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爆破处理

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爆破处理

一、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的爆破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任帅[1](2021)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某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及保障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编制和实施,能够在符合相关的建设法规和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之上有效地改善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的研究成果,根据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特点、工程管理目标等情况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资源配置、施工平面布置、主要工程施工方案等作出具体的施工组织与规划。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价。通过专家讨论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方式构建了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的综合评价的过程,其中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性分析法来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且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构造了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继而对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水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级,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分析影响其评价等级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施工质量、进度工期、安全生产、成本控制以及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六个维度的施工管理目标考虑,通过动态控制、目标管理等理论构建科学的施工保障管理体系,依托制度保障将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正确实施以及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图[21]表[22]参[54]

宋倩云[2](2021)在《考虑时空效应的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工程项目为深基坑的越来越多,在深基坑进行开挖与施工的过程中,基坑会产生变形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该变形具有典型的时空特性,随基坑开挖过程、深度及时长的不同而变化,探索基坑开挖中的时空效应及其对周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基坑设计及施工方案的方式来控制基坑变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考虑时空效应,基坑支护结构使用“对撑+边桁架+局部角撑”的内支撑形式,利用MIDAS GT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施工工况下,分区开挖与不分区开挖基坑位移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考虑时空效应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上海地区普遍为软土层,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考虑时空效应影响,采用“对撑+边桁架+局部角撑”的内支撑支护形式;分析阐述了基坑开挖尺寸的空间效应与其抗隆起安全系数的关系,考虑到软土层施工变形大,故将基坑进行分区开挖(分为Ⅰ、Ⅱ、Ⅲ、Ⅳ区)。(2)利用MIDAS GTS建立基坑开挖模型,模拟分析五种工况下,基坑分区开挖和不分区开挖情况下的基坑变形及周边地表沉降规律,并做对比分析,从而优化基坑设计及施工方案。(3)运用等值梁法来验算支撑轴力、横撑的水平距离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围护结构的最大变形及弯矩则通过数值模拟软件来进行模拟计算。总结验证了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中,开挖方式选择“盆式开挖”,遵循“平面分区,竖向分层,留土护臂,限时对撑”,附以动态控制地连墙施工变形,且在变形控制要求较高处设置隔离桩、合理的爆破拆除与换撑等施工技术措施,有效确保基坑安全。(4)引进“真空混合管井”技术,将传统的疏干井、降压井设计成疏干、降压混合井,使其不仅可以排出潜水起疏干作用,又可以降微承压水起降压作用,成功解决基坑降水难题。(5)采用深基坑信息化监测施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袁锐[3](2021)在《急倾岩层条件下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地铁线路建设的日益增多,地铁车站基坑朝着开挖面积广、开挖深度大的方向发展,导致诸多的岩质深基坑出现在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当基坑围岩岩层倾角较大且岩体的结构面呈现为高倾角外倾产状时,基坑开挖极易诱发工程岩体滑移失稳,显着增加了基坑工程的施工风险。因此,开展急倾岩层条件下岩质深基坑的开挖稳定性研究对类似工程设计优化和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徐州市地铁三号线南三环站基坑工程,通过收集分析施工技术及监测资料,基于Rhinoceros三维建模软件及Griddle网格划分软件,结合室内试验、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急倾岩层条件下岩质深基坑的开挖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基坑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缺乏可靠的直接试验结果这一问题,基于施工现场取样方法,开展标准试样试验,通过数字照相变形量测分析,获得了基坑灰岩岩样的基本力学参数和变形特征,为基坑施工数值模拟提供了参数支持,提高了数值模拟条件与实际工程的贴合程度。(2)自主设计制作了室内大型岩体结构面直接剪切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油缸加载系统、荷载与位移量测装置、减阻装置以及数字照相量测系统组成,可对尺寸为40cm×40cm×40cm的试样进行结构面直剪试验。(3)基于该试验系统,通过数字照相变形量测分析,获取了基坑围岩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变形特征,为基坑数值模拟提供了参数支持,有效避免了现场试验对施工进度造成的不良影响。(4)基于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基坑数值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了基坑在有无支护条件下的开挖稳定性,获得了有无支护条件下基坑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破坏规律,以及有支护条件下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定量特征。结果表明,实际工况下围岩变形及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均在控制基准范围内,地面最大沉降量为22.5mm,围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量为9.9mm。(5)通过研究分析基坑围岩岩层倾角、围岩岩体结构面的充填情况及地下水对岩石深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获得了基坑围岩的变形破坏、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规律及基坑围岩安全系数与上述影响因素的关系,揭示了上述因素对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类似岩石深基坑工程的开挖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对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论文共有图94幅,表25个,参考文献90篇。

李涛涛[4](2021)在《某狭窄场地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施工过程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用地资源的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必然趋势,各种深大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涌现,如:大型地下车库、地下管廊、人防工程等,基坑工程施工条件向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如今设计、施工、监测紧密配合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并分析基坑施工过程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为类似工程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某狭窄场地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首先依据工程条件及相关规范初选出三种备选基坑支护方案,再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种方案进行优选。随后利用MIDAS/GTS软件模拟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受力与变形,依据模拟数值对本工程施工提出建议,再依据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周边土体变形以及建筑物沉降变化规律,最后对类似狭窄场地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提出指导意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概述常见深基坑支护形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综合工程实际条件与相关规范,初选出三种备选基坑支护方案。选取与支护方案相关的4个重要因素作为准则层,再细分为11指标作为指标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种备选方案综合评判,最终评选出“排桩+内支撑”支护为最优方案。(2)基于本工程采用的“排桩+内支撑”支护方案建立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拟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受力与变形,分析模拟结果并针对本工程施工提出建议。综合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研究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周边土体变形及建筑物沉降的变化规律,对类似狭窄场地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提出指导意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从顶部至底部位移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大变形位置出现在开挖深度约三分之二处。在进行支护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围护结构变形特点与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方便,合理地布置内支撑竖向间距。同时应对开挖工况围护结构位移重点监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迅速施工内支撑。2)土方开挖过程中,内支撑轴力增长迅速,开挖至坑底时为开挖阶段最危险时刻。第二道内支撑拆除过程中,第一道内支撑轴力增长迅速。基坑开挖完成后,应迅速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及换撑块,避免内支撑长时间承受较大荷载。内支撑的拆除应尽量结合机械切割与静态爆破方式分区分段切割,最大程度均匀释放应力。3)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地表变形持续增长,最大变形位置出现在距离坑边约8m~10m处,距坑边30m外土体变形较小,说明基坑施工对周边土体变形影响具有空间限制。在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时,坑边30m外监测点布置可适当减少。4)对本工程而言,基坑周边两栋建筑物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沉降不断增长,最大沉降位置均出现在建筑物的东南角。施工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化,必要时采取地基注浆等加固措施。5)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发现,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实测值增加较大,而模拟值增加不明显,这是由于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有多道工序,坑底四周土一定程度暴露降低了土体强度,而有限元模拟无法考虑坑底四周土强度降低。在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应迅速完成地下室底板施工,并及时在地下室结构与围护结构间用土体回填密实,减少坑底四周土强度损失。(3)总体来看,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虽有偏差,但模拟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现场实测基坑变形的变化趋势,本工程模拟结果具有可靠性。图[60]表[22]参[53]

隋文[5](2020)在《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文中提出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对于其他城市内的交通出行工具,有着运行安全性高、乘坐舒适、行驶速度快、节约市民出行成本、不受地面交通拥堵影响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铁车站工程作为地铁建设重要一环,工程施工持续时间长,过程不可控风险多,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工程,若为地下车站形式,绝大部分涉及深基坑施工。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现场多处在城市人流密集集中地区,周边多有各种结构形式建筑物,且距离基坑边界十分接近。当前对于地铁隧道和地铁车站结构等永久性设施的抗震研究已广泛展开。由于地铁车站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地铁深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往往长期存在,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震、爆炸等灾害,会对深基坑及周边建筑产生破坏作用,威胁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影响施工建设,但我国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及周边建筑物的抗震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本文的相关研究背景和选题的必要性,对当前国内外地下结构施工及抗动载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提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工作安排。(2)基于地铁车站现场监测数据,使用MIDAS/GTS NX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坑外土体、周边建筑物的总体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步开挖模拟,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整体模型建立的合理性。(3)对当前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分析方法进行介绍,选用不同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根据沈阳地区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调幅,运用时程分析法对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的受力变形状态,并对比分析基坑开挖前后周边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差异,说明本文研究意义。(4)提出土体注浆加固和改变围护结构尺寸刚度的施工措施,分析现场施工措施对地震作用下围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验证对深基坑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对保证地震作用下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的效果。

刘垚,张文新[6](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堰内深基坑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基坑施工,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制定了深井降水、分层开挖、主体结构侧墙顺逆结合施工方案。采用了机械与弱爆破的方法处理基坑内孤石与基岩突起、多种措施做好结构防水施工,解决了基坑开挖深度大、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序多等问题,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施工,为后续工程节约了时间。

陈良杰[7](2019)在《明挖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分析及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兴建城市地下快速路即城市道路网络由平面向立体扩张发展,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地下快速路一般采用超大断面矩形结构,型式较为复杂,埋深相对较浅,多采用明挖隧道形式施工。相比于盾构隧道等,明挖隧道的结构受力特性以及结构健康诊断体系较为复杂,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明挖隧道全寿命周期的结构力学响应规律,并建立了相适应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明挖隧道“坑中坑”形式基坑,建立了土体、围护桩(墙)、支撑结构体系、立柱与工程桩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三种典型断面型式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和桩柱体系位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内、外基坑开挖深度不同,明挖隧道基坑的变形特性较一般建筑基坑更复杂。采用正交模拟试验对影响明挖隧道基坑围护结构综合刚度的因素进行了显着性分析,考虑了外地连墙刚度、内地连墙刚度、混凝土支撑刚度、钢支撑刚度、钢支撑竖向间距和立柱刚度等6个因素对围护结构变形和“一柱一桩”上拔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地连墙刚度对前者影响最大,钢支撑竖向间距对后者影响最大。针对明挖隧道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内力效应,选取了交通荷载、断面型式、工程桩布置等典型参数为变量进行数值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车辆荷载下,结构振动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主车道跨中位置,当车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结构的振动响应有跃升趋势,而车辆超载时结构的最大竖向位移和动应力增量有显着增加;(2)由于侧墙、隔墙和中墙的“加劲”作用,结构最大拉应力和横向方向沉降集中在主车道位置,此处为结构最不利受力位置;(3)布置工程桩能有效减小断面纵向长度方向最大沉降值,加密布置工程桩对无匝道小断面结构效果较好,对有匝道大断面结构效果一般。针对明挖隧道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内力效应,选取了侧土压力、覆土压力、车辆荷载和地铁荷载作为荷载组合,并考虑了墙体损伤的影响,对有、无工程桩2种断面型式进行了对比,对塑性铰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工程桩时,隧道结构的承载力显着增强,侧墙损伤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和典型事故及病害实例分析,制定了南通啬园路明挖隧道施工期-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明挖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提出了施工监控-运营监测体系融合共享原则,多级安全评定与预警以及应急决策一体化设想。

何涛[8](2019)在《大型地下救援站近接交叉施工方案比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对近接交叉隧道施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在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条件下小净距交叉隧道的施工问题。本文结合在建的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项目,对救援疏散通道下穿既有主洞的影响进行分析。考虑到云屯堡隧道处于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条件下,本文通过强度折减法对救援疏散通道影响范围进行分区,并利用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爆破安全距离,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层次权重分析法得到非爆破区的最优施工方案。本文得到结论如下:(1)采用强度折减法得到新建下穿隧道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范围。隧底救援疏散通道施工至距离既有隧道21.6m位置开始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2)引入萨道夫斯基公式,并考虑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孔径、孔深、排距、孔距、高差、距离、段数、最大段药量、总装药量及洞径等因素。首先通过岩石损伤理论计算Ⅴ级围岩控制爆破振动速度为3cm/s,然后通过经验求得Ⅴ级围岩单段爆破最大炸药量为2.5kg,再结合现场试验拟合衰减系数获得拟合公式,并基于该公式计算安全距离应大于18.9m。(3)确定了救援站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非爆区域,在非爆开挖条件下提出了四种下穿施工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既有隧道应力和位移变化,并考虑沉降量、应力集中、成本、围岩扰动次数、施工难度、工期因素结合层次权重分析法得到台阶法>基坑法>工作槽>CD法,最终优选台阶法暗挖。(4)结合变位分配法理论、现场监控量测、数值模拟来提高对施工过程的变形控制。

王明胜[9](2016)在《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围护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北边庄北核电项目正在规划实施中,是我国首个位于软土地基上的核电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核电站基坑工程在软土地基与在基岩上施工,技术上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基岩上施工的基坑大多采用爆破技术开挖,由于基岩的边坡稳定性良好,因而基坑变形也很小,只需要做简单的围护即可,这给AP1000核岛模块进入基坑内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另外,在核岛设备吊装入基坑的过程中,基坑边会受到来自施工机械巨大的重力荷载影响。基岩的稳定性好,受到荷载作用时不易发生边坡失稳,而在软土地基施工则完全不同,其地质条件不具备此种便捷的施工可能。本文的研究目标即是依托此实际项目,通过对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撑式支挡结构、锚拉式支挡结构等几种围护形式的研究,选择出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基坑围护方案。同时,通过对地基承载力的分析研究,解决基坑周边大型吊装荷载对基坑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围绕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问题,本文还对旋喷桩和深层水泥土搅拌桩两种截水帷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最佳的基坑截水方案。另外,本文采用理正深基坑7.0和Plaxis 3D两种计算程序,对基坑围护方案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分析。

王旭军[10](2014)在《上海中心大厦裙房深大基坑变形特性及盆式开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中心大厦基坑工程为近年来上海软土地区罕见的超大、超深基坑工程。其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高;且因该地区隔水性好的第⑧粘性土层的缺失,导致第⑦和第⑨砂土承压含水层贯通,地下连续墙未能隔断坑内外承压水层的水力联系,且水头降深大、降水时间长,从而导致承压降水对基坑变形影响显着。该基坑工程采用“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总体施工方案,采用圆形地墙将主楼区和裙房区临时隔开,先行施工主楼区基坑,后再逆作施工裙房区基坑。由于工程的特殊性,针对此类裙房基坑变形特性的研究甚少。同时,现采用逆作法施工的深大基坑工程普遍采用盆式土方开挖技术;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参数通常只根据施工经验确定,甚至有时较为随意,从而容易导致基坑变形过大。另外,基坑工程总体施工方案合理与否,对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到关键作用。由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基坑降水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本裙房基坑工程的变形特性、深大基坑的盆式土方开挖技术、及本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合理性验证等方面内容,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FLAC渗流分析模块对不同土层分布的孔压场进行了研究,定性把握了不同土层及渗流边界条件下的孔压分布规律;并依此规律,针对上海软土地区常见三类深基坑降水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压分布计算简化方法,且对此合理性作了相应论证;同时结合本裙房基坑工程实例,对给出的水压分布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给予了验证。(2)依据实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围护墙侧移的整体变形性状、最大侧移值及发生位置和三维空间效应,并分析了基坑开挖宽度和出入口进出施工车辆对围护墙侧移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混凝土垫层的设置和水平梁板及大底板的混凝土结构收缩对围护墙侧移的影响,指出混凝土垫层对围护墙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及超长水平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对围护墙变形影响显着。另外,围护墙顶竖向位移、立柱的隆沉、墙柱之间的差异沉降、墙后地表沉降及基坑周边历时建筑和临近管线沉降作了详细分析。突出说明了承压降水对基坑变形的显着影响。(3)基于FLAC有限差分软件对基坑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模拟中,结合水土分算原则,土体物理参数采用有效应力指标,并根据实际施工过程降水情况,及前面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压分布研究成果,考虑了土中孔压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讨论了主楼区与裙房区之间的临时隔断圆形地墙的简化方式、是否考虑地下水和工程桩的作用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基坑开挖宽度及水平支撑刚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并对裙房基坑中间部位的变形特性做了较全面的计算分析,且比较了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关系,特别说明了基坑北侧部分地表测点有所隆起的原因;同时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作用在围护墙上的水土压力大小进行了分析,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说明了采用前面提出的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压分布计算方法用于水土压力计算的合理性。(4)为合理确定逆作法深大基坑工程的盆式土方开挖方案,依据悬臂和带撑两种不同条件的特点,对土方开挖的分块大小、盆边开挖深度、盆中开挖深度、盆边留土宽度和坡度及分块开挖顺序等施工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并提出了盆边开挖路径向相关区和盆中开挖路径非相关区的概念及划分。且对盆式开挖盆边留土宽度的对基坑变形影响作较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合理确定的方法和建议。(5)为论证背景基坑工程现行总体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首先详细分析了该基坑工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比选方案:中间大开口全顺作、中间大开口全逆作、主楼区顺作+裙房区顺作、主楼区顺作+裙房区逆作等方案;接着从工期、经济成本、周边环境影响、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方案了比较分析。同时对现行所采用方案的优点作了进一步说明。

二、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的爆破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的爆破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某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及保障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施工组织设计理论基础
    2.1 施工组织设计应用发展
    2.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2.3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2.4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3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
    3.1 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3.3 施工部署
        3.3.1 主要工程管理目标
        3.3.2 施工安排
        3.3.3 工程重难点分析
    3.4 施工进度安排
    3.5 施工总体资源配置
    3.6 施工平面布置
        3.6.1 施工平面布置的原则
        3.6.2 施工平面布置图
    3.7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3.7.1 深基坑施工
        3.7.2 主体结构施工
        3.7.3 环撑拆除施工
        3.7.4 基坑回填施工
        3.7.5 防水工程施工
4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综合评价
    4.1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4.2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4.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3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2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节
5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保障管理体系
    5.1 安全管理措施
        5.1.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保证体系
        5.1.2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5.2 质量管理措施
        5.2.1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5.2.2 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5.3 进度保证措施
        5.3.1 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度
        5.3.2 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5.4 成本控制措施
        5.4.1 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5.4.2 落实动态成本控制
    5.5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5.1 完善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5.5.2 落实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考虑时空效应的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1.2.1 时空效应下基坑变形控制
        1.2.2 地下连墙施工变形控制
        1.2.3 上海地区基坑地下水控制
        1.2.4 大型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深基坑时空效应规律
    2.1 深基坑开挖的时间效应
    2.2 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与稳定性关系
    2.3 深基坑常用开挖方式
    2.4 考虑时空效应的基坑设计与开挖
        2.4.1 考虑时空效应的基坑设计要点
        2.4.2 几种典型的基坑开挖
    2.5 时空效应施工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时空效应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3.1 MIDAS GTS简介
        3.1.1 MIDAS GTS组成部分
        3.1.2 MIDAS GTS建模分析流程
    3.2 基坑模型的建立
        3.2.1 工程概况
        3.2.2 计算参数
        3.2.3 有限元计算模型
    3.3 数值分析工况确定
        3.3.1 竖向分层开挖估算
        3.3.2 模拟工况确定
    3.4 不分区开挖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1 不同工况下基坑水平位移
        3.4.2 不同工况下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分析
        3.4.3 不同工况下基坑竖向位移
        3.4.4 不同工况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分析
    3.5 分区开挖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1 分区开挖不同工况下基坑水平位移
        3.5.2 不同工况下开挖Ⅳ区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分析
        3.5.3 分区开挖不同工况下基坑竖向位移
        3.5.4 分区开挖不同工况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分析
    3.6 分区与不分区开挖对比分析
        3.6.1 分区与不分区开挖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对比
        3.6.2 分区与不分区开挖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时空效应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变形控制
    4.1 考虑时空效应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4.1.1 支护结构方案设计
        4.1.2 内支撑结构设计计算
        4.1.3 MIDAS GTS计算及有限元网络图
    4.2 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
        4.2.1 考虑空间效应的深基坑开挖
        4.2.2 地下连续墙施工变形控制
        4.2.3 隔离桩设置
        4.2.4 爆破拆除
        4.2.5 换撑施工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降水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
    5.1 上海地区地下水控制理念和主要方法
        5.1.1 上海地区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
        5.1.2 上海地区地下水控制理念和主要方法
    5.2 真空混合管井降水
        5.2.1 辅助真空的作用
        5.2.2 真空混合管井构造
    5.3 降水方案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3.1 降水方案设计
        5.3.2 降水引起地面沉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基坑信息化监测与数据分析
    6.1 基坑监测
        6.1.1 基坑监测作用
        6.1.2 实际监测要求
        6.1.3 监测工作原理
        6.1.4 监测频率
        6.1.5 监测报警值
    6.2 监测结果分析
        6.2.1 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
        6.2.2 围护墙水平位移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6.2.3 周边地表沉降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6.2.4 地下水位监测结果分析
    6.3 数据反馈与动态施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急倾岩层条件下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基坑围岩岩样的基本力学参数与变形特性
    2.1 依托深基坑工程概况
    2.2 标准岩样的单轴压缩实验
    2.3 标准岩样的巴西劈裂实验
    2.4 标准岩样的剪切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基坑围岩岩体结构面特性大型直接剪切试验研究
    3.1 试验系统研制
    3.2 试验条件和方法
    3.3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变形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急倾岩层条件下深基坑开挖稳定性及其控制分析
    4.1 数值计算条件和仿真模型
    4.2 无支护条件下的基坑开挖稳定性分析
    4.3 有支护条件下的基坑开挖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倾斜岩层深基坑开挖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1 岩层倾角对深基坑开挖稳定性影响分析
    5.2 岩体结构面充填对深基坑开挖稳定性影响
    5.3 地下水对深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某狭窄场地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施工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坑支护变形理论研究现状
        1.2.2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研究现状
        1.2.3 基坑工程有限元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常见类型及支护方案优选理论
    2.1 深基坑支护常见类型
        2.1.1 放坡开挖
        2.1.2 排桩支护结构
        2.1.3 内支撑支护结构
        2.1.4 拉锚式支护结构
        2.1.5 土钉墙支护结构
        2.1.6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2.1.7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支护结构
        2.1.8 复合型支护结构
    2.2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理论
        2.2.1 概述
        2.2.2 本文优选思路
        2.2.3 层次分析法
        2.2.4 模糊综合评判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狭窄场地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简介
        3.1.2 工程地质条件
        3.1.3 水文地质条件
        3.1.4 气象条件
    3.2 深基坑支护方案初选
        3.2.1 深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3.2.2 确定备选基坑支护方案
    3.3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3.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3.2 确定评价因素权重集及一致性检验
        3.3.3 模糊综合评判
    3.4 本工程支护方案
        3.4.1 支护方案概述
        3.4.2 支护方案施工重难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过程支护结构有限元模拟分析
    4.1 MIDAS/GTS软件介绍
    4.2 模型建立
        4.2.1 基本假定与土体本构模型选取
        4.2.2 土体、材料参数确定
        4.2.3 模型尺寸确定与网格划分
        4.2.4 荷载定义与边界约束设置
        4.2.5 施工工况定义
    4.3 基坑开挖阶段数值模拟分析
        4.3.1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分析
        4.3.2 内支撑轴力分析
        4.3.3 周边地表沉降分析
        4.3.4 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
    4.4 换撑阶段数值模拟分析
        4.4.1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分析
        4.4.2 内支撑轴力分析
        4.4.3 周边地表沉降分析
        4.4.4 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
    4.5 模拟分析对本基坑工程施工的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过程监测分析
    5.1 监测方案
        5.1.1 监测内容
        5.1.2 监测报警值
        5.1.3 监测点布置
    5.2 基坑开挖阶段监测分析
        5.2.1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分析
        5.2.2 内支撑轴力监测分析
        5.2.3 周边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5.2.4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分析
    5.3 换撑阶段监测分析
        5.3.1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分析
        5.3.2 内支撑轴力监测分析
        5.3.3 周边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5.3.4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分析
    5.4 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5.4.1 基坑开挖阶段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5.4.2 换撑阶段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5.5 对类似工程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与现场施工的指导意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特点及施工方法
        1.3.2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研究方法
        1.3.3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现场监测的抗震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与现场施工监测方案
        2.2.1 工程概况及支护方案
        2.2.2 监测目的与监测项目
        2.2.3 临近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2.3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2.3.1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2.3.2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2.3.3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2.3.4 深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
    2.4 抗震分析整体模型的建立
        2.4.1 抗震模型中土体本构关系的选取和介绍
        2.4.2 模型中计算参数的选取
        2.4.3 三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工况设置
    2.5 抗震整体模型的对比验证
        2.5.1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模拟对比
        2.5.2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模拟对比
        2.5.3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模拟对比
    2.6 本章小结
3 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时程分析法理论
        3.2.1 时程分析运动微分方程求解
        3.2.2 结构特征值分析
        3.2.3 阻尼理论
    3.3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选取与调幅
        3.3.1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选取
        3.3.2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调幅
    3.4 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建筑抗震分析
        3.4.1 基坑周边建筑物抗震分析
        3.4.2 基坑周边建筑地震时程分析
        3.4.3 地震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3.4.4 地震作用下地下连续墙结构位移变形分析
    3.5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施工措施对深基坑及周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土体加固对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4.2.1 土体加固对地震作用下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
        4.2.2 土体加固对地震下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控制
        4.2.3 土体加固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变形的控制
    4.3 加强地下连续墙刚度与尺寸
        4.3.1 围护结构参数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4.3.2 围护结构参数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控制
        4.3.3 围护结构参数对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堰内深基坑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3 围护结构设计
    1.4 施工难点
2 基坑开挖施工
    2.1 始发井开挖机械布置
    2.2 基坑开挖方法
    2.3 基坑降水施工
    2.4 基坑内孤石和基岩施工
    2.5 防水工程施工
    2.6 围护结构梁施工
3 基坑施工稳定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7)明挖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分析及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明挖隧道施工变形特性的研究现状
        1.2.2 明挖隧道运营内力效应的研究现状
        1.2.3 明挖隧道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依托工程背景介绍
        1.3.1 工程概况
        1.3.2 自然条件
        1.3.3 地质条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明挖隧道施工期变形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基本假定
        2.2.2 几何模型
        2.2.3 修正剑桥模型
        2.2.4 边界条件及荷载
        2.2.5 施工阶段模拟
    2.3 计算结果分析
        2.3.1 围护结构的变形
        2.3.2 “一柱一桩”的上拔位移
    2.4 围护结构综合刚度的正交试验分析
        2.4.1 正交试验指标、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2.4.2 围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2.4.3 “一柱一桩”上拔位移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挖隧道运营期内力效应分析
    3.1 引言
    3.2 交通荷载引起的内力效应分析
        3.2.1 交通荷载模式
        3.2.2 交通荷载形式
        3.2.3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3.2.4 计算结果分析
    3.3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效应分析
        3.3.1 温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
        3.3.2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极限状态下的内力效应分析
        3.4.1 极限状态破坏模式
        3.4.2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3.4.3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明挖隧道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4.1 引言
    4.2 啬园路隧道施工期监控方案
        4.2.1 明挖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4.2.2 施工监控方案
    4.3 啬园路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
        4.3.1 明挖隧道运营典型病害案例
        4.3.2 运营监测方案
    4.4 明挖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4.4.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4.4.2 施工监控-运营监测资源共享
        4.4.3 多级安全评定与预警
        4.4.4 应急决策一体化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型地下救援站近接交叉施工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破振动研究现状
        1.2.2 交叉隧道研究现状
    1.3 工程概况
        1.3.1 工程设计概况
        1.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1.3.3 不良地质影响情况
        1.3.4 工程重难点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稳定性分析
    2.1 基于近接理论的影响研究
        2.1.1 近接隧道理论分析
        2.1.2 主要近接隧道类型
    2.2 基于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判断
        2.2.1 强度折减法理论发展
        2.2.2 强度折减法下失稳判断
        2.2.3 基于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计算
    2.3 小结
第3章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爆破安全距离研究
    3.1 钻爆设计
        3.1.1 爆破特点及要求
        3.1.2 装药布置
    3.2 控制爆破振动标准
    3.3 下穿隧道单段爆破最大炸药量
    3.4 下穿隧道爆破振动控制速度研究
        3.4.1 振动波速研究方法
        3.4.2 基于岩石损伤理论下穿隧道振速推导
    3.5 下穿隧道爆破振动安全距离研究
        3.5.1 基于爆破等效荷载的安全距离研究
        3.5.2 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的下穿隧道安全距离研究
    3.6 小结
第4章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4.1 台阶法暗挖下穿方案
        4.1.1 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4.1.2 模型建立
        4.1.3 材料参数选取及边界条件
        4.1.4 计算过程
        4.1.5 位移及应力结果分析
    4.2 大基坑开挖方案
        4.2.1 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4.2.2 模型建立
        4.2.3 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
        4.2.4 结果分析
    4.3 工作槽方案
        4.3.1 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4.3.2 模型建立
        4.3.3 材料参数选取
        4.3.4 计算过程
        4.3.5 结果分析
    4.4 CD法暗挖下穿方案
        4.4.1 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4.4.2 模型建立
        4.4.3 材料参数选取
        4.4.4 计算过程
        4.4.5 结果分析
    4.5 四种方案总结分析
    4.6 基于层次决策分析法的工法适应性评价
        4.6.1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
        4.6.2 层次权重分析法步骤
        4.6.3 救援疏散通道方案比选
    4.7 小结
第5章 近接交叉隧道变形控制研究
    5.1 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5.2 变形控制研究
        5.2.1 基于变位分配理论的监控措施
        5.2.2 交叉处既有隧道监控量测
        5.2.3 模型验证
        5.2.4 既有隧道无影响区数值模拟
    5.3 结果对比
    5.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9)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围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的来源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第二章 边庄北厂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分析
    2.1 边庄北厂址工程概况
    2.2 边庄北厂址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及分布
    2.4 水文地质条件
    2.5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6 场地地震效应
    2.7 土体强度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8 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设计方案研究
    3.1 基坑变形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3.1.1 基坑变形主要影响因素
        3.1.2 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3.2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特点及难点
    3.3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设计总体构想
    3.4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支护体系选型研究
        3.4.1 放坡开挖
        3.4.2 土钉墙
        3.4.3 支撑式支挡结构
        3.4.4 锚拉式支挡结构
    3.5 锚拉式支挡结构选型研究
        3.5.1 支挡结构选型研究
        3.5.2 锚杆选型研究
    3.6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截水帷幕选型研究
    3.7 吊装荷载对基坑影响及应对措施
    3.8 基坑内土体加固研究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计算及结果分析
    4.1 理正深基坑7.0程序简介
    4.2 理正深基坑7.0程序计算结果
    4.3 理正深基坑7.0程序计算结果分析
    4.4 Plaxis 3D程序简介
        4.4.1 土体硬化模型
        4.4.2 小应变刚度参数
        4.4.3 小应变刚度参数的确定方法
    4.5 核岛基坑Plaxis 3D计算模型
    4.6 核岛基坑Plaxis 3D施工工况模拟
    4.7 核岛基坑Plaxis 3D模拟计算结果
    4.8 核岛基坑Plaxis 3D计算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5.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5.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5.3 三轴搅拌桩施工技术要求
    5.4 土方开挖要求
    5.5 基坑降排水要求
    5.6 监测技术要求
    5.7 基坑应急措施预案
        5.7.1 地下围护体渗漏应急措施
        5.7.2 管涌应急措施
        5.7.3 基坑变形过大应急措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上海中心大厦裙房深大基坑变形特性及盆式开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水土压力研究现状
        1.2.2 深基坑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2.3 预留土堤计算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计算模拟相关理论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2.1 引言
    2.2 修正剑桥模型及其计算参数的确定
        2.2.1 修正剑桥模型
        2.2.2 修正剑桥模型计算参数的确定
    2.3 连续墙与土体的接触算法
    2.4 上海中心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计算参数的确定
        2.4.1 上海中心大厦基坑工程地质条件
        2.4.2 土体计算参数的确定
        2.4.3 接触面计算参数的确定
    2.5 基坑支护结构的模拟
        2.5.1 围护墙的模拟
        2.5.2 水平支撑的模拟
        2.5.3 立柱的模拟
    2.6 小结
第3章 基坑降水作用下的水压力分布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现有水压力简化分布模式介绍
    3.3 FLAC 渗流计算相关理论
        3.3.1 FLAC 渗流计算特点
        3.3.2 FLAC 渗流数值计算的基本控制方程
        3.3.3 渗流计算参数的确定
    3.4 不同土层分布的孔隙水压力分布研究
        3.4.1 均匀土层渗流条件下的孔压分布分析
        3.4.2 上层砂土下层粘土的孔压分布特性分析
        3.4.3 上海地区层状土条件下的孔压分布特性分析
    3.5 上海地区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压力分布简化模式研究
        3.5.1 初始水压力分布的确定
        3.5.2 情况 1 降水时的水压力分布确定
        3.5.3 情况 2 降水时的水压力分布确定
        3.5.4 情况 3 降水时的水压力分布确定
    3.6 考虑渗流作用的水压力分布简化计算模式实例验证
        3.6.1 各开挖阶段作用在围护墙上的水压力计算
        3.6.2 围护墙上水压力实测值与简化计算值对比
        3.6.3 水压力计算对水土压力值的影响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裙房深大基坑开挖卸载变形特性实测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简介
        4.2.1 工程概况
        4.2.2 周边环境
        4.2.3 地质水文条件
        4.2.4 施工工况
        4.2.5 现场监测方案
    4.3 围护墙的侧向变形实测分析
        4.3.1 围护墙侧移的整体变形性状分析
        4.3.2 围护墙的最大侧移
        4.3.3 围护墙最大侧移发生的位置
        4.3.4 围护墙变形的三维空间效应
        4.3.5 基坑开挖宽度对围护墙变形的影响
        4.3.6 现场出入口处进出车辆对围护墙变形的影响
    4.4 水平混凝土结构对围护墙侧移变形影响实测分析
        4.4.1 分析测点墙体侧移实测说明
        4.4.2 混凝土垫层的支撑效应实测分析
        4.4.3 水平梁板结构混凝土收缩对围护墙侧移的影响
        4.4.4 大底板结构混凝土收缩对围护墙侧移的影响
    4.5 围护墙顶及立柱竖向位移
        4.5.1 围护墙顶竖向位移
        4.5.2 立柱的竖向位移
        4.5.3 墙体与立柱之间的差异沉降
    4.6 墙后地表、临时建筑及管线沉降
        4.6.1 墙后地表沉降
        4.6.2 临时建筑及邻近管线沉降
    4.7 小结
第5章 裙房深大基坑开挖卸载变形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5.1 模型的建立及部分计算参数说明
    5.2 圆形地墙对裙房围护墙变形影响分析
        5.2.1 主楼区圆形地墙的简化
        5.2.2 圆形地墙的简化方式对计算结果影响分析
    5.3 基坑开挖宽度对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5.4 是否考虑地下水的作用对计算结果影响分析
    5.5 是否考虑工程桩作用对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5.6 超大面积的水平支撑刚度对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5.7 裙房基坑各边中间部位基坑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5.7.1 围护墙侧移
        5.7.2 坑底隆起分析
        5.7.3 工程桩的隆起
        5.7.4 坑外土体变形分析
        5.7.5 水土压力分布分析
    5.8 小结
第6章 逆作法深大基坑盆式开挖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逆作法深大基坑盆式开挖方案的确定要点
        6.2.1 首层盆式开挖方案确定要点
        6.2.2 带撑暗挖条件下的盆式开挖
    6.3 逆作法深大基坑盆边预留土堤设置对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6.3.1 模型的建立
        6.3.2 不同地墙简化方式及地墙刚度对墙体侧移影响分析
        6.3.3 首层盆式开挖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6.3.4 首层盆边预留土堤尺寸对基坑变形分析
        6.3.5 带撑条件下的盆边预留土堤尺寸对基坑变形分析
        6.3.6 盆式开挖预留土堤尺寸设计建议
    6.4 小结
第7章 上海中心深大基坑总体施工方案比选分析
    7.1 基坑工程特点分析
    7.2 总体施工方案的比选
    7.3 “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优点分析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的爆破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某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及保障管理体系研究[D]. 任帅.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考虑时空效应的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D]. 宋倩云.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急倾岩层条件下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研究[D]. 袁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某狭窄场地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施工过程分析[D]. 李涛涛.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5]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D]. 隋文.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堰内深基坑施工技术[J]. 刘垚,张文新.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0(01)
  • [7]明挖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分析及监测系统研究[D]. 陈良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大型地下救援站近接交叉施工方案比选研究[D]. 何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软土地基核电站基坑围护方案研究[D]. 王明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10]上海中心大厦裙房深大基坑变形特性及盆式开挖技术研究[D]. 王旭军. 同济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大型基坑开挖底板爆破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