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泽则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

金匮泽则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

一、金匮泽泻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业慧[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对耳蜗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梅尼埃病(MD)是耳鼻喉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MD主要通过听力学和双温试验等作为诊断依据。在疾病早期,MD患者症状常常不典型,这导致MD易被误诊,患者得到明确诊断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目前MD的诊断,除了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听力学双温试验等之外,耳蜗电图成为辅助诊断MD患者重要方法之一。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痰浊中阻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而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MD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索眩得康治疗梅尼埃病(痰浊中阻型)对耳蜗电图影响的临床疗效,通过客观指标(耳蜗电图,纯音听阈测定,双温试验)和主观指标(DHI)评价此法对梅尼埃病恢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60例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中医及西医诊断的患者,随机将60例M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具体干预措施为口服中药汤剂眩得康配合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中药治疗,只口服西药(敏使朗)。用法用量:中药汤剂眩得康,每日1剂,早、晚饭之后后服用。敏使朗一日3次,每次2片,饭后服。治疗前、治疗1周各进行一次耳蜗电图,纯音听阈测定检查,双温试验,DHI量表评分,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组耳蜗电图SP/AP值,纯音听阈测定,双温试验结果,DHI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耳蜗电图SP/AP值,纯音听阈测定,双温试验结果,DHI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方案与西药组方案均可提高患者纯音听阈测定和双温试验结果,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2两组方案短期内均可改善DHI评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方案疗效优于西药组。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方案与对照组方案均可降低患者耳蜗电图SP/AP值,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药组。4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方案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方案。

胡亚洁[2](2020)在《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从对药“泽泻-白术”入手,以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为研究对象,对其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配伍理论和“病-证-方”关系的科学内涵,为相关制剂的研发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文献支持,同时也为方剂研究开发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利用文献学方法,梳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古今临床应用情况,深入探索该类复方的历代传承与演变规律。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构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数据库;借助SPSS软件,统计分析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运用数据挖掘方法、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的配伍规律、方证特点以及其现代复方的证治规律。结果:通过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古代文献梳理,发现该类复方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临床主治病症范围随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主要治疗水肿、泄泻、暑热、伤寒、眩晕等症;疾病的病因病机基本保持一致,或是因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致病,或因情志不畅、过劳、饮食失宜等,导致机体脾胃气虚、脏腑失和而致病,最终形成寒湿阻滞、湿热内蕴、痰湿瘀滞、气滞血瘀等证。经统计,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中生泽泻与生白术最为常用,最佳用量比例为1:1;其中泽泻的常用剂量范围为2.6~6.0g,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为3.7~6.0g;而现代复方中泽泻和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均为10.0~15.0g。经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对药“泽泻-白术”常与茯苓、猪苓配伍,其次为甘草、陈皮、肉桂、人参、黄连、苍术、桂枝等;与中药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候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归纳分析出与高频临床症状、证候、疾病关联密切的药组16个。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证治规律,同时参考古籍论述,总结出其核心症候群和主治病症范围;其主要病机以湿热内蕴、气滞水停、痰湿瘀阻最为多见,病因常与风寒暑湿之外邪、痰饮、瘀血、过劳、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相关联,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肾;梳理现代临床观察类文献,归纳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适宜病种,主要有美尼尔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腹泻、关节炎、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结论:本研究运用文献学方法,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主治证候、病症、病因、病机、病位、适宜病种等,以及方中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通过分析其“病-证-方”之间关联,进一步明确了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其现代新用为血浊引发的病变,但核心病机自古至今是一致的;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发现常与对药“泽泻-白术”配伍的有9味高频中药,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有16个药组,其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治疗水液病有共通之处。这在一定意义上补充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病机理并创新了临床辨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李莎莎[3](2018)在《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MD发作期(痰湿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梅尼埃病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的内耳相关疾病,依据其临床主要表现,中医将其归为“眩晕”病。目前此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膜迷路积水,这与中医中“痰饮”相关病机较为契合。治疗方面,暂时仍无金标准,急性发作期西医治疗以减轻眩晕及对症处理为主,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为临床医治该病的常用药,具有改善眩晕的良好疗效;中医从“痰饮”入手,在治疗此病时有独特的优势,可快速缓解患者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相关症状,并缩短病程,其中泽泻汤作为代表方,泽泻和白术两药互相配伍,泽泻重在祛除湿邪,使已停饮邪有所出路,白术重在健运脾气,使水湿能够正常输布,共制痰饮之邪上犯清窍,从而眩晕得止,是临床中治疗痰饮相关眩晕的有效方,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使用。本研究旨在对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发作期进行临床观察,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此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寻找中西医联合治疗梅尼埃病提供新方法及思路;也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的作用机理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及耳鼻喉科梅尼埃病发作期(痰湿型)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中药联合西药组(A组)、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A组予泽泻汤加味,每日一剂,早晚分次口服,同时联合敏使朗6mg每大三次口服;B组予泽泻汤加味,每日一剂,早晚分次口服;C组予敏使朗6mg每天三次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三组均持续治疗至一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观察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及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THI)评分的变化,并判断相关的临床疗效;随访治疗后三个月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及病情变化情况,评估远期疗效。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具有临床意义。其中中药联合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异常症状及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均有差异(P<0.05),有明显改善;西药组患者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症状及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亦有显着改善(P<0.05),但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异常症状治疗前后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在中医整体疗效方面,三组均表现出一定的有效率。其中中药联合西药组和中药组组间总体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西药组相比,疗效均有差异,有效率显着不同(P<0.05)。2 DHI量表积分方面:治疗疗程结束后,三组患者的DHI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三组间治疗后DHI量表积分亦表现出差异,其中中药组治疗后积分改善效果优于中药联合西药组,而中药联合西药组治疗后量表积分结果亦优于西药组(P<0.05)。3 THI量表积分方面:治疗疗程结束后,三组患者的THI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三组间治疗后THI量表积分亦表现出差异,其中中药联合西药组治疗后积分改善效果优于中药组,而中药组治疗后量表积分结果亦优于西药组(P<0.05)。4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结束三个月后,随访成功的患者的病情发作严重程度及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结论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梅尼埃病发作期(痰湿型)临床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发作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表现,并降低患者DHI及THI量表积分,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两者对梅尼埃病(痰湿型)的远期治疗效果亦较满意。

朱梦龙[4](2016)在《眩晕方证辨证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六经辨证与方证辨证,研究眩晕六经证型及方证分布的特点,初步明确经方治疗眩晕的方证辨证规律,旨在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眩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3例眩晕患者,采集一般情况、既往史、四诊信息等相关资料,采用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辨证方法,得到各自的六经证型及相应的方证。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眩晕六经证型及方证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六经各经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三大主症和既往病史的关系。结果1.所纳入的243例眩晕患者共出现22个六经证型,包括5个单经病证型及17个合病证型。各证型以少阳病最为常见,可见于61例患者,占25.10%,其次为少阳太阴合病(58例,占23.87%),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46例,占18.93%),少阳阳明太阴合病(27例,占11.11%),少阳阳明合病(10例,占4.12%)。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厥阴合病、厥阴阳明合病、少阳少阴太阴合病出现较少,各仅见1例患者,占0.4%。243例患者中,以少阳及其合病(包括少阳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等)最为多见,占89.3%(共217例)。经非参数卡方检验,眩晕六经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243例患者共出现88个方证,以小柴胡汤加茯苓方证最为常见,有38例;其次为小柴胡汤方证(30例)、四逆散方证(26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12例)、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11例)、四逆散加茯苓方证(11例)、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10例)。其中,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合方(包括小柴胡汤方证、小柴胡汤加茯苓方证、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小柴胡汤合泽泻方证等)、四逆散及其加减合方(包括四逆散方证、四逆散加茯苓方证、四逆散合泽泻汤方证等)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共计134例、66例,占全部患者的55.14%、27.16%。3.243例患者中,最常用的加减药物为川芎、葛根、天麻、白蒺藜,分别见于156例、152例、149例、97例患者。4.经非参数检验,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眩晕患者中,六经各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三大主症(头昏、头晕、眩晕)以及既往病史对六经各证型分布亦无明显影响。结论1.眩晕六经证型皆可见;以合病证型为主,并有主次之分;少阳及其合病是最常见证型。2.眩晕方证各异,以柴胡剂为主;单方较少,以合方居多;临床治疗可经方与专病专方(药)相结合。3.小柴胡汤加茯苓方证、小柴胡汤方证、四逆散方证为治疗眩晕的最常见方证。4.自拟四味晕痛汤为治疗眩晕的常见合用方。5.本研究初步结论因受样本限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焕[5](2016)在《中药治疗梅尼埃型眩晕的系统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梅尼埃型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发表的研究中药治疗梅尼埃型眩晕临床疗效的RCT、CCT,由3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对纳入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8个RCT、CCT,9715例受试者。所有纳入研究中仅3篇Jadad记分为2分,其余研究均为1分,纳入研究质量低下。Meta分析提示: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联合组、中西医结合1组、中西医结合2组、中西医结合3组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RR(95%CI)分别为4.70[3.815.80]、5.90[3.2110.83]、5.29[1.8515.12]、5.29[1.8515.12]、5.30[3.757.49]、5.42[2.7210.78],P<0.00001,6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安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的评价。发表性偏倚监测显示:纳入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在安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的评价。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当前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

苑留云[6](2013)在《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PPARαRNA、ACO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氧化损伤、肝组织形态学及PPARαmRNA、ACO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深入探究泽泻汤防治高脂血症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SD大鼠50只,体重160~180g,雄性。大鼠自由饮水进食,饲养于18℃~22℃明暗各12小时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内。正常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泽泻汤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泽泻汤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阳性药(血脂康胶囊)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正常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均喂饲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模型,高脂饲料组成:胆盐0.5%+胆固醇1.5%+猪油10%+普通饲料88%。造模时间共计4周。同时,各治疗组灌服治疗药或对照药,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上午灌胃1次,每次用药体积均按1ml/100g计算。于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2h麻醉状态下股动脉取血,将血样离心,分离血清,然后于-20℃贮存,检测血清中TG、TC、HDL-C、LDL-C、SOD和MDA含量或活性变化。同时迅速剖取肝脏,取肝右叶部分肝组织,于-70℃冰箱贮存,用于PPARαmRNA、ACO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检测。然后取相同部位部分适宜大小肝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以备光镜观察。结果:1泽泻汤对各组大鼠血清TG、TC、HDL-C、LDL-C含量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2.58±0.29,4.55±0.42,2.93±0.31)明显升高(0.79±0.08,1.78±0.21,0.67±0.09)(P <0.01),HDL-C含量(0.42±0.05)明显降低(0.84±0.08)(P <0.01),提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显着的血脂代谢紊乱,造模成功。用药物进行干预后,各用药组均能显着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G、TC、LDL-C的含量(P <0.01),升高HDL-C的含量(P <0.01)。其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TG、TC和LDL-C含量(1.24±0.11,2.23±0.30,1.13±0.19,1.17±0.12,2.32±0.39,1.11±0.17)均低于低剂量组(1.70±0.20,3.35±0.26,1.82±0.21)(P <0.01),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升高HDL-C含量(0.71±0.08,0.69±0.07,0.75±0.10)(P <0.01),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泽泻汤对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52.71±8.41)显着降低(99.39±9.47)(P <0.01),MDA的含量(23.14±2.55)显着升高(8.19±0.78)(P<0.01)。用药物进行干预后,各用药组均能显着增强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P <0.01),显着降低MDA含量(P <0.01)。泽泻汤高剂量组SOD活性(90.04±3.48)显着高于对照组(77.00±9.33)和低剂量组(81.18±8.63)(P <0.01或P<0.05),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MDA含量(10.65±1.33,11.12±1.06)低于对照组(14.50±1.79)(P <0.01),高、低剂量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3泽泻汤对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小叶和肝血窦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整齐,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细胞核形态正常,胞浆均匀。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脂肪变性明显,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多数胞浆中可见大小不等、数目众多的脂肪滴,细胞核偏离正常位置。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脂肪空泡和脂滴数量显着减少,肝小叶和肝血窦结构比较清晰,脂肪变性程度均有明显改善。4泽泻汤对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ACO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mRNA、ACOmRNA的表达(0.313±0.036,0.285±0.030)明显降低(0.667±0.027,0.880±0.028)(P <0.01)。用药后,各用药组均能显着增强PPARαmRNA、ACOmRNA的表达(P<0.01)。泽泻汤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PARαmRNA的表达(0.625±0.014,0.590±0.029)均高于对照组(0.412±0.032)(P <0.01),并且高剂量组表达略高于低剂量组(P <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ACOmRNA的表达(0.745±0.034,0.732±0.028)之间无差异(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0.353±0.044)(P <0.01)。结论:1泽泻汤能够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LDL-C的含量,升高HDL-C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2泽泻汤能增强高脂血症大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的作用,可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3泽泻汤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的病变程度,表现为用药后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和脂滴数量明显减少,大鼠肝小叶和肝血窦结构清晰,脂肪变性程度有明显改善。4泽泻汤能增强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及其下游基因ACOmRNA的表达,促进脂质的转运和脂肪的氧化分解,降低脂质在肝脏的沉积,减轻和防止肝脏的脂肪病变,从而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乐智勇[7](2012)在《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1相关的文献研究高脂血症是当今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导致机体代谢失去平衡,有关的物质大量积累,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血清TC、TG的浓度较高,HDL-C的浓度较低。目前有较多的中药及复方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泽泻汤是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经典验方,该药方由泽泻、白术两位中药材配伍组成,泽泻的作用重在利水下行、祛湿功效,可以使已停之饮从小便而去;白术的作用则重在健脾制水功效,可以使水湿既化而不复聚。该方最早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后来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实际上是对泽泻汤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用药作用目的及机理基本相同。并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证明该方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但是目前对泽泻汤降血脂机理方面的研究文献不多,且作用机理没有得到较好地阐明,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普遍认为泽泻汤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有,泽泻汤能影响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或者是泽泻汤能干预机体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同时泽泻汤的降血脂作用还可能与其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性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一些中药降血脂的作用机理还可能与药物能对机体的肝,脾、肾的保护作用有关,调节这些器官功能的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有关。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泽泻汤的进行作用机制也处在探索的阶段。对肝脏中调节胆固醇合成的基因以及影响影响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的关键酶等(如Hmgcr、Srebf2、Fasn、Cyp7a1等)的研究,是目前降血脂药物机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调节高脂血症的关键基因进行研究可能是从根本上阐明药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方法。对泽泻汤降血脂作用的机理的阐明一方面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寻找及开发新型降血脂药物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2实验部分2.1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目的:通过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初步探讨泽泻汤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小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泽泻汤水提取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用泽泻汤水提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4w,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行为及生活状况。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SOD、 MDA、ALT、AST等生化指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取部分肝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其余的脏器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结果:给药4w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显着降低,HDL-C、SOD显着升高,ALT、AST也显着降低。结论:中药泽泻汤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其降血脂作用机理可能是对肝、肾、脾等脏器的保护,调节机体代谢平衡,以及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小氧化应激性等。2.2泽泻汤的LC-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目的:通过建立泽泻汤水提取物的LC-MS/MS指纹图谱,标准化泽泻汤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为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C-MS/MS联用技术,以实验一中使用的泽泻汤水提取物为样本,建立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泽泻汤指纹图谱方便、可行,能有效地对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进行控制,标准化了泽泻汤的各成分,对研究泽泻汤降血脂作用以及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2.3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目的:通过对泽泻汤进行拆方与组方研究泽泻汤的降血脂作用,探讨泽泻汤降血脂作用的机理。方法:对泽泻汤进行拆分,先分别制备泽泻,白术,以及复方泽泻汤的水提取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小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泽泻汤水提取物组、泽泻水提取物组、白术水提取物组。用泽泻汤水提取物、泽泻水提取物、白术水提取物连续给药4w,观察小鼠的行为及生活状况。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SOD、MDA、ALT、AST等生化指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取部分肝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各组织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研究复方泽泻汤水提取物、单一的泽泻水提取物、白术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影响,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泽泻汤等对调血脂的关键基因(Hmgcr、Srebf2、Fasn、Cyp7a1)表达的影响。结果:泽泻汤水提取物组仍然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泽泻水提取物组也有较弱的降血脂作用,而白术水提物组基本没有降血脂作用。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Hmgcr、Srebf2、Fasn的表达有较显着地抑制作用,而对Cyp7a1的表达无显着作用。结论:泽泻汤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与泽泻和白术的配伍协同作用有关,其降血脂作用机理还与泽泻汤能调节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基因表达有关,泽泻汤通过抑制Hmgcr、Srebf2、Fasn的表达,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TC、TG等生化指标,其到降血脂的作用。

龙亮[8](2010)在《《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痰饮”一名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但“痰饮”作为病名,却有“痰”和“饮”的区别,在宋杨仁斋《直指方》正式分开,将粘稠浓浊的水津称为“痰”,清稀的水津谓之“饮”。但在《金匮》“痰饮篇”中主要论述的为“饮”病,“痰”字应作“淡”或“澹”,以修饰饮邪流动貌,其论述痰饮病的内容对中医饮病学说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痰饮病辨证论治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痰饮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痰饮病的病因主要从内伤、外感进行归纳分析。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所以主要是从与津液代谢有关的脾、肺、肾、肝等脏腑进来总结。痰饮病发病有其独有的特点。笔者从痰饮之邪的致病特点来分析痰饮病的发病规律。中医的四诊是辨证的特有手段,因此本文也从望、闻、问、切来总结痰饮病临床症状。瘐饮病的辨证主要从病邪的轻重、病性的标本、饮停部位、病变的寒热、病情的缓急进行辨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意思就是用温药从本论治,同时尚须“和之”,即必须酌加行、消、开、导的药物兼以治标。其具体治法概括为:温阳化水、表里双解、疏导胃肠、泻水逐饮和扶正散饮。张仲景治疗用药是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的,在治疗痰饮病中,他的用药特点是温药为主;针对病因病机特点,脏腑用药;专病专药,视其变证,随证选药;峻药缓用。在药物配伍上更有他独到之处,如桂枝配茯苓;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甘遂配甘草等等,对后世治疗痰饮病影响很大。本文旨在《金匮要略》痰饮病篇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痰饮病的因机证治和药伍规律,并在其中重点分析“痰饮病篇”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使其痰饮病的理论更清晰,用药更精确,配伍更严谨,疗效更卓着,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刘志刚[9](2010)在《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模式的大柴胡汤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研究模式。(2)依据该模式,通过大柴胡汤方证文献研究,初步明确该方应用指征、药物剂量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在导师已经提出观点及近年来中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研究模式。(2)以网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及图书馆馆藏为文献来源。网上数据库检索范围为1979年至2009年的期刊文献(部分期刊回溯至创刊)。还收集各类专着及日本汉方杂志中有关大柴胡汤医案及论述。利用MS Excel建立医案数据库。数据库字段包括医案来源、作者、组成、药物剂量、相似度、病名(中医、西医)、疾病类别、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和体征、舌苔及脉象等内容。采用SPSS 13.0, SPSS Clementine 8.1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及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等方法。结果:(1)体质、疾病之间及它们与证候的形成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体质能够明显影响疾病的类型,而疾病对体质的形成及变化也存在显着作用。体质和疾病均是证候形成关键因素,决定着证候产生,类型及其转归。疾病和体质是证候的构成要素。应当对方剂、主治疾病及体质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体质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方证的内涵。(2)本研究共收集医案717例,经筛选后共入选医案557例。通过分析,主要总结了大柴胡汤方证以下特点:大柴胡汤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及胆管疾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胃及食管疾病,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该方主治疾病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及感染性疾病。通过ArrowSmith闭合式文本挖掘方法研究发现大柴胡汤主治疾病可能与精神及其他应激、炎症及免疫反应、动力障碍、前列腺素和组胺有关。大柴胡汤方证体质:形体特征:体格发育较好,比较壮实,但不一定肥胖。肌肉丰满,比较坚紧。肤色偏黑,皮肤较干燥,脸色一般较佳。颈部粗短,上腹角偏宽,头围、肩宽、胸围较大。心理特征:性格外向,但情绪易激动、易生烦恼,且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多见。机能特点:肝机能和胃肠机能弱。神疲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食后上腹胀,便秘倾向,小便黄而短。腹诊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腹及胸胁部,以紧张、抵抗及压痛为特征。其判断要点为:如患者的形体特点、机能特征及腹诊符合大柴胡汤体质特点,即可以诊断为大柴胡汤体质。如心理特征也符合,则可以认为是典型的大柴胡汤体质。大柴胡汤方证临床表现:总结了大柴胡汤方证总体表现,消化及非消化系统表现的区别与联系,并总结了大柴胡汤方证在不同疾病类别中的临床表现模式。在消化系统中,大柴胡汤方证总体表现为舌红、呕吐、口苦、恶心、腹痛、腹胀、胁痛、便秘等。很多患者还表现为嗳气、肩痛、头痛、失眠、头晕等。还有个别患者表现为乏力、神疲、便溏等。而在非消化系统疾病中,临床表现模式更加多样。总体表现为头痛、失眠、头晕、烦躁、苔黄或苔薄黄、舌红、便秘等。患者仍然会出现包括胁痛在内的症状群,如胁痛、肢冷、便秘、头晕、尿黄、目眩;胁痛、肩痛、腹胀、胸闷、暖气;胁痛、面红、返酸。少部分患者也会出现纳差、神疲、乏力等表现。大柴胡汤加味药物的配伍规律及应用指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加味药物归为以下几类:1、行气、消食、利胆、止痛药;2、活血、清热、泻下药;3、行气、化痰、清热药;4、行气、泻下药;5、清热解毒药;6、补气药等。非消化系统加味药物归为以下几类:1、活血药;2、平肝、化痰药;3、清热燥湿、攻下药;4、清气分热药;5、清热解毒、化痰药等等。大柴胡汤剂量应用规律,应用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大柴胡汤剂量可以归为4类。一是方中药物比例基本一致,方中各味药物剂量在10克左右,当以口苦、脉弦等为主时应用;二是以大黄为主,可达20g左右。当阳明热结较重,出现发热、舌红,而又以腹痛、苔黄、便秘为主要表现时用之;三是以芍药为主,可达30g左右。以上腹痛为主时,重用芍药缓急止痛;四是以柴胡为主,可达24g左右。以胸胁苦满为主时则重用柴胡以和解少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的大柴胡汤经验性的临床判断标准为:1、患者符合大柴胡汤体质,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大体符合总体临床表现者;2、患者符合大柴胡汤体质,符合总体临床表现,虽不符合主治疾病谱者;3、虽不符合大柴胡汤体质,但符合主治疾病,且符合典型临床表现者。在提出经验性诊断标准后,我们利用基于临床医案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探讨了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另外,还对大柴胡汤组成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方剂结构、剂型、煎服法,主治疾病间的关系等作简单讨论。结论:(1)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模式基本涵盖了中医方证的构成要素,能够比较全面反应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特点。本研究也从文献研究角度证明该研究模式是可行的。(2)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患者为大柴胡汤体质或典型的大柴胡汤体质,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且临床表现符合该方临床表现特征时。可以认为是大柴胡汤典型方证。疾病急性期,可以用大柴胡汤控制病情恶化、缓解症状;疾病慢性期,可以用该方调理体质,预防疾病进展或复发;2、患者为大柴胡汤体质或典型的大柴胡汤体质,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认为是大柴胡汤方证。可以用该方调理体质,预防疾病进展或复发;3、患者不是大柴胡汤体质,但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且临床表现典型时。可以在疾病急性期应用大柴胡汤,如症状缓解,应换用他方调理。如无效,应尽快调整治疗;4、患者非大柴胡汤体质,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即便属于该方主治疾病范围,也当忌用大柴胡汤。

苑述刚,樊巧玲,阮时宝[10](2009)在《试论《金匮》泽泻汤可作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方》文中研究说明梅尼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多是痰饮内停,浊阴上冒所致;本文从《金匮要略》泽泻汤的主治病证、全方功用、配伍分析及临床运用等角度,得出泽泻汤可作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方的看法,为今后该病的治疗和该方的研究提供依据。

二、金匮泽泻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匮泽泻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对耳蜗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梅尼埃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对药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展演变
    1. 秦汉时期
    2. 晋唐时期
    3. 宋金元时期
    4. 明清时期
    5. 小结
第三部分 泽泻与白术在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中的炮制与剂量
    1. 药物炮制
        1.1 泽泻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1.2 白术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2. 药物的剂量
        2.1 泽泻的剂量
        2.2 白术的剂量
        2.3 泽泻与白术的用量比例
    3. 小结
第四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数据挖掘
    1. 配伍规律
    2. 方证特点
    3. 小结
第五部分 现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
    1. 基于现代医案的证治规律分析
    2. 现代临床适宜病种
    3.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3)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MD发作期(痰湿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梅尼埃病现代医学研究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常用检查诊断
        3 MD的治疗措施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梅尼埃病中医学研究
        1 病名相关考证
        2 主要病因病机
        3 从痰湿论治
        4 痰湿型眩晕中医治疗
        5 泽泻汤分析及研究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疗效评价方法
        1.8 安全性观察
        1.9 统计方法
        1.10 研究流程图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资料
        2.2 治疗后观察指标
        2.3 长期随访
        2.4 安全性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2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眩晕方证辨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治疗眩晕常用经方概述
        1 太阳病眩晕
        2 阳明病眩晕
        3 少阳病眩晕
        4 太阴病眩晕
        5 少阴病眩晕
        6 厥阴病眩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眩晕现代研究概况
        1 概念
        2 分类
        3 常见病因
        4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药治疗梅尼埃型眩晕的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及结果整理
        2.2 文献的质量评价
    3 统计方法
结果
    1.文献检出结果
    2 文献评价结果
    3 中药治疗梅尼埃型眩晕的 Meta-分析结果
    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PPARαRNA、ACO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泽泻汤的现代研究和临床运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相关的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高脂血症用药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研究
    1.3 泽泻汤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
    1.4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1.5 泽泻汤的化学成分
2 实验部分
    2.1 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讨论
    2.2 泽泻汤的LC-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
        2.2.1 实验材料
        2.2.1.1 分析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讨论
3 展望
4 结语
    4.1 结论及创新点
    4.2 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痰饮的概念和病名病位辨
    1.《金匮要略》之前的痰饮病名
    2.《金匮要略》痰饮病名辨
    3.痰饮命名特点探讨
    4.四饮病位辨
第二章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第三章 临床症状
    1.痰饮致病特点
    2.痰饮病的发病特点
    3.主要临床症状
第四章 辨证规律与预后防护
    1.辨证规律
    2.预后和防护
第五章 治则治法
    1 痰饮病治则
    2.具体治法
    3.治则治法的发展
    4.治则治法的体会
第六章 用药规律和配伍规律
    1.药物性味
    2.用药规律
    3.配伍规律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9)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模式的大柴胡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研究模式
    1 贯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原则是中医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1.1 "病证结合"是现代中医临床实际的需求
        1.2 "方证相应"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2 方证研究源流及现状
        2.1 方证相应的概念
        2.1.1 方证相应的不同提法
        2.1.2 方证相应概念的内涵
        2.2 方证相应的源流
        2.3 方证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1 方证的病机概念
        2.3.2 方证的证据概念
    3. 构建"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方证研究模式
        3.1 研究思路
        3.1.1 以体质、主治疾病谱为要素重新构建"证"的研究内容
        3.1.2 体质
        3.1.3 主治疾病谱
        3.1.4 小结
        3.2 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方证研究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3.2.1 研究内容
        3.2.2 研究方法
        3.3.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方证研究模式的诊断及治疗特征
        3.3.1 诊断
        3.3.2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现状
    1 大柴胡汤源流
    2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现状
        2.1 关于大柴胡汤方剂组成
        2.1.1 大柴胡汤中必有大黄
        2.1.2 大柴胡汤中必无大黄
        2.1.3 大黄可有可无说
        2.2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病机定位
        2.2.1 少阳阳明合病
        2.2.2 少阳病
        2.2.3 阳明病
        2.2.4 三阳合病
        2.2.5 太阴病
        2.2.6 少阴病
        2.2.7 矛盾说
        2.3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临床特征
        2.3.1 对于《伤寒杂病论》条文的总结
        2.3.2 大柴胡汤方剂主治
        2.3.3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
    3 大柴胡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 大柴胡汤药理作用
        3.1.1 消化系统
        3.1.2 心血管系统
        3.1.3 调节代谢作用
        3.1.4 免疫调节作用
        3.1.5 血液系统
        3.1.6 内分泌系统
        3.1.7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3.1.8 抗炎作用
        3.1.9 抗病原体
        3.1.10 抗过敏作用
        3.2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
        3.2.1 传染病
        3.2.2 呼吸系统疾病
        3.2.3 循环系统疾病
        3.2.4 消化系统疾病
        3.2.5 泌尿系统疾病
        3.2.6 生殖系统疾病
        3.2.7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3.2.8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3.2.9 神经系统疾病
        3.2.10 骨科疾病
        3.2.11 妇产科疾病
        3.2.12 皮肤病
        3.2.13 五官科疾病
        3.2.14 精神疾病
        3.2.15 发热性疾病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
    1 大柴胡汤方证特点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数据库建立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情况
        1.2.2 大柴胡汤方证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及大柴胡汤证形成时间
        1.2.3 大柴胡汤病位、病机、病性
        1.2.4 大柴胡汤方证主要内容
        1.2.5 大柴胡汤药物配伍
    2 大柴胡汤剂量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药物剂量分析
        2.3 小结
    3 讨论
        3.1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病机
        3.2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
        3.2.1 关于大柴胡汤
        3.2.2 主治疾病谱
        3.2.3 体质
        3.2.4 临床表现特点
        3.2.5 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
        3.2.6 大柴胡汤应用流程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柴胡汤方证机制探索
附录2 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研究方法探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试论《金匮》泽泻汤可作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方(论文提纲范文)

1 梅尼埃病的历代中医认识
2 梅尼埃病的中医常见治法与方药
3 泽泻汤可作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方
    3.1 泽泻汤的主治病证
    3.2 泽泻汤的功用及方药配伍
    3.3 泽泻汤可作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方

四、金匮泽泻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对耳蜗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业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D]. 胡亚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MD发作期(痰湿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李莎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眩晕方证辨证规律研究[D]. 朱梦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中药治疗梅尼埃型眩晕的系统评价研究[D]. 张焕.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6]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PPARαRNA、ACO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D]. 苑留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7]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D]. 乐智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1)
  • [8]《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D]. 龙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3)
  • [9]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模式的大柴胡汤方证研究[D]. 刘志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试论《金匮》泽泻汤可作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方[J]. 苑述刚,樊巧玲,阮时宝.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金匮泽则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7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