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寒区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

提高寒区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寒区道路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金铖[1](2020)在《基于全寿命理论的寒区混凝土道路损伤及维修养护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寒区混凝土道路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根据使用任务的要求和交通情况来确定路面等级,考虑路上车型组成和交通量大小,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来选定面层类型等。传统设计思路主要考虑设计施工阶段,仅考虑了道路施工的前期成本,并未充分考虑运营期维修养护,尤其是寒区混凝土道路每年不仅遭受车辆荷载的疲劳破坏,还要遭受自然冻融的损伤破坏,导致每年需要花费大量财力来维修加固道路,从而增加了很多前期设计中未考虑的维护成本。因此目前我国急需混凝土道路工程全寿命设计,尤其是加强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的损伤和维修养护策略及成本、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使得混凝土道路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效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寒区混凝土道路劣化模型,依据该模型提出一种依靠无人机手段的寒区混凝土道路损伤侦测方法,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维护策略,针对三种维护策略推导出维护模型和成本模型,并通过风险分析对成本模型进行完善。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点:1.利用本课题组混凝土冻融和疲劳损伤试验数据以及疲劳和冻融交互作用下损伤试验数据,引入冻融损伤影响因子,以表征冻融循环的损伤破坏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建立冻融和疲劳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损伤退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基于等效疲劳理论提出冻融与疲劳共同作用下寒区混凝土道路寿命预测方法,并加以算例分析,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2.对寒区混凝土道路需要开始进行维修养护的时间节点进行研究,利用无人机摄像提出一种适合于寒区混凝土道路的损伤侦测及评估方法。基于已有的混凝土道路维修养护方法和全寿命设计思路,利用本文建立的混凝土损伤退化模型,提出三种不同的寒区混凝土道路全寿命维修养护策略。3.将三种不同的维修养护策略引入混凝土道路全寿命成本理论,得到三种不同的混凝土道路全寿命设计运营期维修养护策略的成本模型,通过算例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成本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提出相对适合的全寿命设计维修养护成本方案。4.为补充和完善寒区混凝土道路全寿命设计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模型,本文将风险分析引入该成本模型,并通过对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是否需要在维修养护成本中增加额外的风险成本(专项检测成本和专项维修成本),并利用风险分析方法试算,验证其必要性,并提出考虑风险成本的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模型。本文对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的损伤和维修养护策略及成本、风险分析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北方寒区混凝土道路工程全寿命设计运营期维修养护策略的评估和决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赵阳[2](2020)在《内掺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与融雪除冰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的混凝土路面是一种低成本的、具有主动融雪除冰功能的新型路面结构形式,在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水泥道路混凝土中掺加氯盐型抗冻材料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用有机树脂胶囊封装氯盐,包括NaCl型和CaCl2型)的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了氯盐型抗冻材料对水泥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冻融耐久性的影响规律,测试和评价了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水泥混凝土的融雪除冰效果。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提高,随着抗冻材料掺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变化存在一个最高抗折强度。基于28d抗折强度的设计指标,提出了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给出了对应于特重、重、中、轻等交通等级的最大水胶比分别为0.37、0.37、0.40和0.43,氯盐型抗冻材料和粉煤灰的推荐掺量分别为10%和15%。(2)设计出一套能够同时监测混凝土内部、表面溶液和周围空气环境降温过程的自动跟踪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了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水泥混凝土的冰点降低效应与融雪除冰效果。混凝土表面溶液的冰点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氯盐型抗冻材料的掺量增大和粒度减小而降低;相同掺量和粒度条件下,NaCl型抗冻材料的冰点降低效应优于CaCl2型,复掺型抗冻材料的冰点降低效应介于NaCl型和CaCl2型之间。当复掺5%氯盐型抗冻材料(4%NaCl型+1%CaCl2型)时,混凝土表面溶液的降温速率较慢,冰点持续时间较长,融雪除冰能力最强。(3)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后,混凝土在冻融过程中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表面剥落增大。与内掺10%氯盐型抗冻材料的混凝土相比,抗冻材料掺量5%的混凝土相对动弹模下降缓慢,表面剥落量减小,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在相同掺量条件下,复掺抗冻材料比单掺抗冻材料的混凝土抗冻性更好。基于冻融疲劳方程和室内外抗冻融循环次数比值的混凝土冻融寿命简易预测方法,计算了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典型地区以及华东地区代表性城市的预期使用寿命。(4)基于氯离子扩散的Fick第二定律,采用线性边界条件下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结合冻融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含量分布实测结果,建立了内掺抗冻材料水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向外迁移扩散模型,计算获得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表面氯离子含量及其衰减速率等特征参数。当内掺10%NaCl颗粒型抗冻材料时,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小(6.2622×10-8cm2/s)。基于氯离子向外迁移扩散模型,分析了混凝土中氯盐型抗冻材料的融雪除冰年限,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5)基于亚硝酸盐和氨基醇类阻锈剂的作用机理,分析了配筋水泥混凝土道面材料在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时的钢筋锈蚀危害性,提出了配套阻锈剂的使用建议。对于亚硝酸型阻锈剂,亚硝酸根离子与临界氯离子浓度的摩尔比需大于0.4,可以将亚硝酸盐和氯盐同时封装在抗冻材料胶囊内,开发出氯盐阻锈型抗冻材料;对于氨基醇类阻锈剂,推荐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与氯盐型抗冻材料配套掺加,推荐掺量为8kg/m3。

薛大光[3](2019)在《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地面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透水混凝土作为环保、生态的绿色建筑资源,其在近年来的工程建设,尤其是路基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路面对雨水具有储蓄与净化效果,且对水量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效应,即净化和节约了雨水资源,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而寒冷地区受限于地域气候的影响,其在设计与质量管理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本文研究针对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与质量控制开展研究工作。首先梳理出透水混凝土路面在透水、降噪、生态、绿色、环保等方面存在优势与特点,找出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在应用范围、工艺性与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寒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在水泥、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材料选择/配比及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找出寒区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与质量控制中的影响因素;对寒区透水混凝土的地面设计进行研究,从扩大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范围、提高路面设计的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入手提出寒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策略;最后,以工程的动态控制原理为基础,结合目前通用的混凝上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提出了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和基于流程的阶段性质量控制方法。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地面设计与质量控制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广,知识体系组成复杂,本文的研究主要强调了地面设计与质量控制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对寒冷地区透水性混凝土的路基工程应用的设计与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参考。

杨和超[4](2017)在《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探讨》文中指出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对于塑造城市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市政道路几乎都是混凝土路面,其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依据实际工程,介绍了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

徐晓玮[5](2017)在《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施工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幅员辽阔,寒区面积达417.1×104 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3.5%。该类地区大多处于西部、东北等高寒、高海拔地区,经济欠发达、交通需求较大。是我国以后交通建设发展的重心,但由于该类地区年均气温较低,冻融循环剧烈,对道路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提高寒区路面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调查典型寒区道路病害特征,分析寒区低温环境对道路施工质量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影响寒区路面施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温度控制标准,为该类地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寒冷地区纵向开裂一般认为是路基融沉相关的病害,纵裂尤其是连续性纵裂发展迅速,1-2年时间内宽度、长度迅速增大,且一般的灌缝等养护措施对其影响有限;车辙、拥包病害是寒区道路沿线较少的一种病害形式,仅占所有调查病害的6%左右,车辆频繁启动制动及沉陷病害是造成该类病害重要诱因;70%以上的沉陷病害,对路面造成极大附加应力,进而造成严重路面病害;寒冷地区工期短、温差大等因素,造成该地区路面施工需在10℃、甚至0℃以下进行施工,低温压实环境造成有效碾压时间短、混合料压实困难等问题。进而造成混合料压实不足,并引发路面各种病害;室内试验表明:温度对混合料压实度的影响更甚于摊铺厚度对成型密度的影响。低温工况下进行路面施工时,结构层较厚的路面由于温度衰减缓慢,碾压过程中温度大多高于薄层,因此较厚的路面摊铺厚度更有利于混合料的压实;当成型温度低于120℃,即使增大压实功,混合料最高压实度仅能达到98.6%;成型温度温度低于100℃,无论如何增大压实功,混合料最高压实度很难达到96%。;现有公路工程技术检测标准中,对高速及一级路路面压实度控制标准为98%,对于二级路及一般市政道路,规定混合料压实度不低于96%,因此,分别选定120℃,100℃为高速公路及二级路最低控制压实温度,并提出有效碾压时间;选择青海省玉树至治多公路进行试验工程验证,并进行压实度、渗透性、抗滑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温度控制指标可以保障寒区路面施工质量。

徐安花[6](2017)在《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与应用关键技术》文中认为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寒冷、日温差大、低温时间长、水分蒸发快,恶劣的气候条件制约着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进程和初期强度形成,并且易导致其发生开裂、冻害等现象。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氯氧镁水泥是利用水合氯氧镁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的一种气硬性凝结材料,具有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易养护、耐久性好等优点。同时随着西部地区盐湖资源的蓬勃开发,大量副产物老卤(氯化镁)工业废弃物的大量堆积,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鉴于此,对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与应用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攻克氯氧镁水泥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氯氧镁水泥水化作用机理和晶体相变转变理论,对其基本组成材料进行优化筛选,确定氯氧镁水泥合理组成,并提出氯氧镁水泥力学特性与耐水性指标要求;开发4种系列复合氯氧镁水泥(粉煤灰氯氧镁水泥、石粉氯氧镁水泥、白云石粉镁水泥和抗水镁水泥),研究掺合料对氯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掺加方法、掺量及指标要求;提出了低温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评价了氯氧镁水泥低温适应性。针对青海等地区的气候特点,重点研究氯氧镁水泥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后道路混凝土关键参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特性的影响,确定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关键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针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强度高、易开裂等问题,采用纤维增强技术手段,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进行了增强增韧设计;基于现有的外加剂不能满足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施工的需求,采用分子结构设计技术,研发出适用于氯氧镁水泥的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借鉴普通水泥混凝土设计流程框架,基于工作特性、力学特性及耐水性指标要求,提出了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材料技术要求及组成设计方法,并对氯氧镁水泥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耐水性分析结论,对青海省潮湿系数分布状况进行调研,划分了全省气候分区,提出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在青海省各气候分区的耐水性指标要求;基于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材料组成特点,结合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提出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制备新技术;结合现场示范性工程实践,确定以工艺流程、时间控制及混凝土材料缓凝措施共用的技术措施,结合已有普通水泥混凝土施工流程优化,最终形成了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与涵洞工程的施工工艺,对竣工通车2年来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价,并采用性价比评价方法评价了其经济效益。

曹志文[7](2015)在《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多数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道路的冬季施工防护措施比较重视,而对选择在夏季施工的混凝土道路及场地的质量管理措施较少。特别是针对华南地区城市道路,在高温季节时候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研究成果较少。在华南地区夏季施工时,由于没有针对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温潮湿气候的特点,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就很容易在混凝土道路施工时造成面层开裂,甚至是断板。基于本工程的区域及气象特点,为解决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论文以白云机场第三跑道项目迁建人汉、方华路工程为研究课题,通过调研分析,收集有关混凝土路面高温季节施工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建立项目管理策划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关键工序质量管理的研究(对混凝土生产及运输管理的控制、对混凝土路面切缝工艺的控制、对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的控制),解决了华南地区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在高温季节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本文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华南地区城市道路高温季节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确保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达到本项目的管理目标,并为日后同类型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林峰[8](2011)在《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的迅速增加和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我国高速公路已经开始由大量建设为主向建设与养护并举转变,并最终以养护为主的模式的发展。公路管理部门投入到养护方面的资金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养护资金的情况下,这就需要考虑怎样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到最需要采取养护的路段,使公路使用性能始终保持为良好的状态。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经验表明,如果能在适宜的路面及时的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将能有效地减缓或防止路面结构的进一步恶化、减低养护维修费用、改善路况、提高行驶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目前,针对寒区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开展寒区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决策模型、养护方法及材料的研究十分必要,对提高寒区公路养护维修管理水平、节省养护维修资金、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我国寒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类型和原因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寒区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宏观和微观标准;(2)分析目前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选出适合我国寒区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并建立对策库;在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灰色模糊优选模型,并采用灰色模糊优选模型进行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决策;(3)用模糊集理论证明路面平整度指数IRI和路面状况指数PCI之间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故选择IRI作为预防性养护时机指标代替PCI;建立基于卡尔曼滤波时间序列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参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国际平整度指数的预防性养护时机选择模型。(4)分析寒区预防性养护材料应具备的路用性能;结合我国寒区沥青路面破坏类型及特点,提出几种适用于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材料。

王小侠[9](2011)在《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混凝土板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之间的粘结稳定性是保证加铺路面路用性能的关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层间工作性能的影响。目前各国对水泥加铺沥青路面技术进行了很多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层间处治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和完善,尤其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寒区,加铺路面受低温的影响,极易产生反射裂缝等病害,迫切的需要科学有效的层间处治技术来提高路用性能。本文在广泛分析现有层间处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寒区加铺沥青路面实际工程状况,对寒区旧水泥加铺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方法和理论做深入的研究,提出保证寒区旧水泥加铺沥青路面良好路用性能的层间技术。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1)系统调查分析吉林省气候状况、路面温度、道路交通及旧水泥加铺沥青路面状况,研究寒区水泥加铺沥青路面中存在的问题。(2)针对寒区加铺路面损坏状况,深入分析各评价方法,提出运用改进的物元模型评价加铺路面的损害状况;同时,结合评价结果与所评价路段实际状况,研究寒区加铺路面损害产生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为寒区加铺路面提供依据。(3)针对寒区气温状况,研究层间工作状态,通过计算加铺层温度应力、加铺层温度-荷载耦合应力及层间剪切应力,研究加铺路面的内力受温度的影响,得到各应力随应力吸收层模量与厚度、加铺层模量与厚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各单项层间工作状态影响因素与工况,对层间工作状态进行分级;同时研究在寒区低温条件下层间材料的适用性及性能指标,为层间设计提供依据。(4)进行了大型室内足尺反射裂缝试验,确定各类层间材料的抗反射裂缝能力,并通过室内低温拉伸试验,对层间材料组合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计算面层底部温度-荷载耦合拉应力,与面层的抗拉强度进行对比,并对材料组合进行分级,提出各类水泥加铺沥青路面工况及各级层间工作状态的适用层间材料组合,保障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路用性能。(5)模拟寒区实际路况,通过荷载型、温度型反射裂缝室内试验、直剪及拉拔试验,对寒区各类层间材料组合下水泥加铺沥青路面的抗反射裂缝能力、抗剪能力及粘结性能进行研究,对夹层抗裂、抗剪、粘结效果验证,为各类水泥加铺沥青路面优选最佳层间材料和结构提供依据。

熊剑平,申爱琴,宋婷,何俊辉[10](2011)在《道路混凝土耐磨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供道路混凝土耐磨性设计的依据,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材料组成参数、原材料技术性质、交通荷载参数、振动时间等因素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是调整水灰比,在中低水泥用量范围内,降低用水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增大水泥用量的效果则不明显;耐磨性随砂浆体积分量的增长总体呈提高趋势,在低水灰比条件下较为明显;低粗细集料比会导致耐磨性有所下降;当含气量大于4%时,提高含气量会导致耐磨性显着劣化;低含泥量不会导致耐磨性劣化,但当含泥量从3%增至7%时,耐磨性显着降低;调整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NMPS)不会导致耐磨性发生明显改变;交通荷载参数是影响混凝土磨耗速率的主要外部因素,磨耗量与磨耗作用次数之间呈线性相关性,与磨耗荷重之间表现为指数关系,重轴载会导致粗构造加速衰减;适当的振动时间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耐磨性,此时表面砂浆层的含水量也较低。最后,基于不同的交通荷载等级,提出了道路混凝土耐磨性设计建议。

二、提高寒区道路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寒区道路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寿命理论的寒区混凝土道路损伤及维修养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寒区混凝土道路耐久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1.2.2 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1.2.3 冻融与疲劳双重指标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1.3 混凝土道路工程全寿命设计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
        1.3.2 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维修养护策略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寒区混凝土道路损伤及剩余寿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及结果
        2.2.1 冻融和疲劳单因素作用下试验结果
        2.2.2 冻融和疲劳共同作用下试验结果
    2.3 冻融与疲劳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模型
        2.3.1 相对动弹性模量
        2.3.2 冻融影响因子
        2.3.3 冻融和疲劳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模型
    2.4 损伤模型在寒区道路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2.4.1 自然冻融与室内快速冻融转换
        2.4.2 道路相关交通量的统计及计算
        2.4.3 基于损伤退化模型的寿命预测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区混凝土道路损伤评估及维修养护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寒区混凝土道路基于路面损伤面积的损伤侦测及评估方法
        3.2.1 路面损伤面积的信息收集
        3.2.2 路面损伤面积信息处理
        3.2.3 基于路面损伤面积的损伤侦测及评估方法的优越性
    3.3 现有混凝土道路冻融和疲劳损伤维修养护方法简介
        3.3.1 道路受冻融损伤的维修养护方法
        3.3.2 道路受疲劳损伤的维修养护方法
    3.4 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的维修养护策略研究
        3.4.1 寒区混凝土道路结构功能模型
        3.4.2 混凝土道路使用寿命与维护次数分析
        3.4.3 寒区混凝土道路全寿命运营期维修养护策略
        3.4.4 三种有计划的维修养护策略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区混凝土道路采用不同维修养护成本分析
    4.1 引言
    4.2 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构成
        4.2.1 养护成本
        4.2.2 维修成本
        4.2.3 运营期维修养护总成本
    4.3 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模型
        4.3.1 三种有计划的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分析
        4.3.2 三种有计划的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对比分析
        4.3.3 寒区混凝土道路维修养护策略的适用性分析
        4.3.4 寒区混凝土道路维修养护策略的成本计算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风险成本分析
    5.1 引言
    5.2 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的风险成本简介
    5.3 寒区混凝土道路风险辨识方法
    5.4 风险分析方法的应用
        5.4.1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风险分析方法
        5.4.2 基于概率统计法的风险分析方法
    5.5 寒区混凝土道路的风险成本分析
        5.5.1 专项检测成本
        5.5.2 专项维修成本
        5.5.3 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风险成本
    5.6 考虑风险成本的寒区混凝土道路运营期维修养护成本模型
    5.7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内掺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与融雪除冰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道路除冰融雪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除冰方式
        1.1.1 道路除冰雪的重要性
        1.1.2 常见的除冰雪方式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抗冻材料除冰雪机理
        1.2.2 外撒型融雪剂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冻性
        1.2.3 内掺型融雪剂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冻性
        1.2.4 以抗折强度为主要设计指标的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2.5 道路混凝土在除冰盐作用下冻融寿命预测
        1.2.6 配筋混凝土水泥路面的寿命预测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骨料
        2.1.3 外加剂
        2.1.4 水
        2.1.5 抗冻材料
    2.2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2.2.1 配合比设计试验
        2.2.2 除冰雪效果探究试验
第三章 掺加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1 不同配合比的道路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1.1 28d强度
        3.1.2 90d强度
        3.1.3 不同强度之间的相关性
    3.2 内掺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
        3.2.1 基于28d强度的因素影响规律分析
        3.2.2 基于90d强度的因素影响规律分析
    3.3 基于抗折强度的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3.1 考虑水胶比的抗折强度计算公式
        3.3.2 考虑水胶比和抗冻材料掺量抗折强度计算公式
        3.3.3 考虑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的抗折强度计算公式
    3.4 掺加氯盐型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议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模拟降温冰雪作用下内掺抗冻材料道路混凝土及表面溶液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变化
    4.1 模拟降温冰雪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溶液的冰点演变
        4.1.1 混凝土表面溶液的温度变化
        4.1.2 混凝土表面溶液中氯离子含量递增过程
        4.1.3 混凝土表面溶液冰点演变规律
    4.2 模拟降温冰雪过程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演变
        4.2.1 冻融制度
        4.2.2 相对动弹性模量
        4.2.3 表面剥落
    4.3 模拟降温冰雪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抗冻组分的向外扩散迁移规律
        4.3.1 内掺抗冻材料的混凝土初始氯离子含量
        4.3.2 混凝土内抗冻材料中氯盐的流失过程
        4.3.3 混凝土内部氯离子的深度分布规律
        4.3.4 降温组分——Cl~-的迁移扩散理论模型与主要参数
        4.3.5 基于氯离子向外扩散迁移的混凝土内抗冻材料有效除冰时间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内掺抗冻材料道路混凝土的冻融寿命预测
    5.1 基于冻融疲劳方程和室内外抗冻融循环次数比值的混凝土冻融寿命简易预测方法
    5.2 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钢筋腐蚀危害性分析与建议
        5.2.1 氯盐腐蚀钢筋机理简介
        5.2.2 内掺氯盐型抗冻材料配筋水泥混凝土的钢筋防腐措施
    5.3 阻锈型抗冻材料的组成设计与开发建议
    5.4 同掺阻锈剂和抗冻材料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降温过程中混凝土中心温度变化曲线
附录2 冻融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剥落情况

(3)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地面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本文研究的范围、方法与总体结构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方法
        1.4.3 总体结构
第2章 寒区透水混凝土应用概述
    2.1 透水混凝土地面概述
        2.1.1 透水混凝土地面的概念
        2.1.2 透水混凝土地面的分类
        2.1.3 透水混凝土地面的特点
    2.2 寒区透水混凝土工程的应用现状
        2.2.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2.2.2 沈阳国际展览中心
        2.2.3 济南市海绵城市的生态示范工程
    2.3 寒区透水混凝土地面应用存在的问题
        2.3.1 寒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冻融问题
        2.3.2 原材料选择与配比中存在的问题
        2.3.3 寒区透水混凝土地面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3.4 寒区透水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区透水混凝土路面材料与质量管理的影响要素分析
    3.1 原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3.1.1 水泥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3.1.2 骨料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3.1.3 外加剂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3.1.4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3.2 原材料的配比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3.2.1 正交实验设计
        3.2.2 实验材料的选择
        3.2.3 测定结果分析
    3.3 透水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要素
        3.3.1 施工前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要素
        3.3.2 施工中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要素
        3.3.3 施工后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要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区透水混凝土地面设计对策
    4.1 扩大地面应用范围
        4.1.1 因地制宜-拓宽非承载城市道路工程应用
        4.1.2 适候适用-拓宽工程应用范围
    4.2 提升地面设计的技术性与艺术性
        4.2.1 提升地面设计的技术性
        4.2.2 提升地面设计的艺术性
    4.3 采用预制与现浇相结合设计工艺
        4.3.1 步行道等采用预制方式设计
        4.3.2 轻型行车道等采用现浇方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区透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质量控制对策
    5.1 构建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应用质量控制体系
        5.1.1 建立寒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5.1.2 建立寒区透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流程
    5.2 多技术措施防冻涨破坏
        5.2.1 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地面强度
        5.2.2 强化透水地面的透水性
        5.2.3 做好路面的维护保养
    5.3 强化地面工程质量阶段性控制
        5.3.1 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5.3.2 施工中期的质量控制
        5.3.3 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实例概况
2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的施工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2 道路工程施工场地的处理
    2.3 道路工程基底的处理
3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对策
    3.1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的裂缝
        3.1.1 横向的裂缝
        3.1.2 纵向的裂缝
        3.1.3 龟裂问题
    3.2 道路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的对策
        3.2.1 加强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的控制
        3.2.2 加强对整个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管控
4 结束语

(5)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施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2.1 国道109概况及调查方法
        2.1.1 国道109概况
        2.1.2 青藏公路病害评价指标与方法
        2.1.3 调查表填表方法确定
    2.2 调查结果及统计
        2.2.1 路面纵裂
        2.2.2 横向、网状裂缝病害分布规律
        2.2.3 车辙、拥包
        2.2.4 沉陷病害调查
    2.3 寒冷地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4 病害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研究
        2.4.1 路面纵裂
        2.4.2 病害间相互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寒区道路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对策研究
    3.1 低温施工工况研究
    3.2 不同温度、厚度工况沥青混合料压实研究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不同气温工况下混合料降温模型
        3.3.1 路面结构温度场理论
        3.3.2 温度场计算方法
        3.3.3 建模及参数值确定
        3.3.4 计算结果分析
    3.4 不同温度环境下混合料碾压时段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低温施工试验路铺筑与效果验证
    4.1 试验工程概况
    4.2 混合料组成及路面结构
    4.3 施工过程控制
    4.4 施工后检测
    4.5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与应用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氯氧镁水泥材料组成与设计优化
    2.1 原材料技术要求及氯氧镁水泥基本组成优化
        2.1.1 原材料技术要求
        2.1.2 氯氧镁水泥基本组成优化
    2.2 复合氯氧镁水泥开发
        2.2.1 粉煤灰氯氧镁水泥
        2.2.2 白云石粉氯氧镁水泥
        2.2.3 石粉氯氧镁水泥
        2.2.4 抗水氯氧镁水泥
    2.3 青海省低温环境适应性
        2.3.1 青海省气候低温特征
        2.3.2 低温环境下氯氧镁水泥性能研究
    2.4 氯氧镁水泥的早期水化行为
        2.4.1 氯氧镁水泥的早期水化行为测试方法
        2.4.2 氯氧镁水泥水化行为与凝结时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材料组成关键参数研究
    3.1 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1.1 胶凝材料用量
        3.1.2 砂率
        3.1.3 集料最大粒径
        3.1.4 浆集比
        3.1.5 MgCl2浓度
        3.1.6 外加剂
    3.2 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增强增韧设计
        3.2.1 增韧材料对氯氧镁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影响研究
        3.2.2 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的弯曲性能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氧镁水泥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
    4.1 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
    4.2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4.3 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的确定
    4.4 缓凝组分对氯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4.5 现有聚羧酸减水剂性能对比分析
    4.6 氯氧镁水泥聚羧酸减水剂表征
    4.7 氯氧镁水泥聚羧酸减水剂性能评价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材料要求及组成设计方法
    5.1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
    5.2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3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实例
    5.4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涵洞施工关键技术
    6.1 青海省气候分区及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耐水性要求
    6.2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制备技术
    6.3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6.3.1 原材料
        6.3.2 生产配合比
        6.3.3 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6.3.4 镁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效果
    6.4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涵洞施工技术
        6.4.1 原材料
        6.4.2 施工配合比
        6.4.3 镁水泥混凝土涵洞施工
        6.4.4 镁水泥混凝土涵洞应用效果
    6.5 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文章及授权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项
致谢

(7)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研究
    2.1 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基本概念
    2.2 项目工程概况及重点、难点分析
    2.3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3.2 领导层的岗位职责
        2.3.3 管理层的岗位职责
        2.3.4 施工层的岗位职责
    2.4 项目管理目标
        2.4.1 质量管理目标
        2.4.2 工期管理目标
        2.4.3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2.4.4 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2.5 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3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施工关键工序质量管理的研究
    3.1 施工工艺原理
    3.2 施工工艺流程
    3.3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生产及运输管理的控制
        3.3.1 试验段所选用技术参数
        3.3.2 试验段存在的问题
        3.3.3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4 解决方案
        3.3.5 效果检测
    3.4 对混凝土路面切缝工艺的控制
        3.4.1 切缝时间的掌握
        3.4.2 切缝深度的掌握
        3.4.3 切缝施工工艺
        3.4.4 填缝施工
    3.5 对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的控制
        3.5.1 养生方式的选择
        3.5.2 养生剂的选择要求
        3.5.3 塑料薄膜的选择要求
        3.5.4 混凝土路面养生
        3.5.5 养生时间
        3.5.6 混凝土路面养生的注意事项
    3.6 质量管理控制标准
4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4.1 质量管理标准及目标
    4.2 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
        4.2.1 建立细部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2.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4.3 细部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4.3.1 质量控制计划的建立
        4.3.2 质量目标控制与预防措施
        4.3.3 质量检查与材料检测
        4.3.4 质量管理制度及QC小组的建立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8)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概述
        1.2.1 预防性养护基本概念
        1.2.2 预防性养护的内容和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动态
        1.3.1 预防性养护路况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现状
        1.3.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及决策研究现状
        1.3.3 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现状
        1.3.4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材料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标准研究
    2.1 寒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形式及产生原因
        2.1.1 寒区公路沥青路面主要早期病害形式
        2.1.2 成因分析
    2.2 路面性能评价方法
        2.2.1 国外路面性能评价模型
        2.2.2 我国现行养护规范的评价方法
    2.3 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宏观和微观路况标准
        2.3.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宏观路况标准
        2.3.2 预防性养护微观路况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及决策研究
    3.1 目前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
        3.1.1 裂缝填封类
        3.1.2 表面封层类
        3.1.3 薄层罩面类
    3.2 适合于寒区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3.3 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问题
    3.4 灰色模糊决策模型理论
        3.4.1 信息的模糊量化
        3.4.2 优选模糊的灰色隶属度
        3.4.3 灰色模糊优选模型
    3.5 实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选择
    4.1 概述
    4.2 路面平整度
        4.2.1 路面平整度概述
        4.2.2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4.3 路面平整度指数IRI 与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的关系
        4.3.1 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
        4.3.2 输入输出模糊规则库的建立与计算
        4.3.4 误差分析
    4.4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预测模型
        4.4.1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4.4.2 预测实例与分析
    4.5 基于IRI 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决策模型
        4.5.1 养护效益评估模型
        4.5.2 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材料探讨
    5.1 预防性养护材料应具备的路用性能
        5.1.1 防水性能
        5.1.2 抗滑性能
        5.1.3 抗老化性能
        5.1.4 抵抗环境介质的侵蚀性能
    5.2 裂缝处治材料
        5.2.1 溶剂型常温改性沥青灌缝
        5.2.2 纤维封层技术
    5.3 冷补沥青混合料
        5.3.1 沥青冷补材料的组成
        5.3.2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寒区路面温度及加铺措施调查研究
    2.1 吉林省气候状况分析
    2.2 吉林省加铺道路状况调查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寒区加铺路面损害评价及预防措施研究
    3.1 基于改进物元模型的寒区加铺路面损害评价
        3.1.1 加铺路面损害评价方法选择研究
        3.1.2 加铺路面损害评价物元模型
        3.1.3 加铺路面损害评价指标及权确定
    3.2 吉林典型加铺路面评价与分级
    3.3 加铺路面损害原因及预防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间工作状态及材料性能指标研究
    4.1 加铺路面层间工作状态研究
        4.1.1 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
        4.1.2 加铺层温度-荷载耦合应力
        4.1.3 层间剪应力
    4.2 层间工作状态分级
        4.2.1 层间工作状态单项分级
        4.2.2 寒区水泥加铺沥青路面工况分类
        4.2.3 寒区各类旧水泥加铺沥青路面层间工作状态等级
    4.3 层间材料适用性及其指标
        4.3.1 APP、SBS改性沥青油毡
        4.3.2 撒布式应力吸收层
        4.3.3 摊铺式应力吸收层
        4.3.4 玻纤格栅
        4.3.5 土工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层间材料应用研究
    5.1 各层间材料抗反射裂缝能力比较
    5.2 层间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5.2.1 改性沥青油毡+撒布式热改性下封层+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
        5.2.2 撒布式热改性下封层+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
        5.2.3 摊铺式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
        5.2.4 改性沥青油毡+撒布式热改性下封层
        5.2.5 摊铺式应力吸收层
        5.2.6 试验结果分析
    5.3 温度-荷载作用下加铺层与夹层组合应用研究
        5.3.1 材料组合应用分级
        5.3.2 第一类水泥加铺沥青路面适用层间组合
        5.3.3 第二类水泥加铺沥青路面适用层间组合
        5.3.4 第三类水泥加铺沥青路面适用层间组合
        5.3.5 第四类水泥加铺沥青路面适用层间组合
        5.3.6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层间材料组合工作效果试验研究
    6.1 各层间材料组合抗反射裂缝性能
        6.1.1 荷载型反射裂缝试验
        6.1.2 温度型反射裂缝试验
    6.2 各层间材料组合抗剪性能
    6.3 各层间材料组合粘结性能试验
    6.4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道路混凝土耐磨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测试方法与原材料技术性质
    1.1 新旧耐磨性测试方法的比较
    1.2 道瑞磨耗方法
    1.3 试验原材料主要技术性质
2 室内试验研究
    2.1 材料组成参数
        2.1.1 水灰比 (单独改变水泥用量)
        2.1.2 水灰比 (单独改变用水量)
        2.1.3 砂浆体积分量Vm
        2.1.4 粗细集料体积比 (砂率)
        2.1.5 含气量
    2.2 集料的技术性质
        2.2.1 细集料含泥量
        2.2.2 粗集料NMPS
    2.3 交通荷载因素
        2.3.1 轴载作用次数
        2.3.2 轴载
    2.4 振动成型因素
3 道路混凝土耐磨性设计建议

四、提高寒区道路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寿命理论的寒区混凝土道路损伤及维修养护策略研究[D]. 金铖.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2]内掺抗冻材料的道路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与融雪除冰性能[D]. 赵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寒冷地区透水混凝土地面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D]. 薛大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探讨[J]. 杨和超. 建材与装饰, 2017(22)
  • [5]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施工对策研究[D]. 徐晓玮. 长安大学, 2017(02)
  • [6]氯氧镁水泥道路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与应用关键技术[D]. 徐安花. 长安大学, 2017(01)
  • [7]华南地区高温季节城市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 曹志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3)
  • [8]寒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 林峰. 湖南大学, 2011(07)
  • [9]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D]. 王小侠. 长安大学, 2011(01)
  • [10]道路混凝土耐磨性试验研究[J]. 熊剑平,申爱琴,宋婷,何俊辉. 混凝土, 2011(02)

标签:;  ;  ;  ;  ;  

提高寒区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