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

一、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莫韬韬[1](2021)在《BIM可视化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项目的各个领域,然而,在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施工隐蔽性强、碰撞多,施工工序衔接复杂,非常适合BIM技术的可视化,但BIM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探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将BIM可视化技术引入深基坑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春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BIM可视化技术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对深基坑工程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对BIM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BIM技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目前深基坑工程存在施工隐蔽性强、周边环境复杂、工序衔接混乱等特点,BIM技术应用于深基坑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2)对目前深基坑施工控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BIM可视化技术的施工控制流程:构建可视化施工模型、场地布置可视化控制、可视化施工碰撞检查及优化、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与施工动态模拟、施工全过程进度可视化跟踪检查及实时优化,并总结了该控制流程的具体实施方法。(3)对可视化施工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从长春某实际深基坑工程出发,总结了基坑支护模型族构件的建立方法和规律,对该工程施工中土方开挖、各施工阶段工序搭接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分类创建了该工程施工模型中的各类参数化构件,最后通过Revit中的全局参数模块提出了一种能随构件变化而自动计算施工成本的方法。(4)将可视化施工控制流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对该工程进行了锚索碰撞点的量化控制、分阶段工程量统计、进度计划编制以及施工全过程动态模拟,验证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施工控制流程的优势与可行性。

苏颜曦[2](2021)在《桩锚支护作用下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日渐突出的深基坑边坡问题(基坑边坡变形、鼓胀、坍塌等),以西安市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搜集资料、现场监测手段,进行了深基坑桩锚支护设计、监测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设计,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和结论:1、根据西安某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工程概况、场地条件,以及深基坑特点拟定“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灌注桩桩间距1.6m,桩径0.8m,桩身嵌固深度7m;锚索3排,锚索长度18m(锚固段10m)。2、拟定深基坑监测方案,即,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施工前,选择31个桩孔预埋测斜管做为桩体位移变形监测点,桩顶布设45个监测点,监测桩顶水平位移、桩顶竖向位移、桩体深层位移;在深基坑边5m与10m处布设沉降监测点38个,监测施工过程中坑边沉降。监测结果表明:(1)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越来越大,但施加锚索后都有不同程度回弹;(2)基坑开挖0~3.3m过程中,各测点桩体深层位移曲线都是顶部大,底部小,呈现“上倾式”变形形式,基坑开挖3.3~13.1m过程中,桩体深层水平位移曲线都呈现“月牙式”变形形式,且锚索对支护桩变形限制作用良好;(3)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沉降量曲线呈现“桩顶大,距离桩顶远处小”的“漏斗型”变形形式,随着开挖深度越来越深,距坑边5m处沉降量大,两边沉降量小,沉降曲线呈“抛物线”型。3、基于监测数据,利用FLAC3D建立桩锚支护结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深基坑开挖,桩顶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先变大,后变小,呈现出“桩中间大,两边小”的变形形式;(2)深基坑坑边沉降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在距坑边18m范围内。最大沉降量在距离坑边6m左右。4、基于监测和模拟分析,优化了桩锚支护结构:最佳桩径是1.2m,最佳桩身嵌固深度是6m(约为0.46H,H为基坑开挖深度13.10m)。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于原设计方案,最大桩顶水平位移减少了2.03mm,最大桩体深层位移减少了2.17mm,最大深基坑坑边沉降减少了1.87mm。

郝宇[3](2021)在《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及毗邻隧道安全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文中指出伴随城市化发展,旧城更新改造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老城区中进行深基坑项目施工时其安全隐患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老城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及毗邻隧道的安全影响特点及其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周边环境安全提出防控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深基坑与周边环境特点,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资料设计了地下连续墙、桩锚与地下连续墙联合支护及土钉支护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支护方案,并对其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其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化特点及影响属性,判别基坑、周边环境及毗邻隧道的安全性;再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造价分析确定最终的优化设计方案。(2)深基坑开挖导致地层水平方向约束应力失衡诱发围岩产生移动变形。通过系统模拟研究深基坑开挖对毗邻隧道的影响特点及其围岩的应力与位移变化特点,揭示不同开挖深度对隧道结构安全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影响区划图;研究了隧道围岩受深基坑开挖和隧道平衡拱效应的叠加影响特点,分析了隧道围岩产生拉伸或挤压作用及其围岩的变形规律,确定了隧道左侧壁发生拉伸破坏、右侧壁发生挤压破坏区域,为其安全加固提供了依据。(3)针对隧道局部变形超限与结构不安全问题设计了三种隧道加固方案并且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加固方案下隧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化特点及影响属性进行了研究,判别隧道的安全性;再通过各方案加固效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其最终优化设计方案。

李文琦[4](2021)在《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大趋势下,城市的基础设施规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上的空间使用达到了最大化,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逐渐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达到利用的最大最优化,是各国各地面临的最新挑战。而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深基坑工程是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领域之一,在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中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去解决,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与地下水有关的工程问题,所以采取怎样的基坑防护装置以及降水措施来控制好地下水,是确保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需要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太原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1号、2号、4号出入口深基坑工程为背景,总结、归纳了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法,总结了地下水渗流破坏的几种形式。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渗流破坏的几种形式,分别为流砂、管涌和基坑坑底的突涌等。实际基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地下水控制方法,分为隔水帷幕、降水、隔水帷幕与降水相结合使用的几种措施。本文计算了在降水条件下考虑渗流和不考虑渗流的水压力和主动土压力,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了4号出入口基坑降水过程,得出如下结论:(1)计算的三个出入口得出的水土压力在不考虑渗流时均要比考虑渗流时偏大约20%左右,在实际基坑工程中往往不考虑渗流计算,其水土压力计算值偏于保守,虽然工程安全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但是工程成本增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计算分析中应采用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土压力,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可靠。(2)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知,在基坑施工中,止水帷幕具有显着的止水作用;止水帷幕与坑内降水相结合的形式,能够保证基坑无水作业,从而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也能有效控制变形;降水情况下水力梯度沿围护结构从上到下呈现递减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结构侧壁的土侧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应的支撑轴力也越来越大;坑内降水和合理设置支撑(上部混凝土支撑+下部钢支撑)能够很好的控制基坑的变形和地表沉降。

骆晓坤[5](2021)在《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文中指出在深基坑众多支护形式中,桩锚支护结构具有安全性高、成本造价低、不占用基坑空间和施工方便的特点,在深基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桩锚支护结构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稳定,并最大化避免成本浪费,还需对桩锚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邯郸某桩锚基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桩锚支护结构的组成和作用机理,应用FLAC3D软件对本基坑5-5区的支护结构建立模型,对基坑开挖各阶段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锚索轴力及深基坑变形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桩和锚索的具体参数进行模拟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了最合理的支护方案。研究表明:(1)基坑侧壁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达到了31.6mm,在基坑深度十三分之一的位置,伴随深基坑挖掘深度的增加,侧壁产生的位移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最大水平位移一直处于基坑深度的十三分之一附近。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6.7 mm,一直保持在桩顶位置,桩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逐渐减小,位移值下降速度也在不断减小。(2)随着桩径的增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会逐渐减小。但是当桩径超过某一有效的数值后,桩的水平位移减小速度放缓,此时如果再一味增加桩径并不会对支护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在能够满足支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用直径较小的桩。(3)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桩锚支护结构各参数得出,支护桩桩径对支护结构的敏感性最大,其他的影响因素次序为锚索倾角>支护桩间距>锚索预应力>锚索竖向间距。经过模拟验证,当原方案中锚索的预应力变为500k N、倾角变为13°、锚索的竖向间距变为2.3m时,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4.5mm,相比原设计方案的最大水平位移要少2.2mm,水平位移值减小了8.24%。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桩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降低变形量,还可以起到增强效益的作用,达到了对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的目的。

李廷雄[6](2021)在《桩-内支撑支护体系空间效应研究 ——以锦慧金融中心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周边的环境日趋复杂,深基坑施工时应考虑的安全问题从基坑本身的安全过渡到了不仅要考虑基坑本身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深基坑的施工过程是否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或周边已有的建筑物是否会对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产生影响,这也愈发增高了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稳定性的要求。本文以某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为背景,在已查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施工场地与临近既有设施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前提下,对基坑工程进行了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桩顶部竖向位移监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立柱竖向位移监测、支撑内力监测、桩身内力监测、地表及周边道路沉降监测、周边建筑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及建筑物倾斜监测等10项监测,并整理出其中的冠梁顶水平位移情况、冠梁顶竖向位移情况、立柱沉降情况、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钢筋应力变化情况等5项监测数据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及假设,并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情况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模型的本构、分析范围、选取了建立模型所需的各种参数及用等效刚度法对排桩进行了转换,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出相应的模型后又根据桩基施工、土方开挖、支护体系施工等的实际施工工序设置了模型的5个开挖工况,并添加了立柱桩约束、边界约束等约束条件及自重;最后通过现场的观测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合理后,通过计算结果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该论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研究区域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部分土层存在液化及震陷的可能,且构成基坑侧壁的主要土层自稳性差,因此不能采取直立开挖的方式,必须依靠放坡开挖或设置可靠的支护结构对侧壁进行支挡。(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冠梁顶水平位移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均在可控范围内,而冠梁顶竖向位移及立柱桩竖向位移均有部分超过各自的变形警戒值,需引起关注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所建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数值相对较小,并且两者的变形规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所以此次所建立的立摩尔-库伦本构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坑实际的变形规律,能为后期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4)围护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坑4条由地连墙组成的边的中部偏下部位,最大位移量为32.74mm;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部支护体系的位移量会超过变形警戒值,最大变形量为119.43mm;基坑内部土体的隆起量随着与围护结构距离的增大而增加,最大隆起量为136.86mm,基坑内部立柱桩的施工能一定程度上阻止基坑内部土体的上隆,并且这种趋势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愈发的明显。

邢坤[7](2020)在《复杂地质深基坑含水层疏不干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文中指出随着基坑深度的加深,基坑地下水情况愈发复杂,从而频频发生因降水不利导致的工程事故。所以在深基坑降水时疏干基坑含水层中的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处理好地下水已成为决定基坑工程成败的核心,本文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时出现的含水层疏不干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导致含水层疏不干的原因和解决含水层疏不干问题的对策,在这一目的下本文做了如下工作:本文首先以邯郸市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该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含水层疏不干问题,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得出导致基坑含水层疏不干的主要原因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含水层不均匀、降水方法选择不当以及没有完全切断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再结合基坑现场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含水层疏不干给基坑工程带来的危害。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提出解决含水层疏不干的解决对策。然后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软件,对疏不干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对比模拟的方法对提出的导致含水层疏不干的原因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数值模拟得到的孔隙水压力云图、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降落漏斗走势得出:真空管井降水可以有效解决含水层疏不干问题、管井降水在均匀含水层可以快速形成降水漏斗、降水时采用落底式止水帷幕对加速疏干含水层很有效。最后对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降水前应调查和提供的资料、降水设计内容以及降水设计类型。确定了本文背景工程属于第三类降水设计类型。在此基础上对降水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对降水设计优化方案进行实体建模,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证实了优化方案对解决含水层疏不干问题可行。

张迟[8](2020)在《淮安东站深基坑不同分区开挖顺序对围护结构和地表沉降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新世纪以来,高速铁路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实现同城化,让现代城市之间的概念发展为“城市圈”,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经济圈、交通圈,城市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铁车站同样是最大化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标志。车站基坑的稳定性对工程安全有重大影响,深基坑的建设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有必要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并且不会损害共同建造的高架高铁车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以淮安东站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作为研究背景,将工程实际测量数据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分析进行比较,充分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该项目施工实践中相关变形位移规律给与总结,以及不同分区开挖顺序过程中围护结构位移与地表沉降规律进行深度分析对比。采取科学合理的开挖顺序方案可以大幅度缩短建筑工期、工程造价以及加快施工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淮安软土地区接下来的基坑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介绍了基坑开挖导致的围护结构位移、周围地表沉降以及基坑底部隆起等变形原因以及相应位移常用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常用支护结构类型的性能和计算理论,提出了几种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2)选取基坑重点监测点位数据整理分析得到: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刚开始处在桩顶,基坑开挖初期围护结构并未发生过多的整体变形,水平位移变化表现为“凹”形,中下部凸、两端较小,最大侧移17.74mm,地面下8m处为最大水平位移处;(3)地表沉降值都随远离基坑边缘表现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地表沉降曲线由类似“三角形”慢慢转变成为“凹槽形”,地表最大沉降发生的位置会慢慢固定在距基坑边缘大约10m处,最大沉降值10.26mm;支撑梁和环撑轴力都会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两层混凝土支撑轴力皆处于安全范围内,基坑整体开挖处于安全可控局面;(4)将模拟计算所得数据整理后与现场测量值比较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些许误差,基坑开挖支护过程极为复杂,天气、附近施工荷载等因素干扰客观存在、无从避免,整体来看模拟结果能将基坑变形的基本趋势准确的体现出来;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值,Peck公式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三个对比分析,其中Peck理论计算曲线与数值模拟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大致相同,曲线变化的趋势整体上满足于监测值,表明Peck曲线与数值模型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准确度;(5)基于基坑采取盆式开挖,在一定预留土体宽度范围内,地表沉降量与围护结构侧移这两项指标会随着宽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预留土体宽度40m可以作为该工程盆式开挖最佳长度;(6)不同开挖卸载路径将引起差异化基坑变形特征,开挖顺序方案采取从中间圆形环撑向基坑四角区域开挖时,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侧移比原方案减小约11%,地表最大沉降量减小约2.46 mm,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48]表[6]参[65]

吕岗岗[9](2020)在《郑州某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与施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朝着大型地下空间方向的快速发展。超深、超大基坑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更加严格,相关规范文件日趋成熟、完善。本文主要内容:(1)该深基坑工程为不规则四边形,东西方向最大边长约232m,南北方向最大边长约153m,基坑面积约25025m2,基坑开挖最大深度22.95m,土层以粉土、粉质粘土、细砂为主,土质较松软,深度较深范围内无坚硬岩层。支护方案选用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钢支撑+锚杆的复合支护类型。(2)在超载复杂且深度最深的3-3剖面,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基坑支护分析,设计时将剖面分为两部分即土钉墙部分和排桩部分。分析知上部土钉墙设置三排土钉,土钉长度均为6m。下部设置6道钢支撑,竖向间距2.5m,距离基坑底部1.45m设置1道锚索,支护桩桩长达到52.95m,支护桩嵌入深度35m,锚索长36m,满足整体稳定性等验算。(3)为有效控制基坑位移,防止地墙变形,采取从基坑中部盆式开挖的形式,遵循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距离开挖边线8m~10m范围内土方开挖需与支护分层隔断交叉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护坡桩,钻孔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4)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一侧土钉墙因放坡坡度较陡以及水的作用而出现开裂,为减缓坑壁开裂迅速采取处理措施,沿基坑坑壁堆积土方,土方回填是防止基坑坑壁开裂最快、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其次将该侧围挡向外移动,人工修坡降低坡度以维持土体稳定。最后为提高土体稳定性沿该侧基坑在坡顶适当距离处打入微型桩。(5)布设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点各66个,设置于坡顶及冠梁顶,间距20m,以监测基坑周围水平及竖向位移。南侧高层建筑物周边设置沉降监测点21个,以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14个,间距50m,以监测桩体倾斜状况。桩身应力监测点54个,监测钢筋应力。图[50]表[36]参[40]

彭逸勇[10](2020)在《软土地层超宽深基坑施工优化与时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软土土层的高含水性、蠕变性和极易被扰动的特点,在深基坑工程的研究中,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依托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明楼站超宽深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价值工程理论,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软土超宽深基坑的施工优化和软土超宽深基坑施工的时空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利用基于HS土体本构模型的Plaxis有限元软件对明楼站超宽深基坑整体开挖的工况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此工况下基坑变形较大,基坑施工安全难以保证。因此提出超宽深基坑工程分区开挖的方法:在深基坑中间加上中隔墙,将此超宽深基坑工程变为等宽相连的两个深基坑工程。(2)对分区开挖的各工况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分区开挖的基坑变形明显小于整体开挖,验证了分区开挖方案的可行性。结合FAHP法与价值工程理论,本文提出了FAHP-价值工程法,对分区开挖的4种工况进行优选。优选出的最佳工况为:先施工全部地连墙,然后分别单独对两基坑进行施工,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最优的地连墙厚度为800mm,钢支撑道数为4道。(3)优化得到的最佳方案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基于现场的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变形的时空效应。分析表明:监测数据值略大于基于HS模型下的数值分析结果;西侧土体沉降曲线为“单凹”形,而与基坑B相连的一侧土体沉降则为“双凹”形;一个基坑开挖时,已完成内部结构的另一基坑对这一侧的基坑变形有较好的约束作用;支撑轴力的变化主要受开挖土体的位置影响。(4)现场施工过程中有3个暂停开挖时间段,对这3个时间段的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深,基坑结构受土体蠕变影响越小。为了深入探究暂停时间段的基坑变形规律,利用SCC本构模型对暂停开挖的工况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开挖深度越深基坑结构刚度越大,故蠕变变形越小;基坑的变形受土体压力和土体蠕变变形共同影响。

二、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BIM可视化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3 BIM技术介绍
        1.3.1 BIM技术特点
        1.3.2 本文主要应用软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深基坑工程施工可视化控制研究
    2.1 可视化施工控制优势分析
        2.1.1 目前施工控制中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2.1.2 可视化施工控制实施流程研究
    2.2 施工碰撞可视化控制
    2.3 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研究
        2.3.1 基于BIM的工作分解结构法
        2.3.2 深基坑施工内容分解方法
        2.3.3 基于BIM的工序排布与工期估算
        2.3.4 进度计划编制与动态模拟
    2.4 场地布置可视化控制研究
        2.4.1 场地布置基本要点
        2.4.2 场地布置空间上的优化
        2.4.3 场地布置时间上的优化
    2.5 可视化进度跟踪检查与实时优化
    2.6 本章小结
3 BIM可视化施工模型构建分析与研究
    3.1 基于BIM的施工模型构建分析
        3.1.1 基坑工程常用支护构件介绍
        3.1.2 族类型选择及模型构建分析
    3.2 长春某深基坑工程概况
        3.2.1 周边环境
        3.2.2 场地地层条件
        3.2.3 水文地质条件
        3.2.4 支护形式
    3.3 深基坑施工中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3.3.1 预应力锚索施工碰撞问题
        3.3.2 土方开挖流程规划
        3.3.3 土钉、支护桩施工工序搭接
        3.3.4 冠(腰)梁、锚索施工工序搭接
    3.4 施工模型构建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3.4.1 模型构件参数化控制
        3.4.2 基于BIM的模型构件分类创建方法
        3.4.3 基于Revit的施工成本计算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可视化技术在施工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4.1 阳角锚索碰撞点可视化控制
        4.1.1 阳角锚索碰撞分析
        4.1.2 阳角锚索碰撞点统计
        4.1.3 阳角锚索碰撞点量化控制
    4.2 锚索与周边建筑碰撞点可视化控制
        4.2.1 周边建筑物建模分析
        4.2.2 锚索与周边建筑物碰撞量化统计
        4.2.3 锚索与周边建筑物碰撞可视化调整
    4.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施工控制
        4.3.1 分阶段工程量统计
        4.3.2 进度计划编制
        4.3.3 各开挖阶段可视化模拟
        4.3.4 施工节点可视化展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的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2)桩锚支护作用下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锚结构支护作用下深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1.2.2 深基坑地表沉降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某深基坑基本特征及桩锚支护结构设计
    2.1 研究区工程概况
        2.1.1 概述
        2.1.2 周边环境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层岩性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不良地质作用
    2.3 深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结构设计
        2.3.1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的特点
        2.3.2 研究区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难点分析
        2.3.3 研究区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比选分析
        2.3.4 桩锚支护结构模型建立
        2.3.5 支护参数选定
        2.3.6 冠梁参数选定
        2.3.7 锚索排桩参数选定
        2.3.8 锚拉排桩支护结构计算
        2.3.9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
    2.4 本章小结
3 桩锚支护作用下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3.1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3.1.1 深基坑监测方案编制的原则及依据
        3.1.2 基坑监测目的与内容
        3.1.3 基坑监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3.2 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3.2.1 深基坑桩体深层位移监测分析
        3.2.2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分析
        3.2.3 深基坑坑边地表土体沉降变形监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桩锚支护作用下深基坑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设计
    4.1 FLAC~(3D)有限差分分析软件简介
        4.1.1 软件简介
        4.1.2 软件特点
        4.1.3 网格生成
        4.1.4 模型建立条件
        4.1.5 计算步骤
    4.2 计算模型建立
        4.2.1 模型基本假定
        4.2.2 模型工况选取
        4.2.3 数值模型建立
    4.3 基于单因素试验的深基坑变形沉降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设计
        4.3.1 桩锚支护单因素试验方案设计
        4.3.2 模型基本参数
        4.3.3 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4.3.4 竖向位移结果分析
        4.3.5 优化设计方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深基坑变形沉降联合分析
        4.4.1 深基坑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分析
        4.4.2 深基坑桩体深层位移分析
        4.4.3 深基坑地表沉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及毗邻隧道安全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基坑工程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2.3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保护研究现状
        1.2.4 桩锚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2.5 基坑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
    2.1 工程概况
        2.1.1 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2.1.2 场地地层条件
    2.2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2.2.1 方案设计
        2.2.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2.3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的模拟分析
    2.3 综合支护方案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2.3.1 方案设计
        2.3.2 综合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2.4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的方案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2.4.1 方案设计
        2.4.2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方案的模拟分析
    2.5 地下连续墙方案与综合支护方案的对比分析
        2.5.1 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2.5.2 成本造价分析
    2.6 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基坑开挖对毗邻隧道变形影响的研究
    3.1 深基坑开挖诱发毗邻隧道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3.1.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1.2 数值模拟测线的布设
    3.2 深基坑开挖时土体及隧道应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3.2.1 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3.2.2 隧道各测点应力随基坑开挖变化的特点分析
    3.3 深基坑开挖时土体及隧道位移变化特点的研究
        3.3.1 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3.3.2 隧道各测点位移随基坑开挖变化的特点分析
        3.3.3 深基坑开挖诱发隧道变形的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变形的控制及加固方案优化设计
    4.1 隧道加固方式研究现状
        4.1.1 隧道加固研究
        4.1.2 隧道常用加固措施
    4.2 隧道加固方案设计
        4.2.1 锚索加固方案设计
        4.2.2 围岩体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4.2.3 衬砌钢带加固方案设计
    4.3 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1 锚索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2 注浆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3 钢带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4 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1.2.2 基坑降水理论发展现状
        1.2.3 水土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渗流基础理论和地下水控制方法
    2.1 渗流理论
        2.1.1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2.1.2 地下水渗流的基本概念
        2.1.3 基坑地下水渗流类型
    2.2 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破坏的几种形式
        2.2.1 流砂
        2.2.2 管涌
        2.2.3 基坑底的突涌
    2.3 地下水控制方法
        2.3.1 隔水帷幕
        2.3.2 降水
        2.3.3 隔水帷幕+降水
        2.3.4 选择原则
    2.4 小结
第3章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理位置、周边地貌及环境
        3.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3.1.3 设计参数
        3.1.4 施工安排
    3.2 施工工艺技术
        3.2.1 总体施工步骤
        3.2.2 施工要点及原则
        3.2.3 基坑土方开挖
    3.3 小结
第4章 考虑渗流和不考虑渗流时的水土压力分析
    4.1 计算原理
    4.2 北大街1 号口水土压力计算
        4.2.1 不考虑渗流
        4.2.2 考虑渗流
    4.3 北大街2 号口水土压力计算
        4.3.1 不考虑渗流
        4.3.2 考虑渗流
    4.4 北大街4 号口水土压力计算
        4.4.1 不考虑渗流
        4.4.2 考虑渗流
    4.5 计算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基坑降水数值模拟
    5.1 降水方案
    5.2 基于迈达斯有限元软件的基坑降水模拟
        5.2.1 MIDAS GTS NX介绍
        5.2.2 MIDAS GTS NX操作流程
        5.2.3 模型建立
        5.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相关概述
    2.1 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2.2 桩锚支护结构分析
        2.2.1 桩锚支护结构的特点
        2.2.2 桩与锚杆相互作用机理
    2.3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2.3.1 等值梁法
        2.3.2 弹性支点法
        2.3.3 有限差分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桩锚基坑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总体概况
        3.1.2 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情况
        3.1.3 基坑周边环境
    3.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3 基坑止水及降水方案
    3.4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3.5 基坑监测
        3.5.1 监测目的
        3.5.2 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点的设计
        3.5.3 监测预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
    4.1 FLAC3D软件概述
        4.1.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4.1.2 FLAC3D的特点
    4.2 建立模型
        4.2.1 建立基坑模型
        4.2.2 选取参数
        4.2.3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4.3 结果分析
        4.3.1 施工过程分析
        4.3.2 基坑水平位移分析
        4.3.3 基坑竖向位移分析
        4.3.4 锚索轴力模拟分析
    4.4 监测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1 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4.4.2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的对比分析
    4.5 深基坑变形因素影响分析
        4.5.1 锚索层数和竖向间距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4.5.2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4.5.3 支护桩刚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桩锚支护结构优化分析
    5.1 概述
    5.2 改变桩的主要参数的影响分析
        5.2.1 不同排桩直径分析
        5.2.2 不同排桩间距分析
    5.3 改变锚索主要参数对的影响分析
        5.3.1 不同锚索预应力分析
        5.3.2 不同锚索倾角分析
        5.3.3 不同锚索竖向间距分析
    5.4 基于正交试验的多种参数优化
        5.4.1 正交试验介绍
        5.4.2 正交试验步骤
        5.4.3 正交试验设计过程
        5.4.4 结果的极差分析
        5.4.5 优化方案的选取及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桩-内支撑支护体系空间效应研究 ——以锦慧金融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基坑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深基坑工程支护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工程空间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坑工程概况
    2.1 场地地质条件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2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
        2.2.1 工程特点分析
        2.2.2 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分析
        2.2.3 基坑稳定性分析
        2.2.4 场地地基均匀性分析
    2.3 基坑周边环境
    2.4 基坑工程难点、重点分析
    2.5 基坑支护方案
    2.6 土方开挖
        2.6.1 土方开挖的原则
        2.6.2 土方开挖的步骤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坑监测方案研究
    3.1 安全监测设计
        3.1.1 工程条件的确定
        3.1.2 监测目的的确定
        3.1.3 监测变量的选择
        3.1.4 监测仪器的选择
        3.1.5 监测系统的布设
    3.2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3.2.1 监测内容
        3.2.2 监测目的
        3.2.3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
        3.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3.2.5 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
        3.2.6 报警程序及警戒值
        3.2.7 巡视监测
    3.3 监测数据分析
        3.3.1 冠梁顶水平位移情况分析
        3.3.2 冠梁顶竖向位移情况分析
        3.3.3 立柱桩沉降情况分析
        3.3.4 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
        3.3.5 钢筋应力变化情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桩-内支撑支护体系模型构建研究
    4.1 Midas/GTS
        4.1.1 Midas/GTS软件
        4.1.2 Midas/GTS建模分析流程
    4.2 模型的处理
        4.2.1 模型假设
        4.2.2 本构模型的选择
        4.2.3 分析范围的确定
        4.2.4 板单元厚度确定
        4.2.5 建模参数的确定
    4.3 模型的建立
        4.3.1 材料及属性
        4.3.2 1D单元
        4.3.3 2D单元
        4.3.4 3D单元及网格划分
    4.4 模型后处理条件设置
        4.4.1 边界条件及约束
        4.4.2 开挖工况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结果分析
    5.1 模型的验证
        5.1.1 实测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5.1.2 实测维护结构竖向位移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5.1.3 实测基坑立柱竖向位移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5.2 围护结构模拟结果分析
        5.2.1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模拟结果分析
        5.2.2 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模拟结果分析
    5.3 内部支护体系模拟结果分析
    5.4 周边土体沉降模拟结果分析
        5.4.1 分析断面的确定
        5.4.2 基坑周边土体位移
        5.4.3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5.5 基坑开挖内部土体模拟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复杂地质深基坑含水层疏不干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基坑降水发展概况
        1.2.1 国外基坑降水发展概况
        1.2.2 国内基坑降水发展概况
    1.3 基坑含水层疏不干研究概况
    1.4 地下水数值模拟发展概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地下水渗流理论与工程降水理论
    2.1 概述
    2.2 地下水渗流理论
        2.2.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2.2 渗流基本定律
        2.2.3 地下水运动微分方程
    2.3 工程降水理论
        2.3.1 降水井与降深概述
        2.3.2 地下水向承压水井和潜水井的稳定流理论
        2.3.3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流理论
        2.3.4 干扰井群计算公式
    2.4 止水帷幕对降水渗流特征影响
    2.5 常见降水井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2.5.1 管井
        2.5.2 真空井点
        2.5.3 喷射井
        2.5.4 辐射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坑降水工程实例分析
    3.1 基坑工程概况
        3.1.1 工程总体概况
        3.1.2 地形地貌与水文气象
        3.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4 水文地质条件
    3.2 基坑支护概述
    3.3 基坑降水与止水方案
        3.3.1 简述
        3.3.2 降水井施工运行
        3.3.3 止水帷幕施工
    3.4 土方开挖
    3.5 基坑开挖中含水层疏不干问题分析
        3.5.1 问题概述
        3.5.2 含水层疏不干原因
        3.5.3 含水层疏不干对基坑工程的危害
        3.5.4 含水层疏不干问题解决对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基坑降水数值模拟
    4.1 地下水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4.2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4.2.1 FLAC3D的优点
        4.2.2 FLAC3D的缺点
    4.3 数值模拟过程
        4.3.1 模拟方案及目的
        4.3.2 确定数值模拟参数
        4.3.3 建立土体模型
        4.3.4 设置边界条件
        4.3.5 选取本构模型
    4.4 模拟结果分析
        4.4.1 管井与真空管井降水模拟对比
        4.4.2 管井在均匀含水层与非均匀含水层降水模拟对比
        4.4.3 悬挂式止水帷幕与落底式止水帷幕降水模拟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基坑降水设计与优化
    5.1 降水设计前应调查或提供的资料
    5.2 降水设计内容
        5.2.1 降水设计要求
        5.2.2 降水方法的选择
    5.3 降水设计类型
        5.3.1 第一类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
        5.3.2 第二类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
        5.3.3 第三类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
        5.3.4 第四类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
    5.4 降水优化
        5.4.1 概述
        5.4.2 降水方法优化
        5.4.3 降水井深度优化
        5.4.4 降水井布置优化
        5.4.5 降水管理优化
    5.5 降水优化模拟
        5.5.1 降水系统全方面优化模拟
        5.5.2 降水井深度优化模拟
        5.5.3 降水井布置优化模拟
        5.5.4 降水井类型与止水帷幕形式优化模拟
        5.5.5 降水井深度与布置优化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淮安东站深基坑不同分区开挖顺序对围护结构和地表沉降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1.2.2 基坑监测研究现状
        1.2.3 基坑数值模拟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类型及变形理论分析
    2.1 基坑支护形式
        2.1.1 围护结构
        2.1.2 内支撑体系
    2.2 基坑变形理论及影响因素
        2.2.1 墙后土体位移的变形机理
        2.2.2 围护结构位移的变形机理
        2.2.3 基底土体隆起的变形机理
    2.3 基坑变形规律及理论计算方法
        2.3.1 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及计算方法
        2.3.2 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及计算方法
        2.3.3 坑底隆起变形规律及计算方法
    2.4 支护结构计算理论
        2.4.1 静力平衡法
        2.4.2 弹性地基梁法
        2.4.3 有限单元法
    2.5 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淮安东站深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背景
        3.1.2 周边环境情况及管线
        3.1.3 工程设计概况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1 工程地质概况
        3.2.2 水文地质概况
        3.2.3 主要不利地质因素分析
    3.3 工程土方开挖与支撑体系
        3.3.1 深基坑总体开挖方案
        3.3.2 土方开挖分区
        3.3.3 土方开挖方法
        3.3.4 基坑支撑体系
    3.4 基坑开挖监测概述
        3.4.1 监测目的
        3.4.2 监测控制值
        3.4.3 监测点位布置原则
        3.4.4 施工工况分解
    3.5 监测数据分析
        3.5.1 围护桩水平位移数据分析
        3.5.2 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3.5.3 内支撑轴力监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淮安东站深基坑数值模拟
    4.1 MIDAS/GTS简介
        4.1.1 MIDAS/GTS软件特点及工程应用
        4.1.2 MIDAS/GTS软件的使用步骤
    4.2 深基坑工程数值模拟
        4.2.1 计算假定
        4.2.2 本构模型的选取
        4.2.3 土体与支护结构单元参数确定
        4.2.4 深基坑模型建立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对比
        4.3.1 围护结构侧移对比
        4.3.2 地表沉降分析
        4.3.3 Peck曲线验证
    4.4 预留土体宽度对基坑变形影响
    4.5 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影响
        4.5.1 不同开挖顺序下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分析
        4.5.2 不同开挖顺序下地表沉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9)郑州某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与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深基坑工程的现状
    1.3 深基坑工程构造及工作原理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深基坑工程围护方案的选取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环境条件
    2.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工程地质
        2.3.3 水文地质
    2.4 基坑围护选型
        2.4.1 深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2.4.2 支护方案的比选
    2.5 本章小结
3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3.1 基坑地面超载
        3.1.1 汽车荷载
        3.1.2 人群荷载
        3.1.3 既有建筑引起的超载
    3.2 支护设计计算
        3.2.1 土钉墙支护设计部分
        3.2.2 排桩支护设计部分
    3.3 本章小结
4 施工方案
    4.1 测量放线
    4.2 土方开挖施工
    4.3 降水施工
    4.4 土钉墙施工
    4.5 钻孔灌注桩施工
    4.6 高压旋喷桩施工
    4.7 冠梁施工
    4.8 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4.9 钢支撑施工
    4.10 预应力锚索施工
    4.11 本章小结
5.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1 坑壁开裂
    5.2 西侧市政管网漏水土体吸水饱和
    5.3 基坑北侧放坡受限
    5.4 基坑围护施工中存在较多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基坑监测与分析
    6.1 监测内容与方法
    6.2 量测元件布置与安装
    6.3 监测时间
    6.4 监测数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软土地层超宽深基坑施工优化与时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软土地层特性及其分布
        1.2.2 非常规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工程优化研究现状
        1.2.4 深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软土超宽深基坑施工整体开挖研究
    2.1 基坑变形相关理论
        2.1.1 围护结构变形
        2.1.2 坑外地表沉降
        2.1.3 坑底隆起
    2.2 软土超宽深基坑工程概述
        2.2.1 工程概况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3 软土超宽深基坑整体开挖数值分析
        2.3.1 本构及参数选取
        2.3.2 数值分析参数验证
        2.3.3 软土超宽深基坑整体开挖数值模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土超宽深基坑分区开挖施工优化
    3.1 明楼站分区开挖方案
    3.2 明楼站分区开挖施工数值分析
    3.3 优化理论
        3.3.1 模糊层次分析法
        3.3.2 价值工程理论
    3.4 基于FAHP-价值工程法的明楼站分区开挖方案优选
        3.4.1 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价值工程法原理
        3.4.2 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
        3.4.3 功能值计算
        3.4.4 成本值计算
        3.4.5 价值计算
    3.5 地连墙厚度与钢支撑道数对基坑变形影响
        3.5.1 不同地连墙厚度对基坑变形影响
        3.5.2 钢支撑道数对基坑变形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宽深基坑分区开挖时空效应实测分析
    4.1 现场施工工序与进度
        4.1.1 现场施工工序
        4.1.2 基坑A开挖
        4.1.3 基坑B开挖
    4.2 现场监测点布置
    4.3 开挖过程时空效应分析
        4.3.1 时空效应理论
        4.3.2 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分析
        4.3.3 地连墙水平位移的时空效应分析
        4.3.4 支撑轴力的时空效应分析
    4.4 暂停开挖情况下基坑变形分析
        4.4.1 暂停开挖时间内现场监测数据变化规律
        4.4.2 基于SCC模型的基坑暂停施工数值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BIM可视化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 莫韬韬. 长春工程学院, 2021
  • [2]桩锚支护作用下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D]. 苏颜曦.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及毗邻隧道安全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D]. 郝宇.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D]. 李文琦.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D]. 骆晓坤.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6]桩-内支撑支护体系空间效应研究 ——以锦慧金融中心为例[D]. 李廷雄.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复杂地质深基坑含水层疏不干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 邢坤.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8]淮安东站深基坑不同分区开挖顺序对围护结构和地表沉降影响分析[D]. 张迟.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9]郑州某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与施工研究[D]. 吕岗岗.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10]软土地层超宽深基坑施工优化与时空效应研究[D]. 彭逸勇. 广西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与土方开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