合成、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主要信号通路,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体内激素、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能,为肉苁蓉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瑞哲[3](2021)在《加味龟龄集酒的质量标准提升及功效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题依据:加味龟龄集酒是由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号药酒,其主要成分是在龟龄集药粉(28味药)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中熟地黄和肉苁蓉的量,并添加了薄荷脑进行提味共同构成加味,最后配以酒基制成乙醇量为28%~32%的加味龟龄集酒。功能主治:补脑固肾,强壮机能,延年益寿。用于气虚血亏,健忘失眠,食欲不振,腰酸背痛,阴虚阳弱,阳痿早泄,宫冷腹痛,产后诸虚。加味龟龄集酒现有的质量标准仅有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五种成分的薄层鉴别,没有含量测定方法,也没有指纹图谱方法。现有标准与目前同行业比较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提高。因此本研究拟建立基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结合网络药理法进行有效成分预测,进而建立反映整体质量控制的指纹图谱方法、增加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达到点面结合,全面提升加味龟龄集酒的质量标准。目的:为了寻找加味龟龄集酒中可以稳定存在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建立加味龟龄集酒薄层色谱以及含量测定方法,建立适用于加味龟龄集酒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以提升加味龟龄集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1)运用UPLC-QTOF-MS高分辨质谱对加味龟龄集酒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保留时间、分子量和碎片离子裂解规律与相关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推测其可能的化学结构,对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2)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加味龟龄集酒进行成分与疾病共同靶标网络构建,并对网络中的节点和连接频次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和靶点连接频次比较高的成分作为物质基础。对共同靶标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预测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通路。寻找出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并且预测体内作用靶点与通路,阐明作用机制。(3)依据(1)和(2)的研究结果以及增加的熟地黄和肉苁蓉药味中成分的药效,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的TLC,以甲醇-醋酸-水(2:1: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建立薄层鉴别方法。依据药典和文献中的相关操作方法,分别以乙腈-0.5%磷酸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新建加味龟龄集酒中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新建地黄苷D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19批次的加味龟龄集酒进行检测,然后将液相的结果导入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中进行数据的处理,建立加味龟龄集酒指纹图谱方法。结果:(1)通过UPLC-Q-TOF-MS高分辨质谱对加味龟龄集酒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最终鉴定出了36个化合物,其中包括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核苷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其它类化合物。其中苯乙醇苷类中的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两种成分的信号响应比较高,建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2)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潜在有效成分的靶基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加味龟龄集酒中的8-马钱子酸、地黄苷D、人参皂苷Ro、异毛蕊花糖苷、补骨脂素、肉苁蓉苷F、人参皂苷Rh1、淫羊藿苷、甘草苷、松果菊苷、人参皂苷F1和毛蕊花糖苷等成分可能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潜在化合物,可作为加味龟龄集酒潜在活性成分的参考。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加味龟龄集酒可能是通过参与调控关键细胞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的通路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和环境应激通路的调节来发挥抗炎作用的;通过参与调节低氧应激反应通路来改善气虚血亏的症状;另外,加味龟龄集酒还参与调节多条癌症通路,可能有潜在预防相关癌变的功能。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建议对含量较高且具有药理活性的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两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另外8-马钱子酸、地黄苷D、补骨脂素和肉苁蓉苷F的药理活性显着,建议构建指纹图谱进行整体质量控制。(3)依据(1)和(2)的研究结果以及处方中成分的药效,建立了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的TLC法,并且建立了四种成分的HPLC法。薄层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阴性无干扰,成功建立了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薄层鉴别方法;HPLC含量测定中备样方法及检测过程均高效简便,方法学考察符合药典规定,成功新建了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以及地黄苷D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方法。(4)采用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03nm下检测55min,得到的加味龟龄集酒指纹图谱稳定可靠,方法学考察符合药典规定,可以作为对其进行整体质量控制的方法。指纹图谱中共标定了27个共有峰,且通过与对照品对比以及通过UPLC-MS对加味龟龄集酒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最终指认出了15个共有峰,其中包括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化合物,能够反映出网络药理学预测的6种潜在活性成分。结论:本研究从反映药效的物质基础方面对加味龟龄集酒进行质量标准提升,首先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出了36个化合物,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出12种潜在活性成分,根据预测的活性成分建立了加味龟龄集酒的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其中对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进行了薄层鉴别以及含量测定,对地黄苷D和5-羟甲基糠醛进行了含量测定,对8-马钱子酸、地黄苷D、补骨脂素、肉苁蓉苷F、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等成分进行了指纹图谱整体控制。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建立了能够反映加味龟龄集酒药效成分稳定性的质量标准,为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依据。

支雅婧,甄亚钦,田伟,麻景梅,牛丽颖[4](2021)在《肉苁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苁蓉是一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骨质疏松、保肝护肝等。本文通过综述肉苁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不同配伍等方面对肉苁蓉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推测肉苁蓉中的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等苯乙醇苷类,甘露糖醇等多糖,6-去氧梓醇、京尼平苷酸等环烯醚萜类,(+)-丁香树脂酚-O-β-D-葡萄糖苷等木脂素类物质及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成分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许婉琦[5](2020)在《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文中认为肉苁蓉属Cistanche是列当科Orobanchaceae全寄生药用植物,也是分布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濒危物种,其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目前肉苁蓉产业已经达到几十亿规模,为西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课题组前期已经完成中国肉苁蓉属四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为了保护其遗传资源,丰富其遗传信息,本研究以幼嫩肉质茎为材料,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肉苁蓉属四个物种: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沙苁蓉 Cistanche sinensis和管花肉苁蓉Cistanchetubulosa进行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在基因组结构、水平基因转移和系统进化等方面得到如下结果:1、应用三代Nanopore高通量测序方法开展肉苁蓉属基因组测序,获取216 Gb数据,应用二代Illumina测序方法获取20 Gb数据。Blastn 比对后筛选出线粒体reads,组装连接成37条contigs,得到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2、拼接组装得到的线粒体基因组极大,大小依次为:肉苁蓉2043 Kb、盐生肉苁蓉2100 Kb、沙苁蓉1392 Kb和管花肉苁蓉2536 Kb。碱基的组成比例分别为 A(27.44-27.80%)、T(27.59-28.03%)、C(22.15-22.53%)和 G(22.03-22.43%)。3、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多元化,线形与环形兼具。肉苁蓉线粒体基因组由11条线形contigs构成,盐生肉苁蓉由8条线形contigs构成,沙苁蓉由6条线形和1条环形contigs构成,管花肉苁蓉由11条线形contigs构成。线粒体基因组比对显示存在大量重组事件,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重组较少,其余肉苁蓉重组较多。4、基因注释分析显示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中含有33个完整蛋白编码基因,3个核糖体RNA基因,23个转运RNA基因。此外,还有从叶绿体基因组中水平转移到线粒体基因组中的15个蛋白编码基因。5、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重复序列较多,共检测出33-72条简单重复序列,22-68条串联重复序列,320-875条散在重复序列。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肉苁蓉属四个物种聚为一支,属内支持率为100,其中肉苁蓉与沙苁蓉聚为一支,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聚为一支。7、选择压力和突变位点分析显示ccmC基因在盐生肉苁蓉进化枝上被正向选择,存在5个突变位点;matR基因在肉苁蓉进化枝上被正向选择,也存在5个突变位点。

梁渐崧[6](2020)在《肉苁蓉与沙苁蓉的质量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肉苁蓉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由于肉苁蓉资源的紧缺且同属植物外观相似,市场上存在以沙苁蓉(Cistanche sinensis)充作正品肉苁蓉销售、使用的情况。为了提高肉苁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现有文献报道基础上,本研究拟运用分离度更高、分析时间更短的UPLC法对不同品种肉苁蓉与沙苁蓉的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不同品种的分析鉴别方法,并探讨沙苁蓉作为肉苁蓉代用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进行研究,为肉苁蓉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UPLC法建立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成分(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比分析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成分含量差异;2.采用UPLC法建立沙苁蓉中3种苯乙醇苷成分(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2’-乙酰基金石蚕苷)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与肉苁蓉、管花肉苁蓉所含化学成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进行比较;3.采用UPLC法建立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共有模式、相似度对比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来系统评价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的质量差异。4.确定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制备14批肉苁蓉标准汤剂,并通过研究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指标来评价其质量。结果1.建立了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成分(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UPLC定量分析方法,4种成分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00777~0.000709mg/m L,0.000259~0.00236m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30%,加样回收率在96.22%~100.93%之间(RSD﹤2.0%)。测定了15批肉苁蓉及10批管花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四种成分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且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不同批次间含量差别较大。管花肉苁蓉中四种成分总量平均值为5.13%,肉苁蓉中4种成分总量平均值为1.96%,表明管花肉苁蓉中4种成分的平均总含量均明显高于肉苁蓉。2.建立了沙苁蓉中3种苯乙醇苷成分(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2’-乙酰基金石蚕苷)的UPLC定量分析方法,3种成分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0130~0.000319mg/m L,0.000434~0.00106 m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67%,加样回收率在97.21%~101.13%之间(RSD﹤1.0%)。测定了13批沙苁蓉中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13批沙苁蓉中金石蚕苷含量最高,占三个化合物总量的58.1~80.1%,其次是2’-乙酰基金石蚕苷,而毛蕊花糖苷含量较低;与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所含苯乙醇苷类成分在种类、含量上相比均有明显区别,金石蚕苷、2’-乙酰基金石蚕苷为沙苁蓉特有成分,且这2个成分含量最高,毛蕊花糖苷为肉苁蓉、管花肉苁蓉、沙苁蓉共有成分,但在3个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在管花肉苁蓉平均含量最高为0.79%,在肉苁蓉平均含量为0.52%,在沙苁蓉平均含量最低仅为0.19%。3.建立了3种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38个样品进行了UPLC指纹图谱分析,得到3种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图谱,肉苁蓉样品共确定9个共有峰,管花肉苁蓉样品共确定6个共有峰,两者均指认了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4个峰;沙苁蓉样品共确定6个共有峰,指认了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2’-乙酰基金石蚕苷3个峰。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相似度为0.932,而沙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相似度为0.070,与肉苁蓉的相似度更低只有0.045;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的质量差异,结果显示38批样品被聚为两类,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三批沙苁蓉样品聚为第一类,其余沙苁蓉聚为第二类;主成分分析可将3个品种样品区分开,其中管花肉苁蓉的样品点分布比较离散,说明样品的批间质量差异较大。4.制备了14批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结果表明肉苁蓉出膏率范围为25.07%56.64%,松果菊苷平均转移率为22.05%,毛蕊花糖苷平均转移率为15.07%,p H值范围为4.30~5.15。并建立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共确认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1号峰为松果菊苷、3号峰为管花苷A、4号峰为毛蕊花糖苷、5号峰为异毛蕊花糖苷。表明制备得到的标准汤剂整体均一性致良好,质量可控。结论本研究为肉苁蓉属药材及饮片的成分分析、种属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可靠、快速的UPLC分析方法,同时通过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的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志物的核心标本。研究发现,正品肉苁蓉与沙苁蓉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均有明显区别,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考虑,沙苁蓉代替肉苁蓉使用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但目前市场上频繁出现以沙苁蓉充作正品肉苁蓉销售、使用的情况,这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加大相应的监管。同时,通过对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的研究为经典名方制剂的物质基准和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标准参照物,可进一步保证肉苁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曹宁宁[7](2020)在《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并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为济川煎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一、建立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异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学。采用此方法,以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异阿魏酸含量的权重量为指标,对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的饮片浸泡时间、煎煮火候、煎煮时间、过滤方式和干燥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通过测定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出膏率验证其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测定15批济川煎饮片和物质基准中多指标成分含量,为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并测定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转移率,揭示济川煎多指标成分从“饮片-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关系。二、建立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HPLC色谱法;采用此方法建立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峰归属和峰指认,并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SPSS 22.0及SIMCA 14.1软件对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三、为全面完善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理化性质检测(性状、pH值、相对密度)和定性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最终基于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理化性质检测及定性鉴别研究,确立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为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结果一、建立了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异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的含量测定。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为:精密称取肉苁蓉7.46 g、当归11.19 g、牛膝7.46 g、泽泻5.60 g、枳壳3.73g、升麻1.87 g。加水300 ml,浸泡6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盖煎煮至160 ml,200目筛网趁热过滤,滤液即济川煎物质基准煎煮液,浓缩,再经冷冻干燥,得济川煎物质基准干膏粉。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出膏率平均值为21.59%,未出现离散数据(平均值的70%~130%以外),表明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稳定。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及异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4.0916mg/g~4.6131 mg/g、1.6521 mg/g~1.9105 mg/g、5.0196 mg/g~5.3010 mg/g、4.2742 mg/g~4.5794 mg/g、2.4102 mg/g~2.5725 mg/g、0.1786 mg/g~0.3131 mg/g,为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及异阿魏酸的转移率平均值分别为71.20%、66.83%、48.33%、69.72%、68.03%、72.64%,表明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当归中藁本内酯、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及升麻中异阿魏酸均可稳定传递到济川煎物质基准中。二、建立了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HPLC色谱法,其共有峰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济川煎物质基准质量的整体评价。采用此方法建立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标定了18个共有峰,其中峰1来源于肉苁蓉、牛膝和枳壳;峰2来源于泽泻;峰3来源于肉苁蓉和枳壳;峰4来源于当归和牛膝;峰5、9、11、12、13、14来源于枳壳;峰6、10来源于肉苁蓉;峰7来源于当归和升麻;峰8、15、16、17来源于升麻;峰18来源于当归。并指认了7个共有峰,其中6号峰为松果菊苷,7号峰为阿魏酸,8号峰为异阿魏酸,10号峰为毛蕊花糖苷,12号峰为柚皮苷,14号峰为新橙皮苷,18号峰为藁本内酯。运用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将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样品分为2类:S6、S8、S2、S5、S14、S11、S12批次样品聚为第1类,S7、S15、S3、S4、S13、S1、S9、S10批次样品聚为第2类,其原因可能是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中各饮片产地不同;确定对济川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贡献较大的成分分别为6号峰(松果菊苷)、14号峰(新橙皮苷)、18号峰(藁本内酯)、12号峰(柚皮苷)、7号峰(阿魏酸)、8号峰(异阿魏酸)、10号峰(毛蕊花糖苷)、9号峰(未知)、13号峰(未知),表明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稳定,其指纹图谱能反映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整体质量概貌。三、检测济川煎物质基准理化性质,其性状为深棕色粉末,气微味甘,微苦;pH平均值为5.50,偏酸性;相对密度平均值为1.015 g/ml,表明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理化性质较稳定。并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显微鉴别,其中当归薄壁细胞纺锤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织纹理;枳壳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升麻韧皮纤维成束,淡黄绿色,末端狭尖或钝圆,有的有分叉;牛膝木纤维成束,壁较薄,纹孔斜裂缝状;泽泻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有稀疏细孔沟。济川煎物质基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济川煎物质基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肉苁蓉、当归、枳壳、升麻、牛膝、泽泻对照药材色谱和松果菊苷、柚皮苷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基于济川煎物质基准上述研究,成功确立了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结论本研究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测定了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含量和转移率。并建立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标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7个峰,经化学模式识别将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分为2类,确定对济川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贡献较大的9个成分。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和定性鉴别。基于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定量研究、理化性质检测、定性鉴别及指纹图谱,全面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方法,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

王嘉[8](2020)在《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的质量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盐生肉苁蓉与沙苁蓉的一系列比较研究,包括基原、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及化学成分,为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药材质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依据。同时,建立荒漠肉苁蓉和沙苁蓉特征图谱,全面控制和评价肉苁蓉属药材质量及规范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深入道地产区考察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基原。(2)对盐生肉苁蓉、沙苁蓉的药材性状和显微进行了系统研究。(3)用薄层色谱法,对11批盐生肉苁蓉、13批沙苁蓉进行了研究。(4)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规定方法,对11批盐生肉苁蓉和13批沙苁蓉水分、总灰分进行了测定;比较了水及不同浓度乙醇作为浸出溶剂,冷、热两种浸出方法,并对11批盐生肉苁蓉、13批沙苁蓉样品进行了浸出物测定。(5)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中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6)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荒漠肉苁蓉和沙苁蓉特征图谱。结果:(1)所采集的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生境、植株及寄主存在明显不同。盐生肉苁蓉生于荒漠草原带,荒漠区的湖盆低地及盐碱较重的地方,寄生于盐爪爪植物的根部,茎淡黄色,花冠筒状钟形,筒近白色或淡黄色,裂片淡紫色或紫色。沙苁蓉生于荒漠草原带及荒漠区的沙质地、砾石地或丘陵坡地,寄生于红砂、珍珠柴植物的根部,茎鲜黄色,花冠筒状钟形,淡黄色。(2)盐生肉苁蓉、沙苁蓉药材的性状特征、茎横切面、鳞叶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盐生肉苁蓉鳞叶每环10片以上,维管束排列成波状至深波状环纹,鳞叶维管束多见“U”形分枝,淀粉粒较少。沙苁蓉鳞叶每环4~6片,维管束排列成星状,鳞叶维管束未见“U”形分枝,淀粉粒较多。(3)建立了盐生肉苁蓉、沙苁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甲醇-甲酸-水(3:1.5:7)的溶液为展开剂,以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2’-乙酰金石蚕苷为对照。置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可很好的区分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4)得到了11批盐生肉苁蓉、13批沙苁蓉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数据。盐生肉苁蓉的水分平均值为7.3%,总灰分平均值为8.9%,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66.0%;沙苁蓉的水分平均值为7.0%,总灰分平均值为12.0%,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54.3%。(5)盐生肉苁蓉苯乙醇苷测定了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4种成分的含量,沙苁蓉测定了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2’-乙酰金石蚕苷4种成分的含量,其中,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为二者共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为盐生肉苁蓉特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66%,0.08%;金石蚕苷和2’-乙酰金石蚕苷为沙苁蓉中特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91%、1.80%。盐生肉苁蓉中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苷酸为其特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测定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02%、0.30%;栀子苷是沙苁蓉中特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平均含量为1.34%。(6)建立了荒漠肉苁蓉和沙苁蓉特征图谱,同时各标定了10个共有峰,以毛蕊花糖苷峰作为参照峰,统计15批荒漠肉苁蓉、10批沙苁蓉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荒漠肉苁蓉10个共有峰中,共指认7个共有峰;沙苁蓉10个共有峰中,共指认5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软件,比较了四种药材的相似度。沙苁蓉与荒漠肉苁蓉特征图谱有明显区别,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相似度没有显着性差异。故在此基础上,以肉苁蓉苷A与松果菊苷的峰面积比值(a),2’-乙酰毛蕊花糖苷与毛蕊花糖苷的峰面积比值(b)为参考指标,可以准确区分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而盐生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相似,峰面积比值差异度较小,不易区分。结论:通过以上几项研究,可综合评价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质量差异,同时为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及肉苁蓉属药材的规范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小明[9](2019)在《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组前期应用“谱-效”关系对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清除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抗氧化能力和抗疲劳药效进行研究,得到两个有效组分分别为总苷类和多糖类成分,但两者的药效作用存在差异,而且这两类成分在本课题组较早的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中均发现其口服吸收不良、肠道吸收利用度差,因此,其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本论文通过化学成分定性、定量表征方法,结合药理学的药物代谢和药效学实验及代谢组学、高通量肠道菌群测序技术的应用,对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其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获得了这些成分在调节体力疲劳中的异常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紊乱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体力疲劳异常肠道菌群的正向调控作用,诠释了肉苁蓉抗疲劳的有效组分及药效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开发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1肉苁蓉提取物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采用UHPLC-Q/TOF HRMS技术对肉苁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在线快速鉴定,共鉴定44个化合物;首次综合高效凝胶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仪、离子色谱仪及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对肉苁蓉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单糖组成、部分酸水解成寡糖片段后的聚合度和序列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起其所含大分子多糖成分的表征体系,为后续开展肉苁蓉药材质量评价、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对肉苁蓉70%乙醇提取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基于UPLC-Q/TOF/MS和质量亏损过滤(MDF)策略鉴定代谢物,在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共鉴定出20个原形类成分,32个代谢物,血浆中包括13个入血原形类成分及16个代谢物,尿液中包括18个原形类成分及24个代谢物,粪便当中包括17个原形类成分及17个代谢物,表明其在体内经历了广泛地代谢,其代谢类型以水解、甲基化、磺酸化以及葡萄糖醛酸化等形式存在。体内代谢特征分析发现,粪便中检测到了大部分的苯乙醇苷类的原形类化合物以及包括母体化合物和水解产物在内的还原、甲基化及磺酸化等代谢产物,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口服吸收利用度低,与被肠道菌群代谢造成其低的肠道生物利用度有关。肉苁蓉中的主要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活化后共同起效,次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也是被代谢成苷元后吸收入血,初步阐明了肉苁蓉的体内代谢情况,为筛选其药效物质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和体外肠道菌群培养方法,进一步分别研究肉苁蓉中4个代表性苯乙醇苷化合物的体外菌群代谢情况,发现此类化合物极易发生糖苷键及酯键水解代谢,最终水解成其苷元羟基酪醇和咖啡酸。生成的降解代谢物会继续发生Ⅰ相、Ⅱ相代谢反应生成新代谢物,代谢位点主要在酚羟基结构单元上。证实了肠道菌群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此外,采用体外DPPH抗氧化实验对9个原形苷类化合物及代谢后生成的12个特征代谢物进行活性评价,进一步明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结构与邻二酚羟基结构有关。体内、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都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被肠道菌群代谢,产生了与原形成分相似活性的代谢产物苷元羟基酪醇和咖啡酸等酚酸类似物,吸收入血后协同发挥相应的药理效应。此外,应用UPLC-Q/Trap-MS/MS技术的多反应检测(MRM)模式,采用内标法建立了肉苁蓉中10个化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表明建立的定量方法灵敏、快速、可靠,结合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可更全面的用于肉苁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2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抗氧化作用的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多种药效学评价指标和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长期负重游泳导致体力疲劳模型的小鼠以及分别给予总苷、多糖以及总苷-多糖联合用药的药物治疗组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条件对不同极性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共鉴定27个与体力疲劳疾病最为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体内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及嘌呤、嘧啶核苷酸代谢途径紊乱,经研究总苷、多糖及两者合用用药治疗对机体疲劳的代谢组学产生的影响时发现,机体代谢轮廓上治疗后不同程度的偏离模型组趋于正常组,联合用药可回调的代谢物最多,其次为总苷和多糖组分,改善其相关代谢途径的紊乱,并结合抗疲劳相关的药效指标对肉苁蓉抗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3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及总有效组分的调控研究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体力疲劳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体力疲劳小鼠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门和属水平的结构组成均出现差异,表明这些肠道菌群可能在体力疲劳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总有效组分对体力疲劳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及绝大部分相关菌属紊乱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表明肉苁蓉总有效组分可对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行调控,从而发挥药效作用,但是仅限于菌群测序的初步研究结果还需要结合其它方法进一步深入验证。综上所述,本论文应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结合药效学、体内、外代谢及代谢组、肠道菌群调控,多层次、多角度地阐释了各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这些口服后低生物利用度、吸收不良但是具有显着活性的成分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的转化被活化发挥药效,还能够作用于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达到对机体产生调节的作用。

宋青青[10](2019)在《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组及抗血管性痴呆的体内药效物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苁蓉(Cistanches Herba)为名贵中药,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被誉为“沙漠人参”。近年来,针对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定性、定量研究不断深入,但主要集中于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研究上,尚未见对其大极性和中、小极性成分的同步定性、定量分析的报道。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为肉苁蓉中主要活性成分,结构中含有多个不稳定基团,易在分析过程中降解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分析手段对肉苁蓉进行精确质量分析。以肉苁蓉总苷为原料的苁蓉总苷胶囊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髓海不足证造成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但体内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因此,本论文针对以上研究缺陷,对肉苁蓉的体内外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药物代谢组学方法探索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的体内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以期提高肉苁蓉质量分析方法,为肉苁蓉的临床应用及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肉苁蓉化学成分的全面定性定量分析建立加压溶剂提取模块(PLE),实现肉苁蓉样品快速微量(约1mg)提取,通过LC-IT-TOF-MS分析肉苁蓉超声提取和加压溶剂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验证了加压溶剂提取模块能够实现化学成分的高效提取。利用IT-TOF-MS高分辨质谱丰富的多级质谱信息,系统总结了肉苁蓉主要成分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并鉴定肉苁蓉中79个化学成分。同时,将加压溶剂提取模块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连接,构建PLE-TFC-HPLC-DAD系统实现了肉苁蓉中8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快速同步定量分析,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实现肉苁蓉的快速、准确定量。PLE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减少了分析过程中样品和有机溶剂的用量,节约了制备样品的时间,降低了不稳定成分在处理过程中降解的可能性,实现了肉苁蓉样品直接、快速的在线分析,同时也为中药和生物样品等固体复杂基质的分析提供了可靠、快速的绿色分析方法。为阐明肉苁蓉体内代谢物,首先对肉苁蓉化学成分组进行深入解析。采用Qtrap-MS质谱的多种扫描模式,如预测多反应监测模式(pMRM)、中性丢失扫描(NL)、母离子扫描(Prec)、增强子离子扫描(EPI)和增强质谱扫描(EMS)等,利用高分辨质谱研究的质谱裂解规律,建立基于特征碎片的NL162Da、146Da等中性丢失扫描方法和Prec m/z 161、m/z 145等母离子扫描方法,对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等主要化学类型进行深度挖掘,并基于HMDB等数据库建立pMRM方法检测初级代谢产物。综上,共检测到肉苁蓉中513个化学成分,基本阐明了肉苁蓉化学成分组。采用反相色谱-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RPLC-HILIC-MS/MS)对肉苁蓉中的大、中和小极性27个成分,如氨基酸、核苷、苯乙醇苷、糖类等,进行了同步定量分析。利用在线质谱参数优化策略对肉苁蓉中含量高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糖醇质谱响应进行选择性抑制,并采用高灵敏度的sMRM模式保证低含量化学成分的检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扩展检测线性范围、增强对极性化合物的保留,适用于肉苁蓉中极性跨度大、含量差异大的多成分同步含量测定,也为其他中药的多成分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方法。2.肉苁蓉的体内化学成分分析基于亚结构拆分和结构简化策略,采用LC-MS技术对酪醇、羟基酪醇、咖啡酸、红景天苷、肉苁蓉苷F、脱羧基迷迭香酸、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以及肉苁蓉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苯乙醇苷、苯丙素苷以及含酯键的化合物灌胃大鼠后酯键和苷键发生断裂,易在体内发生水解反应,充分阐明了肉苁蓉的体内代谢产物是主要是苯乙醇苷类降解产物羟基酪醇(HT)、咖啡酸(CA)、高香草酸(HVA)、阿魏酸、3-羟基苯丙酸(3-HPP)等,以磺酸化形式进入血液,经尿液排泄。通过各单体化合物以及肉苁蓉体内代谢物组的系统分析,单体和肉苁蓉血浆中的代谢物体内达峰时间不同,单体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并不能代表中药复杂成分的体内真实代谢过程。本论文从单体到总提物的体内过程系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肉苁蓉代谢物组信息,也为中药体内代谢研究提供新思路。3.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研究建立了双侧颈总动脉(2VO)结扎所致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以及病理切片结果,发现肉苁蓉总苷提取物(CG)给药后能够减轻2VO所致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显着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建立基于LC-MS技术的药物代谢组学方法,并研究了肉苁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代谢物组(metabolome)的影响。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给药组和模型组之间以及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血浆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存在差异,并初步鉴定了39个血管性痴呆相关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大鼠相比,CG给药组显着调节了26个内源性代谢物。进一步分析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发现肉苁蓉给药后的HT、HVA、3-HPP等主要代谢产物,能够直接参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如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从而参与调节血管性痴呆的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同时,甘油磷脂代谢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也受到调节。因此,肉苁蓉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参与调节神经递质代谢,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抗氧化损伤、促进抗炎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血管性痴呆作用。通过对HT、HVA等潜在药效物质的活性验证,发现其都能够抑制OGD/R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脑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产物为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药效物质。综上所述,本论文建立了肉苁蓉的全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阐明了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组,系统研究了肉苁蓉的体内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的药效物质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体内降解产物,肉苁蓉可能通过代谢产物直接参与神经递质代谢、调节脂质代谢等多途径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药效。

二、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桑葚—肉苁蓉酒的酿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桑葚与肉苁蓉简介
        1.1.1 桑葚介绍
        1.1.2 肉苁蓉介绍
    1.2 桑葚与肉苁蓉营养价值介绍
        1.2.1 桑葚营养价值介绍
        1.2.2 肉苁蓉营养价值介绍
    1.3 桑葚与肉苁蓉功能性成分介绍
        1.3.1 桑葚功能性成分介绍
        1.3.2 肉苁蓉功能性成分介绍
    1.4 桑葚和肉苁蓉加工利用现状
        1.4.1 桑葚加工利用现状
        1.4.2 肉苁蓉加工利用现状
    1.5 复合酿造酒现状及前景分析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桑葚肉苁蓉酒复合工艺参数优化
        1.7.2 桑葚肉苁蓉酒香气成分分析
第2章 桑葚肉苁蓉酒复合工艺参数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流程
        2.2.3 工艺要点
        2.2.4 实验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酵母种类对不同桑葚肉苁蓉酒的影响
        2.3.2 肉苁蓉添加量不同对桑葚-肉苁蓉酒的影响
        2.3.3 SO_2添加量对不同桑葚肉苁蓉酒品质的影响
        2.3.4 不同温度条件对不同桑葚肉苁蓉酒品质的影响
    2.4 酒精度的对比分析
    2.5 苯乙醇苷总量的对比分析
        2.5.1 管花肉苁蓉及荒漠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总量比较分析
        2.5.2 两种肉苁蓉复合桑葚发酵酒后的苯乙醇苷总量比较分析
    2.6 响应面法优化桑葚-管花肉苁蓉复合酒
        2.6.1 响应面实验感官评价综合分析
        2.6.2 响应面实验对苯乙醇苷含量综合分析
    2.7 小结
第3章 桑葚肉苁蓉酒香气成分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桑葚肉苁蓉酒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及质量基本指标建立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步骤
        4.3.1 羟自由基的测定
        4.3.2 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4.3.3 基本指标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放大实验中的复合酒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4.4.2 基本指标评价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基于UHPLC-Q-Orbitrap-MS和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肉苁蓉化学轮廓差异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2.3 溶液的制备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化学计量学分析
        3.2 差异性成分的鉴定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基于“辨状论质”对不同产地加工方式肉苁蓉的内在成分和性状特征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测定
        2.3 肉苁蓉多糖的测定
        2.4 样品滋味的测定
        2.5 样品质地的测定
    3 结果
        3.1 不同加工方法对肉苁蓉有效成分的影响
        3.2 不同加工方法对肉苁蓉滋味和质地的影响
        3.3 肉苁蓉的滋味、质地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2.3 单因素考察
        2.4 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
    3 结果
        3.1 单因素考察结果
        3.2 响应面结果分析
        3.3 最佳工艺的验证及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四 基于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的酒苁蓉炮制过程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2.3 电子眼对样品颜色的测定
        2.4 电子舌对样品滋味的测定
        2.5 电子鼻对样品气味的测定
    3 结果
        3.1 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3.2 炮制过程中饮片颜色的变化
        3.3 炮制过程中饮片滋味的变化
        3.4 炮制过程中饮片气味的变化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五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肉苁蓉炮制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2.4 网络药理学分析
    3 结果
        3.1 肉苁蓉生品与炮制品间差异性成分的筛选
        3.2 作用靶点的获取
        3.3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3.4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5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
    4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肉苁蓉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加味龟龄集酒的质量标准提升及功效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内容
        1.2.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加味龟龄集酒相关研究概述
        2.1.1 龟龄集粉的研究
        2.1.2 熟地黄的研究
        2.1.3 肉苁蓉的研究
    2.2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2.2.1 薄层色谱鉴定
        2.2.2 含量测定
        2.2.3 中药指纹图谱
        2.2.4 中药质量标志物
    2.3 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3.1 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3.2 在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UPLC-MS法的加味龟龄集酒成分定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3.2.2 测定条件
        3.2.3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UPLC-MS总离子流图
        3.3.2 化学成分分析
    3.4 讨论
        3.4.1 苯乙醇苷裂解特征分析
        3.4.2 环烯醚萜裂解特征分析
        3.4.3 人参皂苷裂解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味龟龄集酒中活性成分预测
    4.1 实验方法
        4.1.1 加味龟龄集酒中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的整合
        4.1.2 加味龟龄集酒适应症潜在作用靶点的预测
        4.1.3 构建加味龟龄集酒的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
        4.1.4 构建加味龟龄集酒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4.1.5 加味龟龄集酒潜在药效靶点的生物功能分析
        4.1.6 加味龟龄集酒潜在药效靶点的通路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目标成分靶点预测
        4.2.2 相关疾病靶点信息
        4.2.3 加味龟龄集酒的“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
        4.2.4 加味龟龄集酒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4.2.5 加味龟龄集酒潜在药效靶点的生物功能分析
        4.2.6 加味龟龄集酒潜在药效靶点的通路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味龟龄集酒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5.1 松果菊苷与毛蕊花糖苷的薄层鉴别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2 松果菊苷与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结果
    5.3 地黄苷D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
        5.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3.2 实验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HPLC法的加味龟龄集酒指纹图谱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6.2.2 HPLC测定条件
        6.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液相检测条件考察
        6.3.2 方法学考察
        6.3.3 加味龟龄集酒共有峰的标定和指认
        6.3.4 样品测定及相似度评价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肉苁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苯乙醇苷类
    1.2 环烯醚萜类
    1.3 木脂素类
    1.4 糖类
    1.5 其他
2 药理作用
    2.1 神经保护作用
    2.2 免疫作用
    2.3 抗衰老
        2.3.1 抗氧化
        2.3.2 抗疲劳
    2.4 抗骨质疏松
    2.5 保肝护肝
    2.6 润肠通便
    2.7 其他药理作用
3 肉苁蓉Q-Marker的预测分析
    3.1 基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特有性的肉苁蓉Q-Marker预测分析
    3.2 基于传统功效的肉苁蓉Q-Marker预测分析
    3.3 基于传统药性的肉苁蓉Q-Marker预测分析
    3.4 基于化学成分可测的肉苁蓉Q-Marker预测分析
4 总结

(5)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研究概况
        1.1.1 肉苁蓉
        1.1.2 盐生肉苁蓉
        1.1.3 沙苁蓉
        1.1.4 管花肉苁蓉
    1.2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1.2.1 线粒体起源
        1.2.2 植物线粒体结构与特征
        1.2.3 测序技术的发展
        1.2.4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策略
    1.3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3.1 文献计量学
        1.3.2 软件方法
        1.3.3 结果与结论
        1.3.4 本节小结
第二章 全基因组提取与测序数据质量统计
    2.1 植物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DNA提取及测序前检测
        2.3.1 DNA提取
        2.3.2 DNA检测和测序
        2.3.3 结果与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注释与分析
    3.1 方法和软件
        3.1.1 拼接组装
        3.1.2 基因注释
        3.1.3 序列迁移
        3.1.4 基因组比对
        3.1.5 重复序列
        3.1.6 系统进化
        3.1.7 选择压力
        3.1.8 突变位点
    3.2 结果与结论
        3.2.1 拼接组装分析
        3.2.2 基本特征分析
        3.2.3 功能基因分析
        3.2.4 序列迁移分析
        3.2.5 基因组比对分析
        3.2.6 重复序列分析
        3.2.7 系统进化分析
        3.2.8 选择压力分析
        3.2.9 突变位点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肉苁蓉与沙苁蓉的质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肉苁蓉的研究进展
    1.1 肉苁蓉属植物特点及分布
    1.2 肉苁蓉属化学成分研究
        1.2.1 苯乙醇苷类
        1.2.2 环烯醚萜类及其苷类
        1.2.3 木脂素及其苷类
    1.3 肉苁蓉药理活性研究
        1.3.1 润肠通便作用
        1.3.2 神经保护作用
        1.3.3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1.3.4 抗骨质疏松作用
        1.3.5 改善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1.4 肉苁蓉的质量分析研究
        1.4.1 红外光谱法(IR)
        1.4.2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4.4 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
        1.4.5 色谱联用技术
        1.4.6 其他
    1.5 立题依据
第二章 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中4 种苯乙醇苷成分的UPLC含量测定
    2.1 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
        2.1.2 试药
    2.2 色谱条件
        2.2.1 色谱条件的优选
        2.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3 溶液的制备
        2.3.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3 测定法
    2.4 定量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
        2.4.2 精密度试验
        2.4.3 稳定性试验
        2.4.4 重复性试验
        2.4.5 加样回收试验
    2.5 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样品含量测定
        2.5.1 肉苁蓉中4 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2.5.2 管花肉苁蓉中4 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沙苁蓉中3 种苯乙醇苷成分的UPLC含量测定
    3.1 仪器与试药
        3.1.1 仪器
        3.1.2 试药
    3.2 色谱条件
        3.2.1 色谱条件的优选
        3.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3 溶液的制备
        3.3.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3.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3 测定法
    3.4 定量方法学考察
        3.4.1 线性关系
        3.4.2 精密度试验
        3.4.3 稳定性试验
        3.4.4 重复性试验
        3.4.5 加样回收试验
    3.5 沙苁蓉样品含量测定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 UPLC 指纹图谱分析
    4.1 仪器与试药
        4.1.1 仪器
        4.1.2 试药
    4.2 色谱条件
        4.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4.3 溶液的制备
        4.3.1 参比溶液的制备
        4.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3.3 测定法
    4.4 方法学考察
        4.4.1 精密度试验
        4.4.2 稳定性试验
        4.4.3 重复性试验
    4.5 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指纹图谱的建立
    4.6 化学计量学分析
        4.6.1 聚类分析
        4.6.2 主成分分析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1.1 仪器与设备
        5.1.2 试药
    5.2 方法与结果
        5.2.1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制法
        5.2.2 肉苁蓉饮片含量测定
        5.2.3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5.2.4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中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转移率
        5.2.5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出膏率
        5.2.6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p H值
        5.2.7 肉苁蓉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建立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济川煎物质基准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研究
        2.3 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验证
        2.4 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的确立
        2.5 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转移率测定
    3 讨论
        3.1 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选择
        3.2 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研究
        3.3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标成分转移率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HPLC指纹图谱方法的建立
        2.2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建立
        2.3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
        2.4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共有峰归属
        2.5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共有峰指认
        2.6 聚类分析(CA)
        2.7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3 讨论
        3.1 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优化
        3.2 济川煎物质基准CA和 PLS-DA分析结果的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济川煎物质基准质量标准草案的确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济川煎物质基准的一般理化性质检测
        2.2 济川煎物质基准显微鉴别
        2.3 济川煎物质基准薄层色谱鉴别
        2.4 济川煎物质基准质量标准草案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典名方济川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的质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质量评价与标准的研究
    1 基原考证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1 基原考证
        1.2 实验样品的收集
        1.3 小结
    2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
        2.1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药材性状鉴别研究
        2.2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药材显微鉴别研究
        2.3 小结
    3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薄层鉴别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
    4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药材检查项研究
        4.1 水分检查
        4.2 总灰分
        4.3 浸出物检查
        4.4 小结
    5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含量测定
        5.1 仪器、试药及样品
        5.2 方法与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6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中环烯醚萜类含量测定
        6.1 仪器、试药及样品
        6.2 方法与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肉苁蓉属药材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
    1 仪器、试药及样品
        1.1 仪器
        1.2 试药
        1.3 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3 方法学考察
        2.4 荒漠肉苁蓉、沙苁蓉特征图谱的建立
        2.5 讨论
    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肉苁蓉属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缩略语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抗疲劳作用研究及评价现状
    第二节 植物多糖的检测方法及分析应用
    第三节 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肉苁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肉苁蓉提取物中苷类及多糖成分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 肉苁蓉提取物中苷类及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三章 肉苁蓉提取物的药效学及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第一节 肉苁蓉提取物缓解小鼠体力疲劳作用研究
    第二节 肉苁蓉提取物的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第四章 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体力疲劳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第二节 体力疲劳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三节 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五章 肉苁蓉总有效组分与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苯乙醇苷化合物的体外肠道菌群代谢研究及清除DPPH体外抗氧化评价
    第二节 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肉苁蓉总有效组分的调控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组及抗血管性痴呆的体内药效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肉苁蓉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1 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肉苁蓉的质量分析研究
    2. 肉苁蓉的体内过程研究
    3. 肉苁蓉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肉苁蓉定性定量分析
    第一节 加压溶剂提取系统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肉苁蓉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基于在线加压溶剂提取系统的肉苁蓉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四节 基于RPLC-HILIC耦联系统的肉苁蓉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五节 肉苁蓉化学成分组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肉苁蓉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体内成分分析
    第一节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体内成分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肉苁蓉的体内成分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研究
    第一节 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药效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动物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肉苁蓉抗血管性痴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潜在药效物质的活性验证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桑葚—肉苁蓉酒的酿造工艺研究[D]. 刘洋. 烟台大学, 2021(12)
  • [2]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D]. 李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龟龄集酒的质量标准提升及功效成分研究[D]. 吴瑞哲. 山西大学, 2021(12)
  • [4]肉苁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支雅婧,甄亚钦,田伟,麻景梅,牛丽颖. 中草药, 2021(09)
  • [5]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 许婉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肉苁蓉与沙苁蓉的质量比较研究[D]. 梁渐崧. 暨南大学, 2020(01)
  • [7]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研究[D]. 曹宁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盐生肉苁蓉和沙苁蓉的质量比较研究[D]. 王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小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10]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组及抗血管性痴呆的体内药效物质研究[D]. 宋青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