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科学期刊撰写英文摘要

为社会科学期刊撰写英文摘要

一、社科学报英文摘要的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高雪[1](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摘要作为独立的语篇,在学术论文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多基于语步视角,关注摘要的宏观结构以及微观语言特征。而汉语学术论文摘要相关研究仍很薄弱,现有研究多为表层研究,如探讨摘要写作内容、如何规范、字数要求等,针对摘要写作提出的建议大多较为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选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两大权威学术期刊《世界汉语教学》与《语言教学与研究》,共收集了 2015~2019年期间508篇论文摘要语料,基于Santos(1996)的五语步结构模型与Hyland(2005)的元话语分析模式,从宏观语步结构及微观语篇特征两个层面对语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结构特点、语篇内部组织策略、人际互动实现方式及各语步所用语言资源以丰富现有摘要研究,并服务于汉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研究发现,就语步结构而言,大部分摘要包含两个语步或三个语步类型,其中目的语步和结果语步是重要语步,背景、方法、结论语步三者是可选语步。非实证类文章摘要,结果语步与目的语步为重要语步,而背景、方法、结论语步三者为可选语步;实证类文章摘要,方法语步与结果语步为重要语步,其余三个语步为可选语步。另外据统计发现摘要中还出现了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语步循环四种非常规语步形式,其中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较为常见,语步循环少见。就语篇层面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中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数量高于互动式元话语,反映了摘要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力求向读者展示清晰的论文结构,引导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其中使用最多的引导式元话语是过渡标记,占比63%;框架标记次之,占比16%;言据标记、语码注释语占比8%;回指标记最少,占比5%,这表明了摘要语篇组织更重视内在逻辑与结构。其中使用最多的互动式元话语是自称语,占比40%;增强语次之,占比39%;模糊语占比20%;介入标记最少,占比1%;态度标记无,这表明了摘要实现人际互动时更强调学术的客观与严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中培养留学生的语步意识,使留学生明确摘要的结构框架,并且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元话语标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研究成果。

邓小华,张大群[2](2021)在《学术论文摘要立场标记语英译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例》文中指出的立场表达能够帮助作者推介研究成果,强化论文学术价值。汉语学术论文英译摘要的立场表达,更是关系到国际学术界对研究成果的接受与认可。本文分析探讨了中文论文摘要及其英译的立场标记语使用分布,并借助国际刊物英文摘要来反观中文论文摘要立场标记语的英译。研究发现:与国际刊物英文摘要相比,中文论文英译摘要明显较少使用立场标记语,但译者已有意识地注重立场表达,增加立场标记语的使用。该研究可以为学术论文摘要英译提供借鉴和启示。

苏冬莹[3](2021)在《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言特征的计量研究 ——以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学术语篇,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引起了广大研究者们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要研究医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内摘要的体裁结构,而基于体裁分析理论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分析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体裁分析理论框架的指导,对2010年至2019年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分析,通过自建语料库,使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法等方法对该语料库中的英文摘要进行标注、统计与分析,探讨该领域近10年间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在宏观结构方面,语料库中的大部分英文摘要是四个语步模式,只有少数语篇摘要存在语步缺失现象,基本与Swales提出的IMRD模式相符合;(2)在微观语言特征方面,时态主要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式为主;动词语态主要以主动语态为主;在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涉及自指时,极少使用第一人称单数“I”,而是通常使用第一人称的复数“we”自指;通过研究还发现了一些语言错误现象,如冠词,介词以及名词单复数等使用错误。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标准的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进而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摘要写作,从而提高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本研究从体裁分析的视角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语言特征研究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对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尔亮,李海英[4](2020)在《重视中医药期刊英文摘要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文中提出不仅能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体现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还能引导读者对学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为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文献汇编提供重要信息来源。通过分析中医药学术期刊英文摘要撰写的价值意义,从中医药学术期刊视角探讨英文摘要撰写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中医药学术期刊英文摘要撰写的建议,为中医药学术期刊"走出去",打造一流的国际中医药类学术期刊提供借鉴,对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

李美玲[5](2020)在《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提出在纷繁复杂的论文海洋里,想要快速的检索查阅到相关研究论文,论文的摘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其中英文摘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山西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上还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2015-2019年山西省各高校(包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问题较多的200篇中英文摘要作为分析对象,以山西省200名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并以山西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为研究对象,对学位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包括英文摘要、题目以及关键词)的撰写进行分析。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科技文献的翻译策略及特点,提炼出近五年来山西省体育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在写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结论为:(1)时态(79.50%)、语态(51.50%)、复合句使用不正确(68.50%)、非谓语(86.50)不正确;(2)字母大小写不规范(58.50%);(3)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60.50%);(4)内容过于繁冗复杂(73.50%);(5)英文摘要撰写多以直译的形式出现(87.00%);(6)不会灵活运用意译、省译等翻译方法(73.00%);(7)部分论文由于中文内容表达不完整、不精确而导致了英文摘要误译的现象(80.50%);(8)从英文部分整体上看,缺乏衔接词、逻辑性偏低使英文摘要部分读起来很突兀(78.50%);(9)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写作规范不明确(36.50%)等几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提升对策:(1)从研究生个体方面:应不断提升英文水平,并加强对英文摘要的重视;(2)从培养环节方面:合理安排普通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比重,突出论文写作的针对性;(3)从培养制度方面:出台英文摘要写作指南重视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崔艳英[6](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张毓佩[7](2020)在《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学术阅读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了解专业相关知识的必要途径,也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必然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了学术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近年来随着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二语阅读和二语习得认知的发展,二语阅读认知的研究逐渐被众多学者所重视。然而,现阶段国内外对学术阅读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术阅读研究也非常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两位来华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有声思维法、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考察了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阅读中文学术文献的认知过程。首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描述,详细分析有声思维报告中学术阅读过程的认知行为后,借助Nvivo11软件对认知行为进行编码和分类。其次,结合访谈内容从共时的角度对研究对象的认知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概括归纳出研究对象的的共性和个性,同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究。接着,从历时的角度对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尝试建立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流程图。最后,分别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对如何提高中文学术阅读水平和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未来中文学术阅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从共时角度看,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行为不仅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且认知过程以识别词汇和句义的低水平认知行为为主。另外,通过有声思维报告和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专业词汇量、语法结构、学习动机、汉语水平和词汇识别策略是影响他们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从认知流程的角度来看,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的认知过程一般会按照输入、选择性注意、心理词典搜索和匹配、提取词汇或记忆、识别和输出的顺序依次进行,但又不总是具有时序性。而且在进行词汇和句子意义识别时,二者均会采取从心理词典中搜索、匹配以及词汇分解的方式,也会有区分、诠释、推理、自我校正等认知行为的产生。因此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的认知过程具有复杂性。

彭晓娇[8](2020)在《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在促进教育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偏向宏观制度分析,对于海归与本土人文社科类博士后两类群体的学术发展研究较少。本研究借助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海归与本土博士后的学术发展现状及差异,并对两类人才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博士后制度,着重分析国家和“双一流”高校博士后制度招收、资助、管理和评价政策,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125名海归与本土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的学术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访谈15位博士后深入挖掘两类人才选择博士后工作原因、学术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国外博士后制度已经形成成熟的科研服务体系,为博士后成长为独立研究者提供充分的学术支持,我国博士后制度在在给予制度保障的同时重视科研考核。第二,博士毕业生将博士后工作视为过渡期、缓冲期和尝试期的职业发展阶段,工作动机以职业过渡为主。第三,高校既对博士后实行量化评价和结果导向的评价考核制度,又在学术交流、科研环境、科研经费和教师发展上提供学术支持,同时博士后合作导师和同事等群体给予学术发展支持。第四,海归与本土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的学术发展差异体现在内在学术收获、学术发表、课题项目和职业选择上,除了英文学术发表存在明显优势外,海归博士后在其他学术发展表现上均弱于本土博士后,存在学术环境适应问题。本研究从内在学术收获、学术发表、课题项目和职业选择上对比海归与本土博士后学术发展差异,且从制度、组织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因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博士后制度对博士后个体起着管理和保障作用,博士后与高校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博士后依赖高校获得学术资源完成博士后工作并为即将到来的学术生涯做准备,高校通过优势学科平台和科研环境吸引优秀博士后来校工作,并通过制度考核规定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要求实现学校发展。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博士后学术发展的研究。

黄秋硕[9](2020)在《丁韪良汉学研究述论 ——兼论美国早期汉学之嬗变》文中认为丁韪良(W.A.P.Martin)任清政府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西总教习等职,前后从事职业教育40年,其一生汉学成就突出表现为六个方面。第一,丁韪良在近代西方人文学科方法影响下,重视对儒释道文化的释读,肯定颇多。丁韪良是美国汉学史上真正依据中国典籍并结合考察社会实际而释读儒释道文化的第一人。第二,丁韪良高度评价中华民族“壮丽的文学丰碑”;热衷向西方传递中华文化、中国观念和中国形象,促进了中国文学在美国的传播。在美国早期汉学发展史上,丁韪良称得上是中国文学研究与译介的拓荒者与奠基人。第三,丁韪良热情颂扬与推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并以明确的近代化理念,在西方汉学史上,第一次梳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诞生之前的中国近代史。丁韪良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因此他的相关记述,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四,丁韪良翻译大量西学论着,侧重于近代化新兴学科与实用知识,大多是对西方科技、法律、经济等领域专着的首次翻译,其对相关理论、概念、名词及内容等方面的汉语表述,对中国近代相关新兴学科之构建,均具有创新与借鉴意义,丁韪良汉译西学论着,同样具有重要汉学意义。第五,丁韪良创办中文期刊《中西闻见录》与《新学月报》,大力传播“实学”,不仅对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推动汉学研究往更高层次发展,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六,丁韪良作为汉学研究机构北京东方学会首任会长,倡导以“自由思辨精神”来研究汉学的一切领域。北京东方学会在拓展汉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学术创新等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并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西方宗教的负面影响。丁韪良也存在种种弱点与不足,这应更多地从他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局限性的角度加以说明。在美国早期汉学发展史上,美国汉学的开创、奠基与初步发展,主要是由清代美国来华汉学家们完成的。丁韪良称得上是汉学发展史上一位成绩卓着的巨匠。其在中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双向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不仅值得充分肯定,至今仍有实际借鉴意义。

赵娇艳,李白清[10](2018)在《国内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为例》文中指出结构、句子长短、时态、语态为基础,通过收集近几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知网)英文摘要各150篇,共300篇。使用SPSS 17.0对其结构和微观语言特点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找出两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异同点。结果显示:两者在摘要结构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根据Swales&Freak对摘要的分类,自然科学类期刊摘要较多是结果驱动型,而人文社科则属于研究论文概述型。微观语言特点方面:首先,两学科领域及各学科之间在摘要篇幅大小方面均呈现出多样性。其次,两者长短句的使用也存在不同。此外,在情态动词和时态的使用方面呈现一致趋势,一般现在时使用较多,语态多采用主动语态。本研究对学术论文写作及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社科学报英文摘要的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科学报英文摘要的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创新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体裁与体裁分析
    2.2 摘要语步结构研究
        2.2.1 摘要语步结构理论模式
        2.2.2 摘要语步结构研究现状
    2.3 摘要中的元话语研究
        2.3.1 元话语的概念
        2.3.2 元话语理论模式
        2.3.3 摘要中的元话语研究现状
    2.4 研究现状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问题
    3.3 语料标注及说明
    3.4 研究步骤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宏观层面的摘要语步结构分析
        4.1.1 常规语步结构
        4.1.2 非常规语步形式
    4.2 微观层面的摘要语篇特征分析
        4.2.1 基于元话语视角下的摘要语篇组织策略分析
        4.2.2 基于元话语视角下的摘要语篇互动方式分析
        4.2.3 基于语步视角下的摘要语篇常用句法结构分析
第五章 结语
    5.1 回应研究问题
    5.2 对汉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2)学术论文摘要立场标记语英译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学术语篇的立场表达
2. 研究方法
    2.1 语料收集
    2.2 语料分析与标注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立场标记语的总体分布
        3.1.1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
        3.1.2 增强语的使用情况
        3.1.3 态度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3.1.4 自我提及语的使用情况
    3.2 国际刊物英文摘要立场表达对中文摘要英译的启示
        (1) 译者应适当增译原作者的写作立场,丰富英译摘要的人际意义。
        (2) 译者应准确传译原作者的写作立场,有效构建个人声音。
        (3) 译者应合理改译原作者的写作立场,促使立场表达多样化。
4. 结语

(3)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言特征的计量研究 ——以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体裁和体裁分析
    第二节 摘要研究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英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分析
    第二节 英文摘要的微观语言特征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重视中医药期刊英文摘要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摘要对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中医药类期刊英文摘要撰写存在的问题
    2.1 中医药标准化是英文摘要撰写的关键问题
    2.2 走出将中文摘要直译为英文的误区
    2.3 中医名词术语易混淆影响英文摘要翻译的准确性
        2.3.1 病、证、症概念的辨析
        2.3.2 经络、经、脉络的内涵辨析
        2.3.3 中药名的英译
        2.3.4 中医药典籍书名的翻译
        2.3.5 历代中医人名的英译原则
    2.4 科技期刊与人文社科类中医药期刊英文摘要水平的差异
3 提升中医药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编校水平
    3.1 重视期刊编校规范化
    3.2 建立中医药期刊自身的评价体系
    3.3 不断推进中医药术语标准化建设
4 思考与讨论
    4.1 英文摘要促进中医药学术期刊的国际化
    4.2 英文摘要助推对中医药对外传播

(5)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摘要概述
        2.1.1 摘要的作用
        2.1.2 摘要的分类
        2.1.3 体育论文摘要的概述
        2.1.4 硕士学位论文的概述
        2.1.5 英文摘要的概述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内容分析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案例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分析
        4.1.1 英文摘要部分语法错误现象的分析
        4.1.2 英文摘要中字母大小写错误现象的分析
        4.1.3 英文摘要部分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现象的分析
        4.1.4 英文摘要部分习惯性直译现象的分析
        4.1.5 英文摘要部分省译现象的分析
        4.1.6 英文摘要部分误译现象的分析
        4.1.7 英文摘要部分语言逻辑性问题的分析
    4.2 英文摘要写作规范的分析
        4.2.1 关键词的分析
        4.2.2 中英文摘要字数的分析
        4.2.3 英文摘要部分题名的分析
    4.3 英文摘要部分写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4.3.1 体育学科硕士英文水平有限,且对英文摘要不重视
        4.3.2 体育学科硕士与英语专业人士沟通不到位
        4.3.3 导师对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不够重视
        4.3.4 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4.3.5 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4.4 英文摘要写作问题提升对策
        4.4.1 从研究生个体方面:硕士应不断提升英文水平并严格遵循国家规范..
        4.4.2 从培养环节方面:合理安排普通与专业英语教学比重,突出论文写作针对性
        4.4.3 从培养制度方面:出台英文摘要写作指南,重视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1.4 小结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2.6 小结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4.6 小结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5.6 小结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6.5 小结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7.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
        三、阅读过程模式
        四、图式理论
第二章 学术阅读和汉语认知过程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学术阅读
        二、阅读认知过程
        三、认知类型和行为
    第二节 学术阅读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术阅读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术阅读研究现状
    第三节 阅读认知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阅读认知研究现状
        二、国内阅读认知研究现状
    第四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认知过程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步骤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工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第三节 研究步骤
        一、有声思维报告的培训、测试和正式报告
        二、实时观察、记录和实物资料的收集
        三、数据的整理
        四、数据的编码
第四章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行为统计分析和流程图的构建
    第一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行为统计
        一、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注意行为
        二、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记忆行为
        三、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思维行为
        四、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元认知行为
    第二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行为的横向分析
        一、认知行为的统计结果和主要特点
        二、影响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行为的因素
    第三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纵向分析
        一、中文学术阅读篇章结构的具体认知过程
        二、中文学术阅读篇章理解的认知过程分析
    第四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的认知过程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第二节 创新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二:深度访谈转写样本(部分)
附录三:有声思维转写样本(部分)
附录四:研究参与者同意书
致谢

(8)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核心定义
        二、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
    第三节 博士后学术发展文献综述
        一、博士后内涵研究
        二、博士后制度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三、高校教师学术发展研究
        四、海归与本土学者学术发展研究
        五、文献述评及研究设想
第二章 国内外博士后制度与博士后学术发展
    第一节 国外博士后制度发展
        一、博士后起源与背景
        二、美国博士后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
        一、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阶段
        二、我国博士后制度建设
        三、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博士后的定位
第三章 从博士到博士后的生涯转变
    第一节 博士期间的学术训练及影响
        一、博士期间的学术训练
        二、境外博士论文发表“短板”
        三、博士后训练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过渡:博士后工作原因与动机
        一、正式教职或者博士后?
        二、博士后工作动机:职业过渡为主
    第三节 高校招收博士后的目的与吸引力
        一、博士后在高校师资中发挥的作用
        二、高校对博士后人才的吸引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人-组织互动中的博士后学术发展
    第一节 博士后考核:量化评价、结果导向
        一、博士后中期和出站考核要求
        二、文科博士后对学校考核的看法
    第二节 高校对人文社科博士后的学术支持
        一、“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术交流
        二、科研环境:宽松还是紧张
        三、科研经费支持
        四、教师发展支持
    第三节 群体对文科博士后学术发展支持
        一、合作导师指导
        二、博士积累的社会网络和高校群体的支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文社科博士后学术发展特征
    第一节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内在学术收获
        一、博士后学术收获总体情况
        二、博士后研究领域转变
        三、规划未来学术发展方向
        四、人文社科博士后关于学术收获的消极评价
    第二节 文科博士后学术发表偏好
        一、文科博士后论文与着作
        二、论文发表偏好:两类人才倾向明显
    第三节 博士后科研项目:从学生到研究者的跨越
        一、申请课题原因
        二、博士后“遵守游戏规则”
        三、科研项目与博士后学术发展的冲突
    第四节 文科博士后出站职业选择
        一、文科博士后职业意向:双一流高校教科岗为主
        二、文科博士后大多能出站
        三、文科博士后获得正式教职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博士后群体的身份定位张力
        二、人文社科类海归与本土博士后学术发展比较
        三、高校、群体、个人对人文社科博士后学术发展影响
        四、博士后制度下的人才发展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博士后访谈提纲
    附录2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情况调查
后记

(9)丁韪良汉学研究述论 ——兼论美国早期汉学之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中外学者关于美国早期汉学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1.美国“早期汉学”起始于何时?
        2.美国“早期汉学”结束于何时?
        3.美国“传教士汉学”何时向“专业汉学”过渡?
        4.笔者对美国早期汉学史分期之思考
        二、当代中外学者对美国早期汉学家成就的总体评价
        三、当代中外学者对丁韪良汉学研究的总体论述与评价
        四、国内学者关于丁韪良其他方面问题的讨论
        五、国外与丁韪良有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学术创新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三、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
第一章 丁韪良来华前后的美国汉学界
    第一节 裨治文与美国汉学之起源
        一、裨治文来华前的中美关系与来华美国人
        二、裨治文来华与创办《中国丛报》
        1.裨治文来华与初期的汉语研习环境
        2.裨治文创办《中国丛报》最初目的
        3. 《中国丛报》由宗教性向世俗性转变
        4.裨治文与美部会的分歧
        三、裨治文的主要着述
        四、裨治文创办学会与教育机构
        1.裨治文等创立美国东方学会
        2.裨治文创立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
        3.裨治文创办其他学会
    第二节 卫三畏来华经历与汉学研究
        一、卫三畏汉学研究之历程
        1.第一阶段:以传教身份研究汉学
        2.第二阶段:以外交官身份研究汉学
        3.第三阶段:以学者身份研究汉学
        二、卫三畏汉学研究成就与特点分析
        三、卫三畏与马礼逊、裨治文、丁韪良之关系
    第三节 丁韪良来华前后美国汉学之演绎趋势
        一、美国早期汉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早期美国汉学家“中国观”类型之演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丁韪良宣教经历与汉学研习
    第一节 丁韪良来华与汉学初步研习
        一、丁韪良来华前的教育背景
        二、丁韪良初到广州、福州的社会观察力
        三、丁韪良宁波研习汉语三步骤
        四、丁韪良发明宁波话拼音
    第二节 丁韪良宣教作品与汉学研究
        一、丁韪良与《天道溯原》
        1.写作缘由、内容与材料来源
        2.《天道溯原》与附儒之传教策略
        3.《天道溯原》之影响
        二、丁韪良的其他中文宣教作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业教育家与汉学研究之转型
    第一节 丁韪良的教育改革实践
        一、同文馆总教习
        二、赴欧美考察与汉学交流
        三、京师大学堂西总教习
        四、湖广仕学院总教习
        五、中文教科书编译与与汉学研究
    第二节 中文期刊与汉学研究
        一、丁韪良与《中西闻见录》
        1. 《中西闻见录》办刊宗旨与主要撰稿人
        2.丁韪良作品分析
        二、丁韪良与《新学月报》
        1. 《新学月报》创办原因与主要内容
        2.《新学月报》与汉学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丁韪良与汉学研究机构
    第一节 丁韪良与北京东方学会之初创
        一、创设北京东方学会之目的与经过
        二、丁韪良与北京东方学会早期会员之关系
        三、早期《北京东方学会会刊》之特点
    第二节 丁韪良与北京东方学会之发展
        一、丁韪良对北京东方学会的持续影响
        二、1886—1898 年会刊中的丁韪良作品
        三、北京东方学会学术争议与丁韪良之态度
        四、北京东方学会之局限性
    第三节 丁韪良与其他研究机构
        一、丁韪良与皇家亚洲学会北华支会
        二、丁韪良与《教务杂志》
        三、丁韪良与美国东方学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丁韪良中外比较视野下对儒释道之新解
    第一节 比较宗教视野与儒教之认知
        一、关于性善性恶论问题
        二、关于伦理与道德问题
        三、其他方面问题
    第二节 中西哲学比较与儒学之解读
        一、孔子与西方圣哲之比较
        二、“最典型的哲学时代”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与佛道之新解
        一、丁韪良与佛教研究
        1.丁韪良研究佛教之学术背景
        2.丁韪良与北京东方学会成员对佛教的研讨
        二、丁韪良与道教研究
        1.比较视野中的老子
        2.从“科学史”角度论道教之贡献
        三、丁韪良论“三教”之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丁韪良论中国历史
    第一节 丁韪良研究中国历史的动因与方法
        一、丁韪良研究中国历史的四个出发点
        二、丁韪良研究中国历史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丁韪良论中国古代史
        一、丁韪良论中国历史分期
        二、丁韪良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
        三、丁韪良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四、丁韪良论中国古代科技
        五、丁韪良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第三节 丁韪良论中国近代史
        一、裨治文、卫三畏与丁韪良研究中国近代史之缘起
        二、丁韪良论中国近代五次战争
        三、关于太平天国
        四、关于晚清改革
        五、丁韪良之局限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丁韪良与中国文学
    第一节 丁韪良与中国诗歌
        一、丁韪良欧美诗歌之修养
        二、丁韪良重视中国诗歌之缘由
        三、丁韪良对中国古代诗歌之推崇
        1.丁韪良翻译中国诗歌的大体过程
        2.丁韪良对中国诗歌的译介与评论
    第二节 丁韪良论中国寓言与民间传说
        一、关于中国寓言
        二、关于民间传说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丁韪良汉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附录1 .丁韪良中文教科书编译述略
附录2 .丁韪良《中西闻见录》署名文章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10)国内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摘要结构
    3.2 句子长短
    3.3 时态的使用
    3.4 语态的使用
4 结论与教学启示

四、社科学报英文摘要的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D]. 高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学术论文摘要立场标记语英译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例[J]. 邓小华,张大群.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1(02)
  • [3]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言特征的计量研究 ——以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为例[D]. 苏冬莹.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4]重视中医药期刊英文摘要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J]. 王尔亮,李海英. 学报编辑论丛, 2020(00)
  • [5]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李美玲. 山西大学, 2020(01)
  • [6]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 [7]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个案研究[D]. 张毓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8]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彭晓娇.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丁韪良汉学研究述论 ——兼论美国早期汉学之嬗变[D]. 黄秋硕.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国内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为例[J]. 赵娇艳,李白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9)

标签:;  ;  ;  ;  ;  

为社会科学期刊撰写英文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