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青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速飞,刘波,熊贻伟,傅洪拓[1](2021)在《青虾“五好”养殖模式之8月篇》文中指出青虾是我国产量较大的淡水虾,目前已成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之一,其中江苏作为我国青虾养殖的第一大省,占据全国青虾养殖业的半壁江山。青虾养殖业更是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青虾生长季是7月至11月底,青虾上市季节则通常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8月是市场青虾最紧缺、市场价格最高的季节,此时,

郭丽芸,王庆,周国勤[2](2020)在《青虾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青虾养殖由于投入少、周期短、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养殖户欢迎。青虾良种是实现青虾大规模养殖的前提,良种的产业化依赖良种体系的建设,因此合理建设青虾良种生产体系对于推动青虾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俗称河虾、湖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沼虾属。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消费市场巨大,养殖经济效益一直较好且稳定。

李席席[3](2020)在《非O1霍乱弧菌对青虾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拮抗菌的益生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sis)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之一,因其具有高繁殖力,强适应性,杂食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可常年上市等优点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之一。但是,随着青虾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致病性微生物对青虾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病害的发生已经严重制约了青虾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至2019年期间,江苏省扬州市部分青虾养殖场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发病青虾表现为体表及肝胰腺发红,活力减弱,食欲下降,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继而引起大批死亡。目前,有关这一疾病的爆发病因尚未有报道,针对这一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鉴定了引起青虾发病的病原菌XL1,探究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并筛选出一株对病原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芽孢杆菌CPA1-1,从而为该疾病的防治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1.从发病濒死的青虾肝胰腺中分离出优势菌株XL1,并对该菌的分类地位、致病性、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胞外酶的分泌以及感染青虾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虾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09×104CFU/mL。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细菌16S rRNA和gyrB序列研究确定该分离菌株XL1为病原非O1霍乱弧菌(Non-O1 Vibrio cholerae)。PCR扩增结果表明该菌携带金属蛋白酶(Mp)、溶血素(HlyA)、粘附因子(RtxA)、外膜蛋白(OmpU)、辅助霍乱肠毒素(Ace)、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和Ⅵ分泌系统(T6SS)等毒力基因。分离菌XL1胞外酶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淀粉酶、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脂肪酶和脲酶活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病青虾肝胰腺中的肝小管腔及肝小管间间隙增大,刷状边界消失,青虾肝胰腺组织的损害可能是导致青虾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研究青虾感染病原非O1霍乱弧菌后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对致病菌XL1感染青虾6 h和12 h后的肝胰腺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6 h时共有1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104上调基因和85个下调基因。在12h时总共有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9个上调基因和17个下调基因,且在6h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的数量较12 h时多。此外,发现通过转录组分析得到的数据与荧光定量PCR试验得到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这也说明了我们转录组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病原非O1霍乱弧菌感染青虾后,与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胞吞作用、Hippo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吞噬体相关的基因都表现出明显变化,表明这些信号通路均被激活。本研究获得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研究免疫应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为进一步研究非O1霍乱弧菌感染后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青虾感染致病菌XL1后13个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青虾血淋巴中的dorsal,relish,p38,crustin1,crustin2,crustin3,hemocyanin,i-lysozyme,anti-lipopolysaccharidefac-tors 1,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s 2,prophenoloxidase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这些结果揭示了免疫相关基因在青虾血淋巴中的表达谱的变化和转录激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原非O1型霍乱弧菌入侵的发病机制和宿主防御系统。3.为研究芽孢杆菌对青虾的益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健康的青虾体内分离出一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PA1-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RNA和gyrB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对该菌株的生长特性、抑菌效果及携带抗生素相关基因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PA1-1对非O1霍乱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7×105CFU/mL,且该菌株携带srfAA、ituA、fenA、dhbA、bmyA、beaS、dfnA等脂肽类、聚酮类化合物以及抗菌蛋白的合成相关基因。此外,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对青虾肝胰腺和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和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益生菌能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免疫相关酶活活性,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攻毒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CPA1-1可以增强青虾抗病原非O1霍乱弧菌感染的能力,提高青虾成活率。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在青虾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谢辉亮[4](2020)在《“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净化效能及经济效益的研究》文中提出为研究鱼-虾-蟹养殖与循环水养殖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一方面以纯生态净化方式实现养殖尾水在养殖系统内循环利用,将传统的“封闭净水”变为“循环流水”,另一方面在传统循环水养殖基础上,新增虾蟹养殖区作为“养殖+净化”双功能区域,通过对养殖系统内各个功能区域的水质指标、生物学指标的相关变化进行为期4个月的监测,结合分析产量及经济效益,从而对该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及综合运行效果进行评价,为绿色水产养殖提供更多的养殖模式。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指标评价构建并运行“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由流水槽、集污区、人工湿地净化区、青虾养殖区、河蟹养殖区、净化水循环利用区6个功能区域组成。2019年5-8月份,每月中旬采样1次,共计采样4次,采样时间为上午9:00-11:00,共设有4个采样点[流水槽前端(A)、集污区(B)、人工湿地(C)、虾蟹池出水口(D)],每个采样点取3个平行样,采集上中层混合水样。测定温度(T)、p H、溶解氧(DO)、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Mn)、叶绿素a(chla)等相关指标,并采用综合状态指数法对各功能区域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营养盐水平由高到底的顺序为:集污区>虾蟹池出水口>流水槽前端>人工湿地,流水槽前端的TN、NH4+-N、NO2--N、CODMn,集污区的TP、CODMn,人工湿地与虾蟹池出水口的SD、TN、TP、NO2--N、chla等指标在5月与7月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7月与8月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说明随着温度升高营养盐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随着系统的运行,各项营养盐指数趋于稳定。该养殖模式对循环系统中TN、TP、NH4+-N、NO2--N、CODMn、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3%、33.41%、18.44%、15.95%、20.98%、30.41%,其中养殖水体大部分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通过对水质指标、去除率及富营养化进行分析评价,该系统对污染物及营养元素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总体去除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各营养盐水平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在合理范围之内,系统总体运行效果良好。2.“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浮游生物指标评价随着系统的运行,各功能区域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逐渐上升,养殖系统内浮游植物密度最大值为4.33×106ind/L,出现在集污区(7月15日),最小值为1.89×106ind/L,出现在人工湿地(6月12日),系统内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89×106~4.33×106ind/L;养殖系统内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为12.24mg/L,出现在集污区(5月12日),最小值为2.99mg/L,出现在人工湿地(6月12日),系统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99~12.24mg/L;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4.16~4.81,多样性指数H’由高到底顺序为集污区>流水槽前端>虾蟹池出水口>人工湿地;Pielou均匀度J的变化范围为0.52~0.58,Pielou均匀度J由高到底顺序为人工湿地>虾蟹池出水口>集污区>流水槽前端;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2.29~4.23,丰富度d由高到底顺序为人工湿地>虾蟹池出水口>流水槽前端>集污区。养殖系统内浮游动物密度最大值为8.46×104ind/L,出现在集污区(7月15日),最小值为4.29×104ind/L,出现在人工湿地(5月14日),故统内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为4.29×104~8.46×104ind/L;养殖系统内浮游动物生物量最大值为9.71mg/L,出现在集污区(7月15日),最小值为3.81mg/L,出现在流水槽前端(5月14日),系统内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3.81~9.71mg/L。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3.86~4.78,多样性指数H’由高到低顺序为:流水槽前端>集污区>虾蟹池出水口>人工湿地。Pielou均匀度J变化范围为0.51~0.58,Pielou均匀度J由高到低顺序为:虾蟹池出水>流水槽前端>集污区>人工湿地;丰富度d变化范围为3.34~5.11,丰富度d由高到低顺序为:流水槽前端>集污区>虾蟹池出水口>人工湿地,与多样性指数H’一致。养殖水体在经过净化区后,水体内的浮游动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快速下降,说明营养盐水平的降低限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浮游动植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系统内部生物群落结构逐渐完善,水体环境越来越稳定,更有利于加强水质的自净能力。3.“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产量及经济效益评价流水槽内养殖加州鲈收获总重量15553 kg,河蟹收获总重量164.5 kg,青虾收获总重量747.6 kg,细鳞斜颌鲴和花白鲢等收获总重量500 kg,菖蒲、菱角、空心菜等收获总重量200 kg。整个养殖系统投入的总成本为456609元,总产值为569000元,利润为112391元,综合投资回报率为24.61%。综上所述,“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养殖水体净化效率、废弃物利用率及养殖综合经济效益,较之传统鱼虾蟹混养模式及普通池塘循环水单一品种集约化养殖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未来探索更好、更绿色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提供了依据。

傅洪拓[5](2020)在《青虾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文中研究表明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俗称河虾,全国年养殖产量超过27万吨,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青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优质水产品。青虾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上市时间灵活、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收益高等优势,青虾养殖已成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青虾养殖过程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产

唐金玉,覃宝利,叶建勇,丁辰龙,吴学军,戴杨鑫[6](2019)在《江苏泗阳青虾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文中指出2018年7月12日采样分析江苏省泗阳县9处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并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虾养殖水体中,溶氧(DO)>8.44 mg/L、pH 7.91~9.26、总氮(TN)1.030~1.571 mg/L、总磷(TP)0.174~0.421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Mn)4.39~8.16 mg/L,说明青虾养殖水体具有DO和pH较高,N、P及有机质较低的特点。养殖水体内共观察到浮游植物64属/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浮游植物密度为0.06×108~3.06×108个/L。RDA分析显示,水温、亚硝酸盐氮(NO2--N)和CODMn是影响青虾养殖水体中优势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混养种类对青虾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管理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更显着。鉴于所调查的青虾养殖水体内pH和Ca2+质量浓度低于青虾生长最适值及TP和CODMn质量浓度升高会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建议适当施加生石灰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pH和Ca2+质量浓度,并通过建立构建生态沟渠、生态塘等生态工程化设施控制养殖水体中TP和CODMn的增加。

仓萍萍[7](2019)在《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2年中国开创“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以来,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北到辽宁省南到福建省,尤其在黄渤海地区有了大规模养殖,其中山东、辽宁两省集聚程度较高。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养殖年产量4.17万吨,占养殖总产量83.73%。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以流水养殖为主,养殖水体占养殖总水体99%,养殖产量占总养殖量94.5%,循环水养殖不足1%,养殖产量占总养殖量5.5%。工厂化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主要区别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污染排放方面。基于物料平衡法,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流水养殖的氮排放量为0.136千克,磷排放量为0.018千克。以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年养殖量4.17万吨计,氮磷量排放量分别5660吨和749吨。该估算结果基于全程投喂配合饵料的假设。实际情况是冰鲜饵料投喂量是配合饵料的3.5倍左右,故上述氮磷排放的估算值小于实际值。冰鲜饵料能导致更高的“二次污染”。2019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杂鱼,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等直接投喂。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虽然目前多数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备性能还不太完善,不能做到完全“零排放”,但污染物排放低。第二是资源消耗方面。流水养殖资源消耗大。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流水养殖,水资源消耗分别30立方米/千克和17立方米/千克。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流水养殖年用水量8.29×108立方米。假设采用循环水养殖,用水总量2.52×107立方米,水资源耗用前者是后者33倍。随着竞争加剧,养殖规模扩大,工厂化流水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1)资源高开采低使用。地下水资源无序开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2)污染高排放低治理。养殖尾水排放缺乏标准,集约化大规模养殖造成局部水域氮磷污染超标,“二次污染”的水源对养殖产生严重危害。大菱鲆流水养殖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线性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堪忧。鉴于此,本文以大菱鲆养殖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选择“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为研究课题。采用完全成本法、数据包络法分析大菱鲆流水养殖负外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之后用生态足迹指数法论讨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验证生态足迹指数法的研究结论,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总结并提出转型机制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全文共分八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论文的观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文献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及评价启示。第三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理论和经济模型。第四章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现状。阐述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具备的优势,养殖规模布局及主要问题,环境友好型大菱鲆养殖模式推广存在的主要障碍。第五章中国大菱鲆流水养殖环境负外部性原因分析。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其一,负外部性外因分析,核算体系需优化,资源环境要素未纳入传统成本核算体系,水产品价格未体现所有要素的价值,低估成本高估收益,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其二,负外部性内因分析,大菱鲆流水养殖效率需提高,饵料、人工、设备等要素投入过多,降低了经济效益,饵料过度投入会加重“二次污染”。第六章中国大菱鲆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指数法对中国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的可持续性展开评价,结论认为循环水养殖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为弱可持续发展,流水养殖已超出生物容量,环境压力较大,表现为生态赤字。在此基础上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验证上述结论,结论一致。本章节研究为养殖模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完全成本和效率问题的研究旨在说明流水养殖的不足和转型的必要,定性说明流水养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接着用生态足迹指数法定量研究,说明流水养殖环境压力较大,呈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大菱鲆流水养殖转型势在必行,之后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论,结论一致,循环水养殖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七章转型机制与主要结论。归纳总结上述章节研究的主要结论,对大菱鲆养殖模式的转型机制提出思路。第八章总结与展望。总结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后续科学研究提出设想和展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地域养殖优势存在差异。电力成本方面:辽宁省4.45元/千克,山东省6.00元/千克,辽宁是山东的74.17%;水资源耗用方面:辽宁省17立方米/千克,山东省30立方米/千克,辽宁是山东56.67%,辽宁省资源使用效率高于山东省。山东、辽宁两省地下水资源价值分别:0.08 RMB/m3,0.11 RMB/m3,资源价值不等,体现了资源稀缺性。按传统成本核算,大菱鲆流水养殖成本山东省略低于辽宁省,纳入资源环境因素之后,大菱鲆流水养殖成本山东省比辽宁省高2.35元/千克。说明: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后,辽宁省大菱鲆养殖存在较强优势。(2)不同养殖模式资源消耗存在差异。工厂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资源耗用量2.52立方米,工厂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养殖耗用量0.6立方米。工厂化流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资源耗用量17立方米以上。不同养殖模式水资源耗用差异较大,流水养殖是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近7倍,是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近30倍。半封闭循环水是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4倍。(3)流水养殖规模不经济。虽然有些养殖户生产规模较大,但距规模经济仍有差距。诸多资源利用不充分,如,流水养殖面积均值4116平方米,有效养殖面积3636平方米,养殖水域投入过度,饵料过度投放、人工使用不足、固定资产部分闲置,距离帕累托最优有一定差距,有较大改进空间。(4)循环水养殖优势逐步显着。随着对养殖资源环境逐步重视,水土资源成本和污染处理成本不可回避,当外部成本引入成本核算体系后水产养殖成本会有显着提高。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工艺完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运营成本与目前相比会进一步下降。两者成本差距逐步缩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优势逐步突显。循环水养殖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使用率高。养殖周期缩短,各项资产周转速度快;二是养殖风险低。盈亏平衡结果显示,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安全边际率39.23%,流水养殖安全边际率26.27%,说明循环水养殖经营风险低于流水养殖。因为水质稳定,管理科学,鱼病发生率低,养殖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食品安全性高。科学监控养殖环境,严格消毒、清池等环节,产品质量达标品质好,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四是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低消耗,环境低污染,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平衡水产养殖结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较少受自然资源约束,可以平衡水产养殖结构性问题,满足消费者需求。(5)中国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属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生态足迹指数(EFI=13%),属于弱可持续养殖。饲料、能源、基建生态足迹指数贡献最大,循环水养殖能有效降低饵料系数,既降低养殖经济成本又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大菱鲆不同规模养殖效率的对比研究未有涉及,本研究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大菱鲆产业经济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成果。研究内容集中在大菱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贸易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经济收益及效率研究等方面。对不同规模养殖效率的对比研究未有涉及。(2)养殖水资源的价值研究鲜有涉及,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养殖水资源的定价问题研究。资源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自然资源,水资源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生产要素有必要纳入成本核算体系,促进资源有效利用。(3)大菱鲆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环境压力的定量研究未有涉及,本研究丰富了生态足迹小尺度领域研究。2011年,近十年前有学者倡议大菱鲆养殖转型,但没有展开这方面的定量研究。大菱鲆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环境压力有多大?有没有超出生态承载范围?有没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达到什么程度?尚未有定量研究。

吕昕怡[8](2019)在《我国淡水鱼养殖效率比较分析》文中指出我国淡水鱼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淡水鱼有800多种,其中鲤鱼种类最多占总品种1/2,鳃鱼的品种其次,占总品种的1/4,我国淡水鱼养殖虽品系发达,但目前主要以依靠要素的机械累积投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养殖模式,在该养殖模式下,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养殖产品科技含量低、水产品品质下降,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在此条件下,我国淡水养殖业已承载不了传统方式的过度开发、资源浪费及环境承载力均已达到了上限。当前,在淡水养殖业供给侧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条件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优化淡水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改变淡水养殖产业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以农业部10000户渔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数据为样本,以10000户中淡水鱼养殖渔民为分析对象,并根据所养殖鱼类市场价格的高低来对养殖渔民进行细分,分别为养殖低价格区间鱼类(0-30元/kg,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等鱼类的养殖户,高价格区间鱼类(>30元/kg)为养殖黄颡鱼、鳟鱼、中华倒刺鲃、翘嘴鲌、黑鲷、重唇鱼、鲑鱼、斑鳜鱼、鳗鲡、园口铜鱼、裂腹鱼、鲟鱼、三文鱼等的养殖户,对养殖低、高价格区间鱼类渔民的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率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在成本构成上2013-2018年6年间我国养殖低价格区间鱼类渔民的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的均值分别为1837.09、1737.50、108.59元每亩,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83%、7.86%、10.83%;高价格区间鱼类渔民的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及各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99.19、10390.24、708.95元每亩及7.68%、7.57%、9.09%;高价格区间鱼类养殖各项亩均成本支出均高于低价格区间鱼类的养殖,低价格区间鱼类的投入特征整体较稳定,高价格区间鱼类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养殖特征。(2)在经济效益上,2013-2018年6年间低价格区间鱼类的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边际贡献率的均值及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87.50元每亩、21.45%、17.56%、21.87%和-2.65、-10.54%、-8.80%、-3.75%;6年间高价格区间鱼类的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边际贡献率的均值及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62.95元每亩、25.63%、20.26%、25.47%和9.42%、1.61%、1.29%、1.22%;结果表明:我国高价格区间鱼类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好,且获利能力在逐年上升。(3)综合效率分析上,2013-2018年6年间低价格区间鱼类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89、0.998、0.963,高价格区间鱼类的各项效率值全部为1均为DEA有效状态;高价格区间鱼类养殖渔民的综合效率、在要素投入上的使用效率及规模收益均好于低价格区间鱼类。当前导致我国淡水鱼养殖尤其是低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主是:饲料及苗种成本费用支出偏高、燃料及加冰费用、塘租费用持续上涨明显;低价格区间鱼类养殖规模规划不合理规模收益不佳;低价格区间鱼类经济效益持续下跌;高价格区间鱼类养殖风险大等问题。针对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供各方参考,首先,需要加强对饲料、鱼病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工作;稳定饲料市场价格、提高饲料质量;保证苗种的成活率保证渔民的降本增收。其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换,通过改革淡水水产养殖粗放低效的生产模式,以科技研发与投入为创新驱动力,将养殖产品品质及绿色种养理念贯彻于养殖的始终,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养殖模式;积极引导淡水鱼产业向二产三产倾斜,在延长淡水鱼养殖产业链的同时,从本质上起到减量增质增值的目的。最后,利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依托,改变传统渔业经验养殖、人工操作的现状,将传统渔业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集数字化、机械化、大数据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创新技术共享平台,实现水产养殖生产的自动化、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构建智慧养鱼产业体系,利用现代养殖信息技术来有效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丁春燕[9](2019)在《青虾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兽药残留作为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兽药残留不仅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直接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甚至能直接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加强兽药残留监测,对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是兽药残留监测中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德清县是全国重要的青虾养殖基地之一,为保障德清青虾产业的质量,促进青虾市场的发展,建立一种针对德清青虾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快速、有效、便捷、准确的检测方法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青虾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方法。以德清县内养殖的青虾为研究对象,对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对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相应的衍生化产物进行监测,用内标法多级校准后定量。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5 ng/mL~50 ng/mL,相关系数都在0.999以上,检出限0.5 μg/kg。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的代谢物添加浓度为0.5 μg/kg、2.0μg/kg、5.0 μg/kg、10.0 μg/kg、20.0 μg/kg 时,平均回收率在 82.0%~1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3%~9.80%。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操作快速、便捷,结果准确、可靠,满足硝基呋喃类兽药残留监测的需要。对德清县内养殖的青虾进行测定,共检测了 200批次,结果发现氨基脲(呋喃西林代谢物)的检出率高达64.0%,检出浓度为1.59 μg/kg~14.85 μg/kg之间,其余三类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均未检出,由此说明氨基脲在青虾中的检出率较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氨基脲阳性问题在虾类水产品中较为普遍,为了青虾产业未来的发展,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以三个不同养殖场提供的非呋喃西林接触源的青虾作为研究对象,对氨基脲在青虾不同组织间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虾壳、虾头、虾足中氨基脲的检出率为100%。由此推断,青虾中有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的存在,并且在虾壳、虾头、虾足、肌肉呈依次递减分布。通过对氨基脲来源情况进行案例拓展研究,得出青虾中除氨基脲的内源性存在外,还可能来自于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污染、食物的摄取、次氯酸的消毒作用等外源性的带入。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高效的方法对德清县内养殖的青虾进行硝基呋喃类兽药残留的测定,方便了对青虾市场的监管,为保障地方产业、推动青虾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青虾不同组织间氨基脲残留情况的研究为氨基脲阳性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为青虾中氨基脲限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推动后续对呋喃西林源和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罗欢[10](2019)在《日本沼虾α2-巨球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功能分析》文中指出氨氮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能够严重影响水产动物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A2M)是一种广谱性蛋白酶抑制剂,在凝血补体系统、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细胞迁移、抗环境胁迫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基因(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LRP1)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家族的一员,在诱导脂蛋白的摄取、血管损伤、细胞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作为活化的α2-巨球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多种配体的细胞信号受体。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实验材料,采用组织切片、RACE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对高浓度氨氮胁迫下虾的免疫组织变化和A2M、LRP1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基因表达与功能检测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氨氮攻毒试验显示其半致死浓度LD50(48h)为96.8mg/L。组织学分析显示,氨氮胁迫对日本沼虾的肝胰腺与鳃组织都产生很大程度的组织损伤,且随着攻毒时间的延长,组织损伤程度越高。在氨氮胁迫的0-96h,日本沼虾的肝小叶从结构完整、排列紧密,逐渐变为伴有出血排列疏松、液泡增大、边缘变薄、胆管萎缩,甚至出现核溶解等明显的组织结构变化现象。在氨氮胁迫的0-96h,健康状态下均匀的鳃丝变的逐渐膨大,鳃丝水肿,间隙增大,核边缘化,形态模糊,甚至出现鳃片坏死、脱落,看不清细胞结构等严重的鳃组织损伤现象。说明氨氮胁迫会通过损伤沼虾的鳃和肝胰腺组织而引起机体伤亡。通过分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4805bp长度的日本沼虾A2M基因cDNA全序列,包括4422bp的CDS区、99bp的5’UTR和284bp的3’UTR,其中442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由147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163.45KD,理论等电点(PI)为5.0,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包含4个结构域:跨膜域、A2MN2结构域、C端结构域和受体结合域。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日本沼虾的序列与罗氏沼虾和脊尾白虾的序列相似性达分别高达92%和80%。日本沼虾LRP1基因cDNA全长4121bp,包括2739bp的CDS区,318bp的5’UTR和1064bp的3’UTR,其中273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由9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101.71KD,理论等电点(PI)为4.6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包含5个结构域:跨膜域、LDLa结构域、LY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和EGF-钙结合域(EGFC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日本沼虾的LRP1基因序列与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预测)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达到77%和71%。在氨氮胁迫后的8个时间点(0h,3h,6h,12h,24h,48h,72h,96h),日本沼虾A2M基因和LRP1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后3h的A2M基因表达量开始上升,且随着胁迫的延续,表达水平不断升高,24h后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直到96h基因表达量恢复到初始水平,A2M基因在12-48h保持较高水平。而LRP1基因有小幅度上调,在氨氮胁迫后6h开始上升,12h达到最高,24h开始下降到72h基本恢复初始水平,LRP1基因表达量在6-12h有较高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2M基因在检测的6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心脏,胃和眼柄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总体来说,氨氮胁迫后,日本沼虾A2M基因显着上调,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表达量最高。LRP1基因上调表达,在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提示A2M基因和LRP1基因作为重要的免疫及炎症反应因子,在日本沼虾抵抗氨氮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青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青虾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虾养殖品种的历史沿革
二、青虾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建设
    (一)为何要建设良种体系
    (二)什么是三级良种生产体系
    (三)如何构建良种生产体系
三、青虾良种培育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青虾种质容易退化
    (二)良种资源不足
四、进一步建设良种生产体系的建议
    (一)宣传青虾科学养殖方式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三)合理布局良种体系

(3)非O1霍乱弧菌对青虾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拮抗菌的益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青虾产业概况
        1.1.1 青虾的特征
        1.1.2 我国青虾发展历史
        1.1.3 我国青虾产业现状
        1.1.4 我国青虾养殖模式
    1.2 青虾常见疾病
        1.2.1 黑鳃病
        1.2.2 红体病
        1.2.3 蜕皮障碍症
        1.2.4 固着类纤毛虫病
        1.2.5 霉菌病
    1.3 霍乱弧菌
        1.3.1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1.3.2 霍乱弧菌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1.4 水产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4.1 抗菌药物防治
        1.4.2 微生态制剂防治
        1.4.3 中草药防治
        1.4.4 免疫防治
    1.5 青虾免疫系统
    1.6 转录组测序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思路
        1.7.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青虾病原非O1霍乱弧菌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病原菌的分离
        2.1.5 分离菌的致病性
        2.1.6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2.1.7 病原菌的鉴定
        2.1.8 病原菌胞外酶与溶血活性检测
        2.1.9 病原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
        2.1.10 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2.2 实验结果
        2.2.1 疾病发生情况
        2.2.2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2.2.3 组织病理变化
        2.2.4 病原菌对青虾的致病性
        2.2.5 病原菌的鉴定
        2.2.6 胞外酶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2.7 药敏试验
    2.3 讨论
第3章 青虾感染病原非O1霍乱弧菌的免疫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菌株及动物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3 样品采集
        3.1.4 转录组R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
        3.1.5 转录组组装和功能注释
        3.1.6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3.1.7 转录组测序结果的qRT-PCR验证
        3.1.8 细菌刺激后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2 结果
        3.2.1 转录组序列组装拼接
        3.2.2 转录组功能注释
        3.2.3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3.2.4 转录组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功能注释
        3.2.5 转录组差异基因荧光定量验证
        3.2.6 细菌刺激后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3.3 讨论
第4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青虾病原非O1霍乱弧菌的拮抗及益生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及菌株
        4.1.2 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4.1.3 拮抗菌株CPA1-1的鉴定
        4.1.4 拮抗菌株CPA1-1的生长特性
        4.1.5 拮抗菌CPA1-1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4.1.6 拮抗菌CPA1-1抗生素相关基因检测分析
        4.1.7 拮抗菌CPA1-1药敏实验
        4.1.8 养殖实验分组与管理
        4.1.9 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的测定
        4.1.10 菌株CPA1-1对青虾保护率的研究
        4.1.11 样品收集
        4.1.12 实验期间免疫相关酶活测定
        4.1.13 实验期间免疫相关基因测定
        4.1.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拮抗菌CPA1-1的筛选
        4.2.2 拮抗菌CPA1-1的形态特征
        4.2.3 拮抗菌CPA1-1的鉴定
        4.2.4 拮抗菌CPA1-1的生长特性
        4.2.5 拮抗菌CPA1-1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
        4.2.6 菌株CPA1-1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4.2.7 拮抗菌株CPA1-1的药敏实验结果
        4.2.8 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期间养殖水体的水质测定结果
        4.2.9 菌株CPA1-1对青虾的保护率
        4.2.10 青虾养殖期间免疫相关酶活测定结果
        4.2.11 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4.2.12 青虾肝胰腺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4.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净化效能及经济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概述
        1.1.1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背景
        1.1.2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简介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内池塘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1.2.2 国外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研究情况
    1.3 水质净化技术研究
        1.3.1 常见水质净化技术
        1.3.2 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与异位生态修复技术
        1.3.3 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评价指标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
    2.1 “流水槽-虾-蟹”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
    2.2 养殖动物放养与净化区配套
        2.2.1 养殖动物放养
        2.2.2 水草种植
        2.2.3 螺蛳投放
        2.2.4 系统运行与管理
    2.3 讨论
第三章 “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3.2.4 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水质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3.3.1.1 流水槽前端
        3.3.1.2 集污区
        3.3.1.3 人工湿地
        3.3.1.4 虾蟹池出水口
        3.3.2 污染物去除率分析
        3.3.3 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3.3.4 各区域水质优劣程度
    3.4 讨论
        3.4.1 养殖系统净化单元效果
        3.4.2 “流水槽-虾-蟹”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效能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样品采集
        4.2.3 样品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浮游植物
        4.3.1.1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优势度变化
        4.3.1.2 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的变化
        4.3.1.3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4.3.2 浮游动物
        4.3.2.1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优势度
        4.3.2.2 浮游动物密度与生物量的变化
        4.3.2.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效益的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苗种放养
        5.2.2 饲料投喂
        5.2.3 日常管理
        5.2.4 病害防治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养殖产值
        5.3.2 成本分析
    5.4 讨论
        5.4.1 “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经济效益
        5.4.2 “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效益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青虾新品种培育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一、杂交青虾“太湖1号”培育与推广
二、青虾“太湖2号”培育与推广
三、新品种引种注意事项

(6)江苏泗阳青虾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池塘和养殖模式
    1.2 采样与分析
    1.3 数据计算与统计
2 结果
    2.1 水温、透明度、DO和pH
    2.2 主要离子、总碱度和总硬度
    2.3 氮、磷和有机质
    2.4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生物量
    2.5 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环境因子
    2.6 青虾养殖水体的DCA排序
3 讨论
    3.1 青虾养殖水体理化环境
    3.2 青虾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生物量
    3.3 影响青虾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理化环境因子
    3.4 优化青虾养殖模式的措施
4 结论

(7)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结构
    1.3 论文观点及创新
        1.3.1 论文观点
        1.3.2 论文创新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文献回顾
        2.1.1 水产养殖成本收益研究
        2.1.2 水产养殖生产效率研究
        2.1.3 水产养殖生态经济研究
    2.2 评价与启示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2 基础理论
        3.2.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3.2.2 农业生态系统理论
        3.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经济模型
        3.3.1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及运用
        3.3.2 生产效率理论及运用
        3.3.3 生态足迹理论及运用
        3.3.4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及运用
第4章 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现状
    4.1 大菱鲆养殖业发展具备的优势
    4.2 大菱鲆养殖规模布局及主要问题
        4.2.1 规模布局
        4.2.2 主要问题
    4.3 环境友好型大菱鲆养殖的障碍
    4.4 本章结语
第5章 大菱鲆流水养殖环境负外部性原因分析
    5.1 环境负外部性外因分析-基于完全成本分析
        5.1.1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5.1.2 研究方法
        5.1.3 研究结果
        5.1.4 研究结论
        5.1.5 讨论
    5.2 环境负外部性内因分析-基于DEA分析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5.2.2 研究结果
        5.2.3 研究结论
        5.2.4 讨论
    5.3 本章结语
第6章 大菱鲆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分析
    6.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3 研究结论及验证
        6.3.1 研究结论
        6.3.2 结论验证
    6.4 本章结语
第7章 主要结论与转型机制
    7.1 主要结论
    7.2 转型机制
    7.3 本章结语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研究展望
附件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淡水鱼养殖效率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研究现状
        2.1.1 国外学者关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现状的研究
        2.1.2 国内学者关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现状的研究
        2.1.3 我国淡水养殖生产经营现状研究
        2.1.4 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水产养殖效率测算的研究
        2.2.1 国内外关于影响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因素的研究
        2.2.2 DEA模型在淡水养殖中的测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淡水水产养殖及淡水鱼养殖现状
    3.1 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概况
        3.1.1 淡水水产养殖业
        3.1.2 淡水水产养殖品种、规模与养殖模式
    3.2 淡水鱼养殖产业现状
    3.3 淡水鱼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3.3.1 经济发展模式落后
        3.3.2 产业结构与规模规划不合理
        3.3.3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第四章 我国高、低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及相关指标的选取
        4.2.1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4.2.2 指标的选取
    4.3 低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4.3.1 2013 -2018 年低价格区间淡水鱼养殖成本构成
        4.3.2 2013 -2018 年低价格区间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4.4 高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4.4.1 2013 -2018 年高价格区间淡水鱼养殖的成本构成
        4.4.2 2013 -2018 年高价格区间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高、低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的综合效率分析
    5.1 模型与相关变量的选取
    5.2 我国低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的综合效率分析
    5.3 我国高价格区间鱼类养殖的综合效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6.1 全文总结
    6.2 建议
        6.2.1 控制养殖成本
        6.2.2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换
        6.2.3 增强淡水鱼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9)青虾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德清青虾的简介
        1.2.1 青虾
        1.2.2 德清青虾的养殖现状
        1.2.3 青虾质量安全的监测指标
    1.3 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介绍
        1.3.1 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性质
        1.3.2 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应用
        1.3.3 硝基呋喃类药物在水产品中代谢物及其消解规律
        1.3.4 硝基呋喃类药物及代谢物的危害
    1.4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1.4.1 免疫分析法
        1.4.2 光谱分析法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5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国家标准及限量规定
        1.5.1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国家标准及制定依据
        1.5.2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限量规定及依据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青虾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用标准品
        2.1.3 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2.2.2 样品的前处理
        2.2.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条件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制备
        2.3.2 预洗处理方案的选择
        2.3.3 盐酸(HCl)用量对水解效率及衍生化的影响
        2.3.4 衍生化条件的优化
        2.3.5 不同pH值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2.3.6 色谱条件的选择
        2.3.7 质谱条件的确定
        2.3.8 基质效应的影响
        2.3.9 方法学考察
    2.4 德清青虾中硝基呋喃类兽药残留的样品测定
        2.4.1 德清青虾实际样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测定
        2.4.2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虾不同组织间氨基脲的分布情况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用标准品
        3.1.3 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标准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3.2.2 样品的前处理
        3.2.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条件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青虾不同组织间氨基脲的分布情况
        3.3.2 青虾中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的来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日本沼虾α2-巨球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日本沼虾及其养殖现状
    1.2 氨氮的产生及其危害
    1.3 甲壳动物免疫系统
        1.3.1 物理防御
        1.3.2 细胞免疫
        1.3.3 体液免疫
    1.4 α2-巨球蛋白(A2M)的结构
        1.4.1 α2-巨球蛋白(A2M)的结构
        1.4.2 α2-巨球蛋白(A2M)的功能
        1.4.3 α2-巨球蛋白(A2M)的研究进展
    1.5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RP1)
        1.5.1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RP1)的结构
        1.5.2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RP1)的功能
        1.5.3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RP1)的研究进展
    1.6 A2M与 LRP1 的作用关系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验耗材
        2.1.4 试验试剂
        2.1.5 试验所用引物
        2.1.6 主要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软件
    2.2 试验方法
        2.2.1 纳氏试剂法测定实验用水氨氮含量
        2.2.1.1 试剂配制
        2.2.1.2 水样测定
        2.2.2 青虾攻毒及样品采集
        2.2.3 组织切片制备
        2.2.4 组织学检测
        2.2.5 组织总RNA提取
        2.2.6 RNA质量及浓度检测
        2.2.7 反转录
        2.2.8 RACE扩增目的基因全长c DNA
        2.2.8.1 A2M基因全序列的扩增
        2.2.8.2 LRP1 基因全序列的扩增
        2.2.9 PCR产物胶回收
        2.2.10 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2.2.11 大肠杆菌的转化及测序
        2.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3 荧光定量PCR
        2.2.14 重组质粒的构建
        2.2.15 原核表达及纯化
        2.2.15.1 诱导表达
        2.2.15.2 SDS-PAGE检测
        2.2.16 Western-blot检测分析
        2.2.16.1 组织总蛋白提取
        2.2.16.2 蛋白浓度测定
        2.2.16.3 蛋白变性与电泳
        2.2.16.4 转膜
        2.2.16.5 免疫反应
        2.2.16.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氨氮对青虾的毒性测定
    3.2 氨氮胁迫后青虾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3.3 A2M和 LRP1 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3.3.1 青虾A2M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3.3.2 青虾LRP1 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3.3.3 青虾A2M、LRP1 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
    3.4 荧光定量PCR
        3.4.1 青虾A2M基因mRNA表达分析
        3.4.2 青虾LRP1 基因mRNA表达分析
    3.5 A2M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4 讨论
    4.1 氨氮胁迫对青虾的毒性
    4.2 氨氮胁迫对青虾的组织学的影响
    4.3 青虾LRP1 基因CDNA序列分析及表达分析
        4.3.1 青虾LRP1 基因cDNA序列分析
        4.3.2 青虾LRP1 基因表达分析
    4.4 青虾A2M基因CDNA序列分析及表达分析
        4.4.1 青虾A2M基因cDNA序列分析
        4.4.2 青虾A2M基因表达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青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虾“五好”养殖模式之8月篇[J]. 蒋速飞,刘波,熊贻伟,傅洪拓. 科学养鱼, 2021(11)
  • [2]青虾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 郭丽芸,王庆,周国勤. 中国水产, 2020(11)
  • [3]非O1霍乱弧菌对青虾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拮抗菌的益生效果研究[D]. 李席席. 扬州大学, 2020
  • [4]“流水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净化效能及经济效益的研究[D]. 谢辉亮.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5]青虾新品种培育与推广[J]. 傅洪拓. 科学养鱼, 2020(03)
  • [6]江苏泗阳青虾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J]. 唐金玉,覃宝利,叶建勇,丁辰龙,吴学军,戴杨鑫. 渔业现代化, 2019(03)
  • [7]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D]. 仓萍萍.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我国淡水鱼养殖效率比较分析[D]. 吕昕怡.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9]青虾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检测研究[D]. 丁春燕.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10]日本沼虾α2-巨球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 罗欢.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浅析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