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若干问题的思考

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几个问题的反映(论文文献综述)

任尧瑶[1](2021)在《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乡镇行政执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叶超[2](2020)在《浅析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逐渐从高速度向高质量方向转变,大量资本涌入,带动畜牧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也进一步刺激市场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行业中的某些个人或团体,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规滥用兽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引发各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本项目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深入了解掌握国际主流国家在动物卫生监督体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执法体制管理、兽医执法队伍、权力运行、工作职权等方面现状,与国内动物卫生监督情况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同时,以福建省某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该市在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法律配套体系有待完善、人员经费不足,执法不规范、宣传教育推广力度不足、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八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完善法律配套体系,二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四是规范监督执法行为,五是优化监督执法环境,六是集中收归执法权限,七是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八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黄盛芳[3](2020)在《建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文中指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进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设置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科学方法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确保农技推广工作更加有序、高效的进行。因此,根据建阳区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建阳区农技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优化该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也为其它类似地区的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相关文献的研究,采用平衡记分卡理论(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以及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构建以推广能力、推广效率、推广的满意度、推广创新能力四个层面作为一级指标的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体系,再根据对2018年建阳区农业推广工作以及农业发展情况设置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以建阳区农业科技推广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建阳区农技推广绩效考核综合得分为81.79分,说明整体推广工作处于良好状态;但发现有些指标的评分不太理想,体现在推广能力方面的管理体制、推广创新能力方面的推广队伍、职称评定等方面得分情况相对比较低。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重视人才与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推广队伍建设,调整推广人员结构;创新人员职称评定政策。

段毅,张汉文,程根荣,陈晓捷,王小雷,贺朋波,陈靓,张明慧,刘君幸,雷升龙[4](2019)在《陕西铜川耀州区石柱活龙村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中提出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在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建设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墓地。该墓地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活龙村,共发现33座中小型竖穴土圹墓。随葬器物以鬲罐组合为主。陶鬲为西周早期常见的联档鬲。墓葬中有毁兵而无腰坑和殉狗现象表明这可能是一处典型的周人墓地。这批资料为研究西周早期关中北部的周人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郜清攀[5](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农民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而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却愈益无法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为当前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使人们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认识水平上升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乡镇政府处于国家与农村社会交互作用的关键节点,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中枢和纽带。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践行者,不仅负责各项具体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决定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对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乃至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阶段,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内容结构性失衡、服务供需脱节以及服务效能滞后,成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的制约因素。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出发,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为依据,系统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能力不足表现的考察,从不同视角探析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加强基层政府改革的实践经验,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详细考察了政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概念。基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与基本要求,全面考察了新时代新矛盾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依据、时代背景及其意义。并从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第二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分析。基于“要素构成—内部结构—外显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要素条件的检视,深入透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目标和理念为指导,从静态(结果)和动态(过程)两个维度设计了一套用以测量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满意度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三个方面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不同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实证分析的成果,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当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困境,从政府职能定位、财权与事权关系、考评机制、供给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对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的分析。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实践,详细探讨了国内一些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集约化、市场化、民主化、信息化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从政府向市场放权、政府之间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权化、社会化改革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述实践在政府组织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间权责划分以及社会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现阶段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启示。第五章,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进而从乡镇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供给机制、服务供给模式等多个层面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针对性措施。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从整体上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概况、总结及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可分为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部结构是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本身所凭借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要素。外显结构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服务结果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文化教育服务能力、生态环境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公共安全服务能力。从服务过程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民意聚合与甄别能力、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公共决策和执行能力、监督问责与评估能力、民意诉求回应能力。第二,影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包括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策略性要素四个方面。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形成就是通过乡镇政府的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以及策略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将政府潜在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转化为政府各种外显公共服务能力的过程。第三,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可知:从服务内容来看,首先,医疗卫生条件、养老保障服务、公共卫生安全以及污水治理属于基层群众最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的领域;其次,道路交通、基础教育、合作医疗保险属于基层群众比较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强的领域;再次,在水电气供给、社会治安、生产安全、贫困救助、农田水利、垃圾处理、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良好;最后,在法律援助、失业救济、公共文化、环境绿化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同时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从服务过程来看,乡镇政府在民意聚合与甄别、公共决策与执行、监督问责与评估、对民意诉求的回应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尽管较为平衡,但普遍偏低,在资源获取与配置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第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规模不足,二是服务内容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三是乡镇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模糊清晰,四是服务供给脱离农村基层社会的实际需要,五是乡镇政府应对基层群众服务需求升级的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制约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体制性因素包括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不健全;主体性因素主要是指乡镇政府服务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欠缺;策略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第五,针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应当以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为目标要求,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逐步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三是加强乡镇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五是探索多元主体协同的服务供给模式。

邱锋露[6](2019)在《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革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龙岩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同性与同质性,造成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徘徊。破解新时期的发展难题,关键在于搭建好科学技术与农民生产之间的桥梁。从顶层设计理顺农业推广,使农业科技真正的转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梳理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的历史进程及其变动轨迹,基于农业推广框架模型分析龙岩市农业推广内外部环境,并对其农业推广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从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分别探究农业推广体系变革的价值取向,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龙岩市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方面存在乡镇农业推广管理体制不顺畅、农业推广人员队伍难以匹配现实需求、人员激励成效不佳等问题,农业推广目标团体系统方面存在资金与技术瓶颈、人才与管理困境,同时两大系统在沟通互动方面亦存在问题。基于问题导向,分析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革的价值取向,对推广服务系统的价值进行研判,提出推广服务系统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探究推广服务系统的使命效价与工作嵌入,推广目标团体系统的技术实体需求与社会心态需求。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业推广机构区域化布局、提高推广人员专业性与积极性、推广项目差异化推广等优化建议。

赵志浩[7](2019)在《从传统部落组织到现代权力组织的变迁研究 ——以祁连县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组织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以祁连县为中心的组织变迁展开研究。1949年以前,阿柔藏族部落组织长期是管理祁连县的主要权力组织;1949年以后,部落组织被取代,祁连县逐步建立了现代县—乡—村三级权力组织体系。从传统部落组织到现代权力组织是一次根本性的组织变迁。部落组织建立在传统型权威基础之上,基于对悠久规则与权力谱系的信仰;而现代权力组织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之上,基于对已制定的规则之合法性的信仰,以及对根据这些规则发号施令者权力的信仰。由于合法性基础的根本差异,造成二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显着差异,比如权力结构、运行规则、管理成员身份等,这些差异都是这一根本差异的具体表现。阿柔部落组织结构非常简单。纵向间,部落组织存在“金字塔式”的权力配置结构,形成基本层次(千户部落)—中间层次(百户部落)—最低层次(十户部落、帐圈)三个层次;横向间,部落组织没有形成不同职能分工的权力组织主体,部落组织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等职权于一体。在部落组织的顶端,存在一个权威中心——千户,他是组织内部一切权力的来源。在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异,这种差异是源自于组织成员的世袭身份。组织权力沿着上下级之间进行传导,最终到达部落组织的每一个成员。这条权力传输链条能够顺畅运行依靠于部落组织内部严格的惩罚机制。最终,在部落组织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模式,即权力压迫模式。祁连县现代权力组织,是一套比较复杂的组织系统。纵向间,现代权力组织形成了县—乡—村三个层次;横向间,根据权力配置和职能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不同的权力组织主体。在县一级,设置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司法组织、县武装部、县群团组织等不同的权力组织;在乡(镇)一级,设置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乡(镇)武装部、乡(镇)群团组织;在行政村一级,设置了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自治委员会和村民小组。除了这些正式的权力组织之外,祁连县还设置了议事协调性权力组织——“小组”。这些权力组织共同构成了祁连县域内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枢的网络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党的权力可以纵向延伸到底,横向延伸到边,从而实现对所有层级和不同种类的权力组织的绝对领导,所有其他权力组织依赖于党的组织而存在,围绕着党的组织而运转。本研究将这种权力结构和运行模式称为权力中枢模式。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发现从传统部落组织到现代社会的县—乡—村各权力组织是一次根本性的组织变迁,也是当地社会组织系统的一次断裂,但是二者之间的耦合性,使组织变迁能够顺利完成过渡。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基层社会中,虽然部落组织解体了,但是部落组织的部分管理规范却嵌入到祁连县现代村级权力组织之中。

吴均平[8](2018)在《广东省梅县区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梅县区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稳步发展,动物疫病防控也得到了增强。畜牧业已成为梅县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和主要的增收产业。但是,梅县区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对广东省梅县区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存在问题和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梅县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关键信息人访谈、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借鉴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对梅县区畜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梅县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发展规模、重大动物疾病防治、畜禽粪便处理、畜牧业企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成为推动梅县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梅县区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畜禽养殖结构不平衡、乡镇兽医队伍建设薄弱、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严峻、畜禽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及养殖保险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梅县区畜牧业的发展。针对存在问题及成因,本研究认为梅县区应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健全畜禽粪便处理长效机制、提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赵弋平[9](2016)在《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难以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需要,难以承担起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加快形势下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围绕完成乡镇机构改革项目的目标,分析乡镇机构改革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出如何防范的措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应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南宁市上林县机构改革项目概况。第四部分对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进行识别。第五部分介绍了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过程。第六部分介绍了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展望。分析的结果显示,乡镇机构改革项目存在人员沟通风险、进度风险、政策风险、组织风险、技术风险、成本管理风险等六种风险。其中主要风险为人员沟通风险、进度风险、政策风险、组织风险4种。项目的主要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确保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任务。

杜春林[10](2016)在《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研究问题来看,本文以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现象为起点,展开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与碎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现象是分税制改革以后,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财政资金不断上移,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任务主要由地方政府尤其是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导致央地之间财权与事权的明显不匹配现象。中央政府为保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采用专项资金的方式自上而下调动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项目制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成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方式。农村公共服务项目供给遵循科层制体系内部“条条划分”和“块块划分”的逻辑,在项目制运作过程中便表现出碎片化现象。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专业分工和地区划分的需要,但更多的表现为本文所关注的碎片化所带来主体不明,资金分散和利益负责等问题。从研究假设来看,项目制依附于科层制体系是本研究的前提假设。透过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碎片化问题本质上是由政府内部过细的专业分工和过度地区划分所致。整个项目制运作过程包括项目生成、项目实施和项目监管,这三个阶段实际上都是依附于科层制体系而存在的,缺少科层制体系的组织结构,项目制便无法发挥作用。项目制运作所包含的三个阶段:项目生成、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监管都与科层制体系紧密相连,正是由于项目制依附于科层制体系,才给我们进一步研究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奠定基础。从理论基础来看,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实际上是政府供给的一种方式,因此受政府运作方式的影响。本文所构建的碎片化政府理论是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的研究的理论基础。碎片化政府理论认为,碎片化政府或碎片化政府的运作是指科层制体系内部过度专业分工和权力划分导致政府间缺乏相互协调、沟通和合作,致使政府的整体政策目标无法顺利达成的现象。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正是由于科层制体系内部过度的专业化分工以及极强的属地管理意识所导致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经过政府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条线下达,形成项目的“条线管理”;不仅如此,项目在条线管理的同时,又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管理,形成项目制运作过程中的“块块管理”。正是由于项目制运作过程中的“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才形成的所谓的碎片化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碎片化问题,而整体性治理理论也正为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问题提供了可循的治理路径。从研究方法上看,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案例为索引来探讨项目制与碎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文献梳理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上。事实上,国内外对于农村公共服供给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十分丰富,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问题的研究。本文基于碎片化政府理论构建文章的分析框架,并在基础上,将农村公共服项目制供给碎片化分为:主体多元化、资金分散化和利益复杂化,并与项目制运作的三个阶段:项目生成、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监管相结合。指出项目生成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动力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具体表现;项目监管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相互影响。另外,在此基础上将搜集整理以及实地调研所得出的案例穿插其中,用案例来说明项目制与碎片化之间的关系。就研究内容而言,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项目生成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动机机制。从项目主体、专项资金以及主体利益在部门与地区间的划分,可以看出项目生成过程依附于科层制体系的部门划分和地区划分构成了碎片化的内在动力;二是项目实施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现形式。项目生成过程是碎片化的内在动力,并不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现象,只有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才会有诸如:主体多元化,资金分散化以及利益复杂化的表现;三是项目监管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现实影响。项目监管与碎片化的影响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项目监管不力加剧了碎片化所带来的对主体、资金以及利益的影响,而碎片化的诸多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给项目监管带来重重困难;四是项目优化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治理路径。针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所带来的问题,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项目联动机制,推动主体、资金以及利益的沟通、整合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的整体性治理。从研究结论来看,农村公共服务的项目制运作逻辑从项目生成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监管都与碎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整体性治理也成为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走出碎片化困境的必然路径。

二、关于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几个问题的反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几个问题的反映(论文提纲范文)

(2)浅析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动物卫生监督基本概况
        1.1.1 定义
        1.1.2 特点
        1.1.3 具体内容
        1.1.4 行政措施
        1.1.5 意义和作用
    1.2 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
        1.2.1 动物卫生监督是构建动物防疫工作秩序的重要保障
        1.2.2 动物卫生监督是构建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
        1.2.3 动物卫生监督是构建动物产品全国统一入市标准的有效途径
        1.2.4 动物卫生监督是维护市场各方参与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1.2.5 动物卫生监督是防治动物疫情的关键措施
        1.2.6 动物卫生监督是提高畜牧兽医工作地位的重要方式
        1.2.7 动物卫生监督是推动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全程监管的有效手段
    1.3 国际动物卫生监督
        1.3.1 国际动物卫生监督体制
        1.3.2 国际立法情况和技术标准体系
        1.3.3 机构管理制度
        1.3.4 兽医执法队伍
        1.3.5 权力运行
        1.3.6 工作职权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动物卫生监督的比较研究
    2.1 国内外动物卫生监督情况对比
        2.1.1 管理体系差异
        2.1.2 管理模式差异
        2.1.3 技术标准要求差异
        2.1.4 追溯体系建设差异
        2.1.5 工作人员从业要求差异
        2.1.6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差异
    2.2 改进国内执法管理的对策
        2.2.1 建立健全兽医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
        2.2.2 推动内外检职能合并
        2.2.3 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各方力量投入
第三章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研究方法
    3.2 福建省某市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3.2.1 福建省某市主要畜禽产品生产情况
        3.2.2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概况
        3.2.3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设施概况
        3.2.4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管理与规范
    3.3 与国内部分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情况对比
    3.4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存在问题及原因
        3.4.1 动物卫生监督法律配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4.2 监督执法人员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3.4.3 执行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
        3.4.4 宣传教育推广力度不足
        3.4.5 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3.4.6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有待加强
    3.5 讨论
第四章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完善法律配套体系
    4.2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4.2.1 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4.2.2 加强协检员队伍建设
    4.3 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4.4 规范监督执法行为
        4.4.1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
        4.4.2 严格动物屠宰检疫管理
    4.5 优化监督执法环境
    4.6 集中收归执法权限
    4.7 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
    4.8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建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技推广及绩效评价整体情况研究
        1.2.2 绩效考核评价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技推广概念
        2.1.2 绩效评价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平衡记分卡
        2.2.2 关键绩效指标
        2.2.3 创新扩散理论
3 建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概况及绩效评价现状
    3.1 建阳区综合概况
    3.2 建阳区农业概况
        3.2.1 农业资源
        3.2.2 农业经济与结构
    3.3 建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概况
        3.3.1 农技推广发展历程
        3.3.2 农业推广机构及人员
        3.3.3 农业推广管理体制
        3.3.4 农业推广工作
    3.4 建阳区农技推广绩效评价现状
4 建阳区农技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原则
    4.2 指标选取的说明
        4.2.1 推广能力
        4.2.2 推广效率
        4.2.3 推广满意度
        4.2.4 推广创新能力
    4.3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构建具体层次
        4.3.2 构建矩阵计算各层级权重
5 建阳区农技推广绩效实证研究
    5.1 绩效评价规则以及评分标准的确定
    5.2 绩效考核实证分析
        5.2.1 推广能力
        5.2.2 推广效率
        5.2.3 推广满意度
        5.2.4 推广创新能力
    5.3 建阳区农技推广绩效考核实证分析得分总体情况
6 建阳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
    6.1 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6.2 重视人才与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6.3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调整推广人员结构
    6.4 创新人员职称评定政策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陕西铜川耀州区石柱活龙村西周墓地发掘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一、墓地概况
    1.墓葬分布与墓圹
    2.葬具与葬式
    3.随葬品及其位置
二、墓葬举例
三、随葬器物
四、结语
    (一)墓葬的年代
    (二)墓地的排列
    (三)墓地的性质
    (四)墓地反映的西周王畿地区范围的变化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乡镇政府、政府能力与公共服务
        (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四)治理和善治理论
    三、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部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外显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的要素条件
        (一)体制性要素
        (二)制度性要素
        (三)主体性要素
        (四)策略性要素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结果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二)基于过程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来源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三)实地调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的考察
        (一)对农民群体公共服务需求的考察
        (二)基于满意度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基于供给过程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综合表现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二)服务供给内容的结构性失衡
        (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认知模糊
        (四)脱离农村基层社会实际需要
        (五)应对服务需求升级能力不足
    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归因分析
        (一)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
        (二)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三)人才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
        (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
        (五)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科学
第四章 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
    一、国内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政务中心”:公共服务集约化改革
        (二)“以钱养事”: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三)“民主恳谈”:公共服务民主化改革
        (四)“互联网+”:公共服务信息化改革
    二、国外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二)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
        (三)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
    三、国内外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经验启示
        (一)优化乡镇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三)合理划分政府间权责关系
        (四)积极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探讨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加快推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
        (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利益诉求
        (四)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为核心
        (二)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
        (三)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准则
        (四)以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宗旨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三)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四)革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五)探索多元服务供给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革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 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历史进程与变动轨迹
    2.1 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革历史进程
    2.2 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动轨迹
        2.2.1 机构设置综合化整合
        2.2.2 多方面优化业务能力
        2.2.3 管理制度不断健全
3 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
    3.1 发展现状
        3.1.1 内外部环境
        3.1.2 推广目标团体系统层面
        3.1.3 推广服务系统层面
    3.2 龙岩市农业推广建设成效
4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龙岩市农业推广效果综合评价
    4.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权重设计与数据预处理
        4.2.1 指标权重确定
        4.2.2 数据预处理
    4.3 龙岩市农业推广综合评价结果
        4.3.1 农业推广效果总体评价
        4.3.2 农业推广效果评价细化
5 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问题及变革价值取向
    5.1 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5.1.1 推广服务系统运行不畅
        5.1.2 推广目标团体系统内生动力不足
        5.1.3 系统沟通互动存在脱节
    5.2 变革价值取向
        5.2.1 农业推广体系价值判断
        5.2.2 推广服务系统使命效价
        5.2.3 推广目标团体系统需求本位分析
6 促进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革及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提升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有效性
        6.1.1 推广机构区域化布局
        6.1.2 提高推广人员专业性与积极性
    6.2 满足农业推广目标团体系统的差异化需求
        6.2.1 依据区域发展程度差异推广
        6.2.2 依据农户个体差异推广
    6.3 适应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环境的动态变化
        6.3.1 服务好小农户
        6.3.2 运用好新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从传统部落组织到现代权力组织的变迁研究 ——以祁连县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权力、权威和组织
        一、权力和权力配置
        二、权威和权威类型
        三、组织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政治人类学文献综述
        二、阿柔部落组织的研究综述
        三、现代权力组织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界定、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五节 田野素描:历史变迁中的祁连县
        一、祁连县的自然环境
        二、1949 年以前祁连县行政建制和族群变迁的历史
        三、1949 年以后祁连县行政建制和族群变迁的历史
第二章 追根溯源——阿柔部落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藏族部落发展史略
        一、远古时期的藏族部落
        二、吐蕃时期的藏族部落
        三、分裂时期的藏族部落
        四、元代及之后各时期的藏族部落
    第二节 阿柔部落的历史
        一、有关阿柔部落起源的神话传说
        二、阿柔部落早期发展的历史
        三、阿柔部落发展的鼎盛阶段
        四、阿柔部落的衰落、分裂和北迁
        五、阿柔部落在祁连县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第三章 阿柔部落组织研究
    第一节 阿柔部落组织的构成、层级结构和权力配置
        一、阿柔部落组织的构成
        二、阿柔部落组织的层级结构
        三、阿柔部落组织的权力配置
    第二节 阿柔部落组织的职能
        一、阿柔部落组织的政治职能
        二、阿柔部落组织的经济职能
        三、阿柔部落组织的司法职能
        四、阿柔部落组织的军事职能
    第三节 权力压迫模式:阿柔部落组织的权力运行方式
        一、权威中心
        二、等级结构
        三、惩罚机制
第四章 阿柔部落组织的终结和现代权力组织的建设
    第一节 全国各省藏区的解放和民主政权建设
        一、甘、青藏区的解放
        二、川、滇藏区的解放
        三、西藏的解放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建设
    第二节 祁连县的解放和政权组织建设
        一、祁连县解放的历史过程
        二、阿柔部落在祁连地区解放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三、祁连县政权组织建设
第五章 祁连县现代权力组织研究
    第一节 县级权力组织
        一、党委组织
        二、人大组织
        三、政府组织
        四、政协组织
        五、司法组织
        六、军事组织
        七、群团组织
    第二节 乡(镇)级的权力组织
        一、乡(镇)级政权建设的历史
        二、乡(镇)级权力组织的发展阶段
        三、人民公社组织
        四、乡镇权力组织
    第三节 村级权力组织
        一、村党支部
        二、村委会
        三、村民小组
    第四节 议事协调性权力组织——“小组”
        一、“小组”发展的历史和分类
        二、“小组”的设置状况
        三、“小组”的功能与运行
        四、“小组”在县域政治中的地位
    第五节 阿柔部落组织管理规范的嵌入
        一、阿柔部落组织管理规范嵌入的原因
        二、阿柔部落组织管理规范嵌入的作用
第六章 权力中枢模式下祁连县域内各权力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运行
    第一节 中国现代权力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第二节 权力中枢模式
        一、纵向间权力组织之间的关系
        二、横向间权力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正式科层权力组织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四、权力中枢模式的特点
        五、小结
    第三节 祁连县权力组织关系和运行方式
        一、各权力组织纵向之间的关系
        二、各权力组织横向之间的关系
        三、正式科层权力组织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四、祁连县权力中枢模式的形成和具体特点
第七章 结语
    一、阿柔部落组织和现代县—乡—村各级权力组织的对比
    二、断裂、耦合与嵌入:部落组织与现代权力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从传统型权威到法理型权威:权力组织变迁背后的逻辑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广东省梅县区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畜牧业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畜牧业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第三章 梅县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3.1 梅县区区域经济概况
    3.2 梅县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3.2.1 畜牧业发展规模与特征
        3.2.2 畜禽品质改良情况
        3.2.3 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
        3.2.4 政府配套畜禽防疫
        3.2.5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3.2.6 畜牧业保险
        3.2.7 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
第四章 梅县区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
    4.1 梅县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乡镇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薄弱
        4.1.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4.1.3 畜禽废弃物处理难度大
        4.1.4 龙头企业、协会带动能力弱深加工企业少
        4.1.5 畜牧业保险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4.2 梅县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4.2.1 乡镇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薄弱成因
        4.2.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的成因
        4.2.3 畜禽废弃物处理难度大的成因
        4.2.4 畜牧业龙头企业、深加工企业竞争能力弱的成因
        4.2.5 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发展滞后的成因
第五章 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经验对梅县区的启示
    5.1 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
        5.1.1 美国畜牧业发展经验
        5.1.2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经验
        5.1.3 日本畜牧业发展经验
    5.2 广东省内温氏模式发展经验
    5.3 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经验对梅县区畜牧业的启示
        5.3.1 强化动物疫病防疫和食品质量安全保障
        5.3.2 增强畜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5.3.3 优化畜牧业保险责任范围,创新保险产品
第六章 加快梅县区畜牧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
    6.2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6.3 健全畜禽废弃物处理长效机制
    6.4 提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6.5 大力发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
    6.6 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乡镇机构改革项目概述
        2.1.1 乡镇机构改革涵义
        2.1.2 乡镇机构改革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2.1.3 乡镇机构改革项目的主要参与方
        2.1.4 乡镇机构改革项目的运作程序
    2.2 风险管理概述
        2.2.1 项目风险概念特征
        2.2.2 项目风险管理简要发展历程
        2.2.3 项目风险管理任务目标
        2.2.4 项目风险管理内容
    2.3 乡镇机构改革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2.3.1 乡镇机构改革风险定义
        2.3.2 乡镇机构改革风险分类
        2.3.3 乡镇机构改革风险管理的目标
        2.3.4 乡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管理的模型
第3章 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概况
    3.1 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的基本情况
        3.1.1 明亮镇简况
        3.1.2 明亮镇机构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 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的目标任务
    3.2 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3.2.1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3.2.2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
        3.2.3 可借鉴的经验少
第4章 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识别
    4.1 政策风险
        4.1.1 宏观政策风险
        4.1.2 区域政策风险
        4.1.3 政策风险识别
    4.2 进度风险
    4.3 人员沟通风险
    4.4 组织风险
    4.5 项目风险的鱼刺图模型
第5章 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评估
    5.1 风险评估的方法
    5.2 风险评估的过程
    5.3 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
第6章 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6.1 政策风险的防控措施
    6.2 进度风险的防控措施
        6.2.1 项目进度总体时间安排
        6.2.2 项目进度实施甘特图
    6.3 人员沟通风险的防范措施
    6.4 组织风险的防范措施
    6.5 改革后出现问题的防范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与本研究的定位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公共服务
        二、项目制
        三、专项资金与农业专项资金
        四、碎片化与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碎片化政府的理论构建
        一、碎片化政府:从现象到学术概念
        二、碎片化政府的文献综述
        三、碎片化政府的理论与框架
    第二节 碎片化政府:理论契合性分析
        一、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碎片化现象
        二、依附于科层制体系的项目制运作
        三、主体、资金与利益: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的三要素
    第三节 建立在碎片化政府理论基础上的分析框架
        一、碎片化政府与项目生成
        二、碎片化政府与项目实施
        三、碎片化政府与项目监管
        四、碎片化政府与项目优化
第三章 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生成构成碎片化的内在动力
    第一节 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生成逻辑
        一、项目设立:中央政府发起的制度安排
        二、项目重组:地方政府政策意图的植入
        三、项目落户:县级政府的项目申请
    第二节 项目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划分
        一、项目主体的部门划分
        二、项目主体的地区划分
        三、项目生成中的多元主体
    第三节 项目生成过程中的资金配置
        一、专项资金的部门分配
        二、专项资金的地区划分
        三、项目生成中的资金分化
    第四节 项目生成过程中的利益划分
        一、项目生成中的部门利益
        二、项目生成中的地方利益
        三、项目生成中的利益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实施中碎片化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分配:县域内的项目落实
        二、项目招标:市场机制的引入
        三、项目建设:市场主体的参与
    第二节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多元化
        一、县级部门主导的项目实施
        二、项目下乡与县域治理结构变迁
        三、主体多元化现实表现
    第三节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分散化
        一、部门主导的资金分配
        二、乡财县管背景下的专项资金划分
        三、专项资金分散化的具体表现
    第四节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复杂化
        一、项目实施中的部门利益固化
        二、县域范围内的分利秩序
        三、利益复杂化的具体表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监管过程中碎片化的现实影响
    第一节 农民公共服务项目的监管体系
        一、项目生成与事前监管
        二、项目实施与实时监管
        三、项目结项与后期监管
        四、项目监管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 项目监管过程中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影响
        一、项目监管与政府权威消解
        二、项目监管与政府间协作缺乏
        三、项目监管与政府间共谋现象
    第三节 项目监管过程中专项资金分散化的现实影响
        一、项目监管与专项资金的整合问题
        二、项目监管与专项资金的效率问题
        三、项目监管与专项资金的规范问题
    第四节 项目监管过程中利益复杂化的现实影响
        一、发包与打包:地方政府政策意图的移植
        二、分配与建设:基层组织的选择执行
        三、供给与需求:政绩导向下的供需脱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联动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治道变革
    第一节 项目联动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的有益成分
        二、整体性治理:应对碎片化政府的理论基础
        三、协调、整合与信任:项目联动机制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宏观、中观与微观:项目联动机制的三层建构
        一、中央政府:宏观层面的制度协调机制
        二、地方政府:中观层面的资金整合机制
        三、基层组织:微观层面的主体信任机制
    第三节 项目联动机制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一、项目联动机制与政府主体间关系的协调
        二、项目联动机制与专项资金的整合
        三、项目联动机制与利益主体间的信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四、关于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几个问题的反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乡镇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 任尧瑶.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021
  • [2]浅析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叶超.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建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D]. 黄盛芳.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4]陕西铜川耀州区石柱活龙村西周墓地发掘简报[J]. 段毅,张汉文,程根荣,陈晓捷,王小雷,贺朋波,陈靓,张明慧,刘君幸,雷升龙. 考古与文物, 2019(06)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 郜清攀.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龙岩市农业推广体系变革及优化研究[D]. 邱锋露.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7]从传统部落组织到现代权力组织的变迁研究 ——以祁连县为中心[D]. 赵志浩. 兰州大学, 2019(08)
  • [8]广东省梅县区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吴均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9]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机构改革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赵弋平. 广西大学, 2016(06)
  • [10]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研究[D]. 杜春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耀州区乡镇畜牧兽医站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